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文史通义》中的“家学”问题与章学诚“三书”说新探
  • [摘要]章学诚标榜为“家学”的史学理论,是以目录学为根基的历史编纂学;以目录学之法治方志,是章学诚方志理论的学术本色。章学诚的“方志立三书”说中,“方志”指方志学而言;“三书”是章学诚以目录学之法治方志这一学术视野下的三个学科门目。志是章氏心目中上古《尚书》《春秋》之学的再现,本于刘向、班固的目录校雠之学,即章学诚推崇的撰著之书;掌故是章氏心目中上古《周官》《仪礼》之学的再现;文征是章氏心目中上古十五《国风》之学的再现。这两者辅志而行,是纂辑之作。“三书”说阐述的是两种不同的治学途径。
  • 作者:赵鹏团
  • 作者单位: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
  • 关键词:章学诚 家学 历史编纂学 方志立三书
  • 全文[ PDF 1469.0 KB ] 2020.7(3)  共有 527 人次浏览
  • 征引必注?——清代中期方志“纂辑派”与“撰述派”之争的一个侧面
  • [摘要]纂辑派、撰述派是清中期以来形成的依据编纂方式对方志纂修进行的派别划分,其中征引是否需注明出处是两派争论的焦点之一。纂辑派以官方诏令的客观支持,完善的历史传承体系,借鉴传统注书体例等因素倡导征引必注;撰述派以注引有似类书、修志不应囿于史料编排而主张征引不必注。两派观点的差异根源在于对“述而不作”的不同诠释。嘉道以降,在方志征信考实的纂修原则下,征引必注逐渐模糊了两派界限,成为多数修志者秉持的学术规范。
  • 作者:管蕾
  •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系
  • 关键词:征引必注 纂辑派 撰述派
  • 全文[ PDF 1156.0 KB ] 2020.7(5)  共有 792 人次浏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志法》立法思考
  • [摘要]“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史志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历史文化长河中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文明传承方式。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从国家与民族利益出发,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维护国家安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高度,史志法立法势在必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史志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史志工作必须摈弃“一本书主义”,实现从一项工作向一项事业的转型升级,史志法立法迫在眉睫。从史志事业法治化的历程来看,史志法立法有着牢固的政治基础、理论基础...
  • 作者:冀祥德  宋丽亚                        
  • 作者单位: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        
  • 关键词:史志法立法 必要性 紧迫性 可行性 建议方案
  • 全文[ PDF 1220.0 KB ] 2020.7(2)  共有 2 人次浏览
  • 近代中国地方志编修及其理念的演变——以道光、光绪和民国时期的“川沙三志”为例
  • [摘要]近代中国地方志的编修体例与理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以道光、光绪和民国时期川沙的3部地方志为例,可以看出:编纂者的主张从“明道”转为“纪事”,史料来源与选择标准从“在事实上择良”转为“惟主张事实”,对章目分类按照现实情况予以重新调整,章目次序的改变表现出地方志“从满足政府需求”到“反映社会发展”,编修方法上表、图、论的使用更加频繁。这些变化体现出近代地方志编修理念的变化,视野上不再专注于地方一隅,而是从国家层面去认识和探讨地方社会的发展;著史角度除了从为政府提供地方的风土民情和社会发展等基本情况外,...
