|
- 百年中国方志学进程回望与规律探寻
- [摘要]伴随着中国地方志事业的发展进程,至少从宋代方志定型起,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渐为历代学人所重,并以清乾嘉时期章学诚为代表,为其后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以1924年梁启超正式倡立“方志学”为标志,学科建设开启了全新的历史进程。百年来,从民国到新中国,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业界在开展大量志书编修实践活动的同时,持续推进学科建设,特别确立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引领的现代学科体系,从而既成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生动实践和典型之例,为百年中国方志学发展史留下弥足珍贵的经验规律,同时也为未来学科建设以及整个方...
- 作者:潘捷军
- 作者单位: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
- 关键词:方志学史 学科建设 百年回溯 规律探索
- 全文[ PDF 1832645.0 KB ] 2024.11(6) 共有 677 人次浏览
|
|
- 从地方卫生志资料看抗美援朝志愿医疗队
- [摘要]新编地方卫生志中有关抗美援朝志愿医疗队的资料,从整体或局部介绍各志愿医疗队的基本情况,不仅对学术研究是重要的补充或印证,而且能在教育引导广大医务人员权衡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尽管当前新编地方卫生志中关于抗美援朝志愿医疗队资料的搜集、整理、编辑和利用还存在局限,但其自身所具备的珍贵价值必将吸引愈来愈多研究者的关注。
- 作者:谢 天
-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关键词:地方志志 愿医疗队 资政育人
- 全文[ PDF 1042943.0 KB ] 2024.11(6) 共有 647 人次浏览
|
|
- 历代方志中文庙史料的类型及其学术价值
- [摘要]方志是保存各地文庙史料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文献形式。方志中的文庙史料,主要有文庙图、庙制文献、庙祀文献及文庙碑记4种类型,对研究文庙的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中,历代古方志中的文庙图、庙制文献对了解各地文庙的地理位置、庙学布局、建筑形制等,文庙祭祀文献对了解各地文庙祭祀中的奉祀人物以及祭礼、祭乐、祭品、祭器等,文庙碑记文献对了解文庙兴起、扩建、重修及其运营情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全面系统地整理历代古方志中的文庙史料,对整体把握文庙在全国的地理分布及古代儒学传播与儒学教育,以及文庙建...
- 作者:王培峰 石 风
-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
- 关键词:方志 文庙 史料整理 儒学传播
- 全文[ PDF 1341531.0 KB ] 2024.11(1) 共有 783 人次浏览
|
|
- 六朝“异物志”科学价值论述
- [摘要]六朝时期,人们在边地实践活动中积累大量自然科学知识。彼时各类科技著作也集中诞生,构建起了“中心”对“边地”的知识型认知。其中尤以六朝“异物志”最具代表性,它们跳出数术和训诂思维模式下的观物方式,开启科学观物模式。六朝“异物志”承载起中古时期介绍新增自然科学知识的时代使命。本文从记录新知生物的地理分布样态、记录新知生物种类的丰富性、清晰的知识归类思维和超前的科学认知水平4个方面,论述六朝“异物志”的科学价值。最后,通过梳理六朝“异物志”所载知识在后世的承袭与散播,考察此类著作对中国古代博物之学的特...
- 作者:郁冲聪
-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 关键词:六朝 异物志 科学价值
- 全文[ PDF 2281445.0 KB ] 2024.11(2) 共有 1480 人次浏览
|
|
- 明代地方志中女性版块的设计探究
- [摘要]对女性的记述是中国传统史志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述内容和形式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明代地方志编纂者在女性版块名称、位置的选择,以及女性群体的分类等方面有新的思考。据不完全统计,约70%的明代地方志设置专门的女性版块,名称有列女、烈女、贞节、节孝、闺操、女德等十余种。伴随平列门目体和纲目体交叉使用、纲目体逐渐成为主流的体例演变趋势,女性版块在明代地方志中的位置和类目设置也出现复杂的变化。同时,在明中后期才女文化和地方志体例蓬勃发展的综合影响下,编纂者开始主动思考才女入志问题,尝试增设与才女相关的子目。...
