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论董一博对新方志学建设的贡献
  • [摘要]董一博足迹遍及全国十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他深入修志第一线调查研究,宣传、指导修志工作,写出了160多万字的方志论文和讲稿。董一博为新方志学建设作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关于地方志的科学属性,关于地方志的功能作用,关于构建方志学理论体系,关于彻底改变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关于史志关系,关于编修地方志的指导思想,关于地方志的持续发展,关于地方志的体例篇目,关于概述,关于方志资料工作,关于方志评论,关于旧志整理。我们缅怀董一博,不仅要学习他的方志学理论,更要学习他热爱方志事业、全心全意为方志事...
  • 作者:王复兴


  • 作者单位:山东省地方史志研究院
  • 关键词:董一博 方志事业 方志学
  • 全文[ PDF 3202.0 KB ] 2019.6(3)  共有 194 人次浏览
  • “志”存高远:新中国方志学术70年
  •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全国各地的地方志事业先后经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志书编修起步及艰辛探索、改革开放后第一轮修志全面展开和第二轮修志质量水平稳步提升等多个阶段,相应学术研究也伴随上述各时期逐步发展,日趋繁荣。从发展阶段、主要成就和未来展望等不同角度系统梳理这段历史,既对总结70年的发展经验富有价值,同时对推动今后事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 作者:潘捷军
  • 作者单位: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
  • 关键词:方志学术 70年成就 回顾与展望
  • 全文[ PDF 1548.0 KB ] 2019.6(5)  共有 157 人次浏览
  • 史念海对新方志学的贡献
  • [摘要]史念海不仅是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新方志编纂事业和新方志学理论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史念海在1949年之后开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研究、利用方志文献,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新方志编纂及相关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史念海对方志的起源和发展、史志关系、方志的性质、新方志的编纂方法、历史地理学与方志学的关系、新方志学的发展等问题提出了新看法、新建议,从而为丰富和发展新方志学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 作者:扈晓冰
  •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 关键词:史念海 唯物史观 新方志学 方志编纂
  • 全文[ PDF 1593.0 KB ] 2019.6(6)  共有 212 人次浏览
  • 章学诚、戴震方志理论之争的研究评述
  • [摘要]清代学者章学诚与戴震曾就方志纂修相关问题展开过一次激烈论争。关于论争的原因,晚清民国学者多从心理与学术思想角度进行分析,今人的分析则兼及二人现实境遇和时代背景等因素。关于章、戴学派划分的讨论,20世纪80年代初期学者多将此次论争视作学派、学科之争,但这种观点遭到当今学术界的质疑。如何评判章、戴双方观点,早期学者倾向扬章抑戴,而近年来出现“为戴震正名”的趋势。
  • 作者:张易和
  •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 关键词:章学诚 戴震 方志 论争 研究评述
  • 全文[ PDF 1614.0 KB ] 2019.6(4)  共有 171 人次浏览
  • 浅述1956—1966年中国新方志的编纂规划、模式及程序
  • [摘要]从1956年开始,新方志编纂在党和政府的组织领导下积极开展起来。国家层面制定了新方志的编纂规划,并根据编纂实践的发展及时调整工作进度;各地为推动新方志编纂选择了省志与市县志齐头并进、省志编纂带动市县志编纂,以及市县志编纂推动省志编纂3种不同的工作模式。在具体编纂过程中,各地普遍采取拟定修改志书纲目、搜集整理历史资料、志书分工编写,以及志稿修改审阅与出版等工作程序和环节。这一时期的新方志编纂实践,为以后修志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 作者:王张强
  • 作者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 关键词:新方志 规划 工作模式 程序
  • 全文[ PDF 0.0 KB ] 2019.6(1)  共有 1847 人次浏览
  • 孔尚任的方志编纂思想
  • [摘要]清初文学家孔尚任编纂过《平阳府志》《莱州府志》,在方志编纂的具体实践中,孔尚任形成了自己对方志的认识以及相应的方志编纂思想。他认为方志虽然从目的上说与史相近,但体裁上与史相别,所谓“旨与史合,体与史殊”。在具体编纂思想上,他提出方志编纂宜繁简得当,记载范围应严格控制在一定地域范围之内,所谓“系于一地”。在门目设计与编排上,孔尚任最初接受平目体,后期倾向于使用纲目体,且创设了“兵氛”,提出“列女”中宜记才女,发展了方志编纂的类目。
  • 作者:陈时龙
  •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
  • 关键词:孔尚任 方志编纂 平阳府志 莱州府志
  • 全文[ PDF 1503.0 KB ] 2019.6(4)  共有 171 人次浏览
  • 基于《中国地方志》计量统计的方志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研究(1994—2018)
  • [摘要]《中国地方志》是方志学领域最权威的期刊,所载文章反映该领域最主要、最集中的知识生产成果。以《中国地方志》1994—2018年为研究对象,对25年间所刊文章进行梳理,以最终所得与方志相关2769篇论文为样本,统计分析方志学相关知识的生产主体构成、方志学相关知识内容的生产与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方志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的特点,并提出若干建议。
  • 作者:巴兆祥  李  颖
  •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历史系/旅游学系
  • 关键词:《中国地方志》 方志学科 知识生产 知识体系
  • 全文[ PDF 0.0 KB ] 2019.6(5)  共有 160 人次浏览
  • 谢国桢与方志学
  • [摘要]谢国桢是著名的明清史专家和文献学家。他对方志的认识是志书与史书相辅而行。在他看来,方志学的流派可以分为“史法”派和“史实”派;方志学的发展可以分为雏形期、形成期、繁盛期三个阶段。谢国桢对方志的认识决定了他在历史研究中重视对方志的运用,在南明史、清初史、社会经济史、农民战争史研究方面皆有充分体现。
  • 作者:任芮欣
  •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 关键词:谢国桢 方志学 以志研史 方志编修 方志评论
  • 全文[ PDF 1491.0 KB ] 2019.6(4)  共有 2 人次浏览
  • 影像史学的新实践——中国影像方志的创作和发展
  • [摘要]影像史学的诞生,对历史学乃至方志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影像方志的创作和发展是方志事业转型的一个标志:一方面体现在方志记述载体的转型,由纸介质转为纸、磁、光、电多介质载体;另一方面体现在方志编纂和传播形式的转型。影像方志具有独特的方志文化和影视文化相融合的文化特征。影像方志形象、直观、多元的传播方式,突破了语言、文字、民族的边界,增进了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群体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中国影像方志的发展有了良好的开端,在今后的发展方向上需要规范管理,树立中国影像方志品牌;通过科际融合,同襄共举,用影视语言...
  • 作者:王丹林
  • 作者单位: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
  • 关键词:影像史学 影像方志 文化特征
  • 全文[ PDF 1385.0 KB ] 2019.6(2)  共有 233 人次浏览
  • 全国数字方志资源目录数据库建设构想
  • [摘要]近年来,全国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尤其以方志资源数字化最为突出,积累了海量数字方志资源。由于存在数字化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数字资源共建共享难度较大。为此,我们应通过分析建设数字方志资源目录数据库进行资源共享共用的优势,提出具体建设方案、原则并指出其意义所在。
  • 作者:赵海良
  • 作者单位:浙