  • 作者:龚浩
  •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
  • 关键词:近代 地方志 川沙 ?县志
  • 全文[ PDF 1757.0 KB ] 2020.7(5)  共有 877 人次浏览
  • “首善之区”:《大中华京兆地理志》的编纂思想
  • [摘要]进入近代,方志与乡土志的修撰有了自己的新任务。民国8年(1919),林传甲组织编修的分省地理志《大中华地理志》中的一卷——《大中华京兆地理志》发表。京兆是代表国家行政中心的京师所管辖的省级地方行政区划,是当时的“首善之区”。从《大中华京兆地理志》的编纂思想与体例中,可以看出时人将京兆地方看作一个特别的省级行政区域,并将标榜其首善之区地位的思想寓于这部地理志的撰修之中。
  • 作者:钟一鸣
  •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关键词:地理志 京兆地方 林传甲 《大中华京兆地理志》
  • 全文[ PDF 0.0 KB ] 2019.6(1)  共有 1858 人次浏览
  • 刘咸炘撰修四川方志的尝试与总体设想
  • [摘要]刘咸炘乃近代四川国学大师,对蜀地之历史满怀深情。刘氏治史强调“察势观风”,对方志尤为关注。刘氏虽未实际参与相关方志之撰修,但撰有《双流足征录》《蜀诵》《通志私议》以阐述其主张。前两者为刘氏撰修方志的具体尝试,后者则更为其撰修方志的总体设想。刘氏为家乡史地之学术努力有着空间上由近及远,主题上由小及大的特点。刘氏上述3部著述及其所展现的学术思想,在其史学批评中占有重要地位,对进一步探究方志的编纂颇有参考价值。
  • 作者:熊锐
  •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理学部
  • 关键词:刘咸炘《双流足征录》《蜀诵》《通志私议》
  • 全文[ PDF 0.0 KB ] 2019.6(1)  共有 1314 人次浏览
  • 刘献廷学术贡献及卒年考论
  • [摘要]明末清初学者刘献廷,其学主经世致用,自象维、律历、音韵、山川、水利、财赋、军政、岐黄、释老、戏曲、书法无所不习,于方舆、经史、戏曲等每有独见。故以布衣名动京师及东南,多为大儒所赞,并得邀入京师参修《明史》《大清一统志》等。在方志学上,首倡史志著述纪录经纬等重要概念。因其著述多亡佚,致其卒年在清代即已有争议,后世王欣夫、梁启超、来新夏等人考据多以王源《刘处士墓表》所称康熙三十四年(1695)七月六日卒为准。今翻检其稿颇有矛盾,故就其卒年对旧有诸说再作探讨。
  • 作者:崔瑞萍
  • 作者单位:国家方志馆
  • 关键词:刘献廷 卒年 学术贡献
  • 全文[ PDF 0.0 KB ] 2019.6(1)  共有 1722 人次浏览
  • 变通与启下——嘉庆《邹平县志》述评
  • [摘要]嘉庆《邹平县志》是在地方官吏倡导下,由地方官吏和士绅共同完成的一部地方志佳作。是志一改先前志书体例,采用纪传体,通过增加、补充、调整、订正和删除等方式处理前志已记述的内容,具有体例允当、内容旁征博引和以事系人的特点。是志虽然存在收录人物事迹不详和内容失实等不足之处,但其体例为此后的道光志和民国志承袭,其内容也为道光志和民国志抄录。在清代邹平地方志修纂历程中,嘉庆《邹平县志》起到变通与启下作用,而其《总纪》的设置和《艺文考》的著录方式更是对当今修志具有参考价值。
  • 作者:李沈阳
  • 作者单位:山东省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基地
  • 关键词:《邹平县志》 修纂 特点 价值
  • 全文[ PDF 0.0 KB ] 2019.6(1)  共有 1790 人次浏览
  • 嘉泰《会稽志》勘误一则
  • [摘要]
  • 作者:柳哲霖
  •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会稽村
  • 关键词:
  • 全文[ PDF 0.0 KB ] 2019.6(1)  共有 1608 人次浏览
  • 《诸蕃志》“南毗国”条补释
  • [摘要]《诸蕃志》“南毗国”条载有时罗巴、智力干父子居于泉州城南的记载。新发现一方南宋时期泉州市舶提举郭晞宗的墓志铭,墓志铭中记载了关于郭晞宗在泉州任职期间积极处理市舶司积累的问题,得到当时外国商人的认可,促进了泉州海外贸易的发展,后因病在泉州去世。墓志铭中记载了当时的印度商人祭拜郭晞宗,这是以往研究中未被重视的一段史料。
  • 作者:薛彦乔
  • 作者单位: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 关键词:南宋 泉州 市舶司 郭晞宗 墓志铭 印度
  • 全文[ PDF 817.0 KB ] 2020.7(4)  共有 960 人次浏览
  • 利用旧志校补《全元文》残篇——兼补宋赵善诗
  • [摘要]利用嘉靖《象山县志》所保存的由元初王传宗撰写的《井亭记》,校补《全元文》根据民国《象山县志》整理标点的王传宗同题残文,证实旧志在文献整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井亭记》征引南宋赵善佚诗《题丹山井》,而《全宋诗》等失收。另外,借助宋明方志史料,补充《全宋文》赵崇贺小传。
  • 作者:王建勇
  •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文学院
  • 关键词:《全元文》嘉靖《象山县志》《井亭记》赵善赵崇贺
  • 全文[ PDF 798.0 KB ] 2020.7(4)  共有 498 人次浏览
«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