- 作者:姚春敏 段培越
-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关键词:明代地方志 女性版块 列女 才女
- 全文[ PDF 2135696.0 KB ] 2024.11(4) 共有 599 人次浏览
|
|
- 晚清乡土志的编纂与地方自治——以《建昌县乡土志》为中心的考察
- [摘要]晚清实行学制改革,发展乡土教育,要求各地编纂乡土志;同时推行地方自治,而分区是地方自治的基础。修志与分区本互不干涉,但是建昌县官绅将分区融入乡土志的编纂,于光绪年间修成《建昌县乡土志》,特设《建昌县舆地图》2卷,对建昌县进行分区。该志带有浓重的地方自治色彩,宣扬地方自治思想,谋划地方自治方略。《建昌县乡土志》的特点与其主修者和编纂者有很大关系,该志内容丰富,地图数量多,印刷精美,反映晚清编纂乡土志目的的多元化、清末新政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互动、基层官绅对所处时代的认知与对国家和民族的担当,以及志书...
- 作者:何和义
- 作者单位:宜春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关键词:晚清 乡土志 地方自治《建昌县乡土志》
- 全文[ PDF 1336575.0 KB ] 2024.11(3) 共有 1549 人次浏览
|
|
- 众寺合志与一寺为志——寺志种类演变蠡测
- [摘要]佛教寺志种类的发展有一个演变过程。寺志发端于南北朝时期,早期唯有众寺合志,即将某一区域(时期)之众寺合于一志中进行记述,包括一城之寺合志及稍后之一山之寺合志,乃至断代的全国(其后有地域性的)寺院合志。明代出现一寺一志,与众寺合志并存,延续至今。在佛教寺志发展史上,明代成为一寺之志出现及与众寺合志并存之转折时期。其内因在于法脉地位及寺产经济对寺院自身书写重要性之凸显,外因则在方志体裁的发展。新时代编修众寺合志重兴,在编修形式与志书内容上均有新的变化,从这一侧面也显示了志书编修与时俱进的发展规律。
- 作者:陈泽泓
- 作者单位: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 关键词:寺志 演变 梗概
- 全文[ PDF 1523392.0 KB ] 2024.11(1) 共有 442 人次浏览
|
|
- 书写土司:清代贵州方志“土司”类目设置研究
- [摘要]方志是一种联结地方与国家的历史文本,它从地方攫取知识信息,汇集众多地情资料,成一地百科;文本书写中体现官方视角与国家意志。贵州削土司设省,历史上全省遍布大小“土司”,这是中央赋予当地长官的官方称号,因而“土司”是贵州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清代贵州方志中“土司”类目设置为考察对象,探讨修纂者在创设“土司”类目时的知识择取与权力构建,可见修纂者在书写、建构“土司”这类边疆特色类目时,有设立统治典范,加强道统教化以及纳入大一统体系的目标期待,亦可体现方志成书时的思想意识。
- 作者:齐玉莹 黄伟
-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
- 关键词:清代 贵州 方志 土司 设置
- 全文[ PDF 1420348.0 KB ] 2024.11(3) 共有 1377 人次浏览
|
|
- 方志中的藩王:明代河南各府志藩封类目的增设与演变
- [摘要]明代河南各府志的编修,受到《一统志》及省志的影响,在宗藩势力的参与下,对治域内的藩王势力进行记载,并在志书体例类目中得以具体体现。各府志因地制宜,就藩封势力的如何叙述问题分别选择明确、模糊和搁置3种,明确者设置藩封类目,搁置者不去记载,而模糊者则选择封建志、表以及王府、王庄的过渡形式。藩封类目是由中央到地方各级的方志编纂权力和影响力的体现,其在藩封省份的地方志书中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具有普遍性。这一体例创设,是我国明代地方志编纂过程中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
- 作者:薛镕春
-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 关键词:明代地方志 方志体例 万历《开封府志》 河南地方志
- 全文[ PDF 1196878.0 KB ] 2024.11(2) 共有 1727 人次浏览
|
|
- 明代《南京尚宝司志》编纂研究
- [摘要]现藏于南京图书馆的孤本《南京尚宝司志》,是明代南京尚宝司的官署志,成书于天启三年仲夏。该书倡修者系南京尚宝司卿傅宗皋,实际执笔者为南京国子监监生潘焕宿。《南京尚宝司志》编修的缘起,与万历、泰昌两朝实录的史料搜集暨纂修官董其昌的奉旨南行有关。《南京尚宝司志》通过对《大明会典》等典制文献的重新组织,建构了围绕尚宝司职掌的明代朝廷征信之物的知识体系。编纂人员的选聘和参考资料的来源则体现出修志过程中官、私两方面人力、物力的协作。
- 作者:陈奕婷
