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明代《江西舆地图说》考论
  • [摘要]《江西舆地图说》是一部明代的江西地理图志,现存万历时所刻丛书《纪录汇编》本,卷端仅题“赵秉忠”,未载明其字号或籍贯。晚清的山东地方志以及今人论著中都将此书认定为青州赵秉忠所著。但实际上,题名者是福建人,曾任江西乐平知县。纂修之事,起初由江西巡按赵耀主持,各州县长官负责编辑本地情况,汇总后交由王世懋删润。尚未告竣,赵、王二人相继调走,最终由赵秉忠定稿、邵陛刊刻。此外,现存刻本没有地图,并缺少饶州、南康和九江三府的内容。王世懋的《饶南九三府图说》正好补其不足,两书实出同源。今国家图书馆藏明彩绘《江西...
  • 作者:孙云霄
  •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 关键词:赵秉忠 王世懋 《江西舆地图说》《江西全省图说》
  • 全文[ PDF 993867.0 KB ] 2022.9(6)  共有 343 人次浏览
  • 天启成都《府治三衢九陌宫室图》研究
  • [摘要]府治三衢九陌宫室图》中的文化景观可分为政治、宗教、文教功能等7种类型,反映出明末成都作为承宣布政使司中心所在地所具备的城市职能。此图的绘制方式与城池布局彰显出中正和谐、等级尊卑和仿生取象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刻意塑造,既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又反映出自然环境对城市形态的制约。由图可窥成图的年代、公署布局的发展趋势和佛教、道教的演化形势,却未能显示城市经济的发展状况。该图虽未超脱时代局限,也存在一些绘制或标注错讹,但某些特殊标识或可成为今后方志舆图研究的新旨趣。
  • 作者:熊  梅  林靖翔
  •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关键词:熊 梅 林靖翔
  • 全文[ PDF 3275458.0 KB ] 2022.9(5)  共有 410 人次浏览
  • 《大明一统志》郑起潜小传指瑕
  • [摘要]郑起潜是南宋《声律关键》一书的编撰者,关于他的传记资料主要见于方志等文献中,这些传记资料颇有值得纠正与商榷之处。《大明一统志》郑起潜小传声称“时有诬其为史嵩之之党者”,事实上郑起潜确实为史嵩之党羽,他并没有被诬告。《大明一统志》郑起潜小传所载不确,宜稍加辨明。
  • 作者:王  彬
  •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
  • 关键词:《大明一统志》 郑起潜 史嵩之
  • 全文[ PDF 779781.0 KB ] 2022.9(6)  共有 167 人次浏览
  • 明清广西方志“荆扬分野”问题探研
  • [摘要]秦汉以降,广西分野经历由独属“扬州”到荆、扬两种分野类型并存的转变,实际上是广西走向高层政区之路的缩影,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这一转变过程总体上呈现“荆州”分野南拓,“扬州”分野东缩的态势,最终形成了广西东部梧州府数县属“扬州”分野,其余西部府州县皆属“荆州”分野的特殊局面,这也正是天文分野理论与实际空间位置相适应的结果。包括南宋蔡戡在内的学者对“荆扬分野”进行了理论层面的建构,而后世的广西方志修纂者基本因袭旧说而不加创造。方志修纂者对于天文分野的态度不一,各自在志书中表达了关于天文分野归属的认识...
  • 作者:何俊宇
  •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 关键词:广西 地方志 分野
  • 全文[ PDF 1034361.0 KB ] 2022.9(6)  共有 256 人次浏览
  • 方志方言词汇整理与研究20年:回顾与展望
  • [摘要]随着21世纪初期全国各地新编方言志工作的初步完成,有关方志方言词汇的研究成果逐渐出现。近年来,在国家社科方言文献研究项目的推动下,相关成果更是日渐繁盛。笔者对近二十年来学界关于方志方言词汇的整理和研究成果进行梳理。首先,分门别类,分析近二十年来方志方言词汇研究的内容和特点;其次,比较2010年前后两个时期的成果,管窥近二十年来方志方言词汇研究的发展、变化和趋势;最后,展望研究的未来,以期为今后的方言词汇研究提供参考。
  • 作者:杨彦智
  •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文学院
  • 关键词:方志 方言词汇 研究综述
  • 全文[ PDF 1046203.0 KB ] 2022.9(4)  共有 528 人次浏览
  • 延续与断裂:明清《合州志》关系述论
  • [摘要]清前期的《合州志》版本中,国家图书馆所藏清初《合州志》抄本很可能不是康熙十一年成书的正式的《合州志》版本,而《古今图书集成》中所引用的《合州志》才应是康熙年间正式成书的《合州志》。此外,所谓乾隆初年许元基编的《合州志》抄本也是后人层累构建起来的一个并不存在的版本。清代现存最早且无争议的《合州志》版本为乾隆十三年本,该志与万历《合州志》之间存在一定内容上的联系。这种联系却不为乾隆十三年志的编修者群体所自知,体现出明清《合州志》内容的延续与修志记忆断裂的矛盾统一。