- 作者单位: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
- 关键词:南京尚宝司志 官署志 方志编纂 尚宝司
- 全文[ PDF 2650456.0 KB ] 2024.11(1) 共有 475 人次浏览
|
|
- 缘起、修纂与传播:万历《蒲台志》的生命史蠡测
- [摘要]作为现存最早的蒲台县志,万历《蒲台志》是邑人王尔彦传承地方文献的使命感和知县李时芳自觉修志责任感的产物。它的修纂跨越26年,经历从私修到官修的性质转变。是志刊行后流传近百年,在此后60多年中的某个时间点“失传”;其核心读者群包括上级部门的官员、知县的友人和继任者,以及了解当地情况的士人。作为私人修纂而后得到官方支持的方志,是志确立了蒲台县志的结构,在人口、马政和乡约等方面记录蒲台县历史的同时反映了明朝历史的特点,但也存在条目归属有待优化、部分内容有待考订和收录条目失于审慎等不足之处。
- 作者:李沈阳
- 作者单位:山东航空学院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所
- 关键词:万历《蒲台志》 缘起 修纂 传播 生命史
- 全文[ PDF 1311501.0 KB ] 2024.11(2) 共有 1460 人次浏览
|
|
- 纪善不纪恶”传统下的清代四川通志女性历史人物书写——以前蜀花蕊夫人为例
- [摘要]方志编纂的“纪善不纪恶”传统,是指在书写风俗、历史人物、社会现象、重大事件等内容时往往会屏蔽掉负面信息,只保留符合纲常伦理和满足地方利益的部分。在这一传统影响下,历史人物前蜀花蕊夫人被选取作为两部清代《四川通志》的书写对象,书写的最终结果却偏离了其历史的本相。该书写呈现出三点基本特征,涉及诸多问题,值得关注。书写是复杂的方志编纂现象,可视作地方长官、纂修人员、方志传统三者围绕女性历史人物密切互动的结果,也是官方因应“纪善不纪恶”传统的重要地方治理措施。“纪善不纪恶”传统下的明清方志书写,有着继续...
- 作者:成荫
-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关键词:纪善不纪恶 清代 四川通志 女性历史人物 书写
- 全文[ PDF 2061778.0 KB ] 2024.11(4) 共有 536 人次浏览
|
|
- 方志艺文志散文文体的编纂及其文化意蕴——以贵州旧志为考察中心
- [摘要]贵州方志艺文志收录的散文文体作品众多。不同时期,贵州方志艺文志散文文体作品编纂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嬗变呈现出深刻的史学思想与文化内涵。其一,充分体现史学与文学的密切互动。其二,体现史学与政治的密切互动。其三,呈现出浓郁的西南边省地域文化特征。贵州方志艺文志中散文文体编纂的发展,是史学、文学与政治在边省区域文化中的有机融合,显示边疆史学发展的特点与成就。
- 作者:谭德兴
-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文学院
- 关键词:方志 艺文志 史学 文学 边疆治理
- 全文[ PDF 3053367.0 KB ] 2024.11(3) 共有 1364 人次浏览
|
|
- 稿本《超化志》考论
- [摘要]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清代稿本《超化志》3卷,为河南密县超化人钱九韶于乾隆三十四年编纂而成,分山水(附物产)、古迹、谊行、流寓(附方外)、艺文等部。关于此书的性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总目》等将其视作寺志,并不准确。通过对其内容的分析与考察可知,该志是现存河南省唯一一部明清乡镇志,详细记载超化地区的名胜、物产、人物、诗文等情况,保存了丰富的地方史料,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 作者:范俊坡
-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 关键词:《超化志》 河南方志 乡镇志 钱九韶
- 全文[ PDF 1603394.0 KB ] 2024.11(2) 共有 1458 人次浏览
|
|
- 论万历《广西通志》中的安南志书写
- [摘要]作为明代广西通志撰述的特例,万历《广西通志·安南志》在撰述旨趣上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反映出地方政府维护国家安定与边境安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书写形式上,该志展现出以中原历代王朝为中心的安南史志撰述模式,以中国朝代顺序为主线呈现安南的历史,追根溯源,强调安南与中原历朝的关系演变,既反映广西地方政府的安南认知,又彰显出地方志书写安南历史模式的特殊性。文献价值层面,该志是考察明清地方志书写安南史志的重要案例,也是探究明朝对外政策和明、安关系的宝贵文献材料。
- 作者:白 云 马 科