  • 作者:彭兴隆    曹金发
  • 作者单位:淮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 关键词:明清 《合州志》 延续 修纂记忆 断裂
  • 全文[ PDF 1472645.0 KB ] 2022.9(6)  共有 258 人次浏览
  • 方志所见江盈科佚作考论
  • [摘要]公安派作家江盈科的著作存在佚失现象,这些佚作在地方志中有所保留。云南、贵州、四川、苏州等地区的方志里,收录了20首《雪涛阁集》未收诗、一篇佚文篇目及一段残句。府、州、县等更小单位方志的记载,对研究也起到重要作用,不能遗漏。但要审慎地选择版本、辨析其中信息。桃源县、苏州等地的方志中,还记载3种前人考察时未考得的佚著。一些佚诗勾勒出江盈科在四川任提学副使后出川的行迹路线,由此,一些诗歌的写作时间、背景也得到更精准的定位。
  • 作者:王欣璐
  • 作者单位: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
  • 关键词:江盈科 方志 辑佚 生平考证
  • 全文[ PDF 1809649.0 KB ] 2022.9(4)  共有 309 人次浏览
  • 假公存私:陆继辂与嘉庆《续修郯城县志》的纂修——以《续修郯城县志》之《列女志》《艺文志》为中心的考察
  • [摘要]陆继辂编纂《续修郯城县志》时渗入强烈的个人意图,给予《列女志》超过该县志三分之一的篇幅,并为《列女志》中的节孝女子争取更多篇幅;《艺文志》约五分之二的篇目出自陆继辂之手,约五分之三篇目的作者为江苏阳湖籍。这一系列带有明显个人意图的行为发生的根源是陆继辂和吴堦之间的私人交情和互惠关系。陆继辂致力于在公领域文本中传播自身文字和扩大阳湖派的文学影响力,这一个案显示在清代县志的编纂中编纂者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及仅根据方志判断文学作品作者的不可靠性。
  • 作者:谭玉珍
  •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文学院
  • 关键词:陆继辂 吴堦 郯城县志 方志 阳湖派
  • 全文[ PDF 2493134.0 KB ] 2022.9(5)  共有 134 人次浏览
  • 《安定县乡土志》的文本特征与史料价值——基于清末新政背景下的探析
  • [摘要]乡土志具有中国传统方志的风格,又兼有晚清时代特征。究其产生之由,既是外来乡土教育潮流冲击而致,亦是晚清政府顺势而为统御民众思想意识使然。《安定县乡土志》作为甘肃地方为数不多的乡土志之一,保存了编写乡土志旨趣的序言、凡例信息,具有代表性。《安定县乡土志》是基于晚清乡土教育施行的现实需要而出现的,教育属性是它的首要属性,它兼有例目灵活多样、内容考证翔实、表达简略有趣的文本特征亦是出于教育功用目的而附生的。该志也保存了安定地方教育、商业、地理、军事四个方面的史料,对研究安定地方乃至甘肃都有重要的历史意...
  • 作者:魏士煜
  •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关键词:清末新政 癸卯学制 《乡土志例目》《安定县乡土志》
  • 全文[ PDF 1095087.0 KB ] 2022.9(6)  共有 471 人次浏览
  • 《潜江县志》故宫本版本探疑
  • [摘要]对比刻本的版式组成,《潜江县志》故宫本并非康熙三十三年传经书院的原刻本,而是抄本;对讳字的避与不避和文本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抄写的时间是在乾隆十九年之后至嘉庆之前,即1754—1795年;从故宫本出现的时间和文字格式、内容判断,抄本的底本是康熙三十三年传经书院原刊本。限于抄本的性质,故宫本流传不广,其遴选资料和编纂方志的思想对后来的影响是有限的。
  • 作者:张学军
  • 作者单位:江汉艺术职业学院
  • 关键词:潜江 地方志 抄本
  • 全文[ PDF 2658978.0 KB ] 2022.9(6)  共有 421 人次浏览
  • 官、绅利益博弈视野下的设县之争官、绅利益博弈视野下的设县之争——以明代青浦县为例
  • [摘要]明中叶以降,面对松江地方繁重的行政压力和日益凸显的逋赋问题,地方官建请在松江府析置青浦一县,以分摊赋税征收和行政管理的责任,设县议案获准。而松江士绅阶层从维护田产利益和便于逃避赋税等方面考虑,在朝野上下强烈反对增设青浦县,并利用嘉靖后期郡人徐阶掌控朝政的有利条件,促使朝廷作出罢废青浦县建置的决策。随着以徐阶为代表的松江士绅阶层在政治上的失势,在松江地方官和朝中反徐阶势力的合力推动下,最终促成青浦的复县。明代青浦设县的案例表明,县级政区的置废是一个复杂的政治运作过程,其政治命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官、...