-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 关键词:万历《广西通志》 安南志 书写 治交审视 地方性
- 全文[ PDF 1725858.0 KB ] 2024.11(4) 共有 567 人次浏览
|
|
- 清代修志者的神前盟誓活动及其动因
- [摘要]编修方志是中国古代地方社会的重大事件。清代修志者在地方志的编修过程中普遍会在城隍庙等处举行神前盟誓活动。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有二:一是利用神明的“无所不能”对修志者的行为进行监督和震慑;二是凭借神明的权威为修志者作保,展示公正、取信乡里并最大限度地预防非议和不满。清代修志者用盟誓的方式建构了以神明为中介沟通修志者与乡里士绅的有效机制,用朴素的方法实现自我监督和自证“清白”,进而保证修志活动顺利进行。
- 作者:何沛东
-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关键词:清代 修志者 盟誓 公心直笔 自证公允
- 全文[ PDF 1932617.0 KB ] 2024.11(1) 共有 383 人次浏览
|
|
- 《县志拔萃》——一部特别的物产志
- [摘要]《县志拔萃》是日本江户时期佚名编辑,医学馆的医学生等人抄录地方志中的物产而成的一部著作。物产是了解一地资源及自然环境状况最重要的窗口和渠道,涵盖大量信息。江户幕府因殖产兴业及贸易参考因素,不但大量购藏中国地方志,而且尤其关注物产,通过方志中的物产了解各类所需资源。这一时期日本学者对中国方志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物产方面,表现形式就是大量抄录整理方志物产。《县志拔萃》作为众多抄录成果之一,既反映了这一时期日本学者对中国方志整理的情况,又是江户幕府讲求实学政策在学术上的体现。此外,江户幕府时期也是日本汉...
- 作者:王新环
-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关键词:地方志《县志拔萃》物产 本草学 日本 江户幕府
- 全文[ PDF 905849.0 KB ] 2024.11(2) 共有 1515 人次浏览
|
|
- 戴震《水地记图注》考论
- [摘要]戴震撰有《水地记》,但未能成书。史籍中有征引《水地记图注》一书者,这一书名不见于记载戴震生平著述的史籍,学界关于戴震的研究成果中也无述及者。但此书内容多次被《直隶河渠书》戴震删改稿征引,戴震编纂的《汾州府志》《汾阳县志》也征引此书,且此书的学术观点也与戴震一致。最重要的是,《水地记图注》部分内容与《水地记》定本基本一致,由此可以断定此书也为戴震所撰,是《水地记》的一个过程稿。这一事实的确定对于进一步推进戴震生平著述的整理与研究工作,明确《水地记》的撰写过程与撰述形式,以及解决清代嘉庆以来引起学者...
- 作者:宋开金
-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关键词:戴震 《水地记》《水地记图注》
- 全文[ PDF 1117392.0 KB ] 2024.11(4) 共有 433 人次浏览
|
|
-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藏《云南戎事志》考辨
- [摘要]《云南戎事志》记载咸丰十年至光绪十二年间云南军事,大小战役凡六百余起,主要涉及云南回民起事及中法越南战争。今此书流传已广,但学界迄未揭其庐山真面目。经考察,《云南戎事志》实为光绪《云南通志·武备志·戎事》成书过程中形成的稿本的传抄本。由于该稿本不复存世,其他传抄本亦未见,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庋藏的《云南戎事志》洵为海内孤本。《云南戎事志》文本接近原始资料,可补光绪《云南通志》之未备,是研究近代史和云南地方史的有用史料。
- 作者:杨胜祥
-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 关键词:《云南戎事志》 光绪 《云南通志》 回民起事中法越南战争
- 全文[ PDF 590855.0 KB ] 2024.11(4) 共有 432 人次浏览
|
|
- 杨慎的方志实践与方志观念
- [摘要]杨慎一生参与修纂方志近十部,为不少方志撰写序言,展现了他对方志的热忱。杨慎强调方志的实用性和垂范性,主张结合历史文献和实地考察来编纂方志,对明代的方志编纂实践有较大影响;在方志的功能方面,杨慎继承传统方志具有存史、资治、教化功能的观念,同时强调方志在增广闻见方面的博物效用,为我国方志的博物功能认知奠定了良好基础。
- 作者:王志强
- 作者单位:南昌师范学院江右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
- 关键词:杨慎 方志实践 方志观念
- 全文[ PDF 1313249.0 KB ] 2024.11(5) 共有 107 人次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