  • 作者:宋可达
  •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
  • 关键词:明代 江南 县级政区 地方权力 基层治理
  • 全文[ PDF 2290482.0 KB ] 2022.9(5)  共有 183 人次浏览
  • 从三民主义到新民主主义:抗战初期中共对三民主义理论的探讨
  • [摘要]从1938年底开始,国民党根据自身需要对三民主义进行再诠释,其目的既要与汪精卫争夺三民主义话语权及国民党之正统地位,更是为了以三民主义压迫中共放弃共产主义,从而引发国共两党关于三民主义问题的激烈争论。中共在论争中将三民主义区分为“真假三民主义”,阐明革命的三民主义之内涵,并提出“新旧三民主义”概念,明确宣告自己“愿意为之彻底实现而奋斗”的三民主义是包括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为了摆脱国民党的“三民主义”话语,毛泽东用“新民主主义”一词指代“新三民主义”概念,构建了以“新民主...
  • 作者:左玉河
  •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中国历史研究院左玉河工作室
  • 关键词:三民主义 三大政策 新三民主义 新民主主义
  • 全文[ PDF 1169786.0 KB ] 2022.9(4)  共有 322 人次浏览
  • 伪满留日学生的在日生活
  • [摘要]关于伪满留日学生的在日生活,有学者访谈过一些原伪满留日学生,但彼此所谈留日生活差异较大,往往彰显了个人留日生活的特殊性。抗战时期,日本不仅安抚和“保护”伪满留日学生,而且专设学席制度,与其他伪政权相比貌似优待伪满留日学生。其实,这是日本企图吞并中国东北和实施“以华制华”“分而治之”侵华政策在留日教育层面的反映。伪满留日学生的学习、交往和日常活动同样被监控,任何“异常”都可能招致牢狱之灾或杀身之祸,这也是他们留日生活的常态和底色。因此,伪满留日学生个人留日生活的特殊性蕴含在普遍性之中,如此理解他们...
  • 作者:徐志民
  •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中国历史研究院左玉河工作室
  • 关键词:抗日战争 伪满洲国 留日学生 留学生活
  • 全文[ PDF 1500626.0 KB ] 2022.9(4)  共有 354 人次浏览
  • 抗日战争时期顾颉刚民众观念的演变
  • [摘要]自新文化运动时期开始,顾颉刚就对民众问题有所关注,但当时他更侧重阐释民众文化的学术价值。20世纪30年代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他的关注点逐渐从民众文化转向民众本身,并倡导“唤醒民众”。“唤醒民众”具有唤起民众抗日救亡的目的,这是大的时代环境使然,但就其根本诉求而言,则是要在当时的中国进行一场“以全体国民为对象”的教育运动,以求民众现代观念、现代意识的觉醒。
  • 作者:李政君
  •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中国历史研究院左玉河工作室)
  • 关键词:顾颉刚 唤醒民众 抗日救亡 现代启蒙
  • 全文[ PDF 1252903.0 KB ] 2022.9(4)  共有 342 人次浏览
  • 浴火“难”生:全面抗战时期浙江的省志编纂
  • [摘要]全面抗战时期,为振奋民族精神,余绍宋等文化精英秉承“文化复仇”意识,提议并主持重修《浙江通志》;在抗战相持阶段,设立了浙江省通志馆,以科学修志理论指导,在体例、方法、内容上多有创新;《浙江通志》计划分4期于8年内修成,因抗战时期条件不谐进展缓慢;通志馆在抗战胜利之时返回杭州,却因国民党政权穷兵黩武而编纂失败;抗战时期重修浙江省志的经验教训可为新时期省志编纂之镜鉴,方志编纂应自觉坚持党的领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作者:吕克军
  • 作者单位:浙江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 关键词:抗日战争 浙江 省志 文化复仇
  • 全文[ PDF 1528521.0 KB ] 2022.9(3)  共有 371 人次浏览
  • [摘要]
  • 作者:邱新立
  • 作者单位: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
  • 关键词:
  • 全文[ PDF 367861.0 KB ] 2022.9(2)  共有 188 人次浏览
  • 明清民国时期地方志方言俗语研究述评——以西南官话区为中心
  • [摘要]明清民国时期的地方志蕴含着丰富的方言俗语材料。从20世纪中叶起,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它的重要性,将其运用到语言研究中,并产生了大部头的辑录成果。以西南官话为中心,分类梳理相关成果,归纳目前的研究倾向与特点,并对以后研究作出展望。
  • 作者:温晓萌
  •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 关键词:地方志 西南官话 方言 述评
  • 全文[ PDF 1522534.0 KB ] 2022.9(5)  共有 354 人次浏览
  • 爱泼斯坦对中国共产党抗战的认识
  • [摘要]
  • 作者:张德明
  •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中国历史研究院左玉河工作室
  • 关键词:爱泼斯坦 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 延安
  • 全文[ PDF 1659261.0 KB ] 2022.9(4)  共有 274 人次浏览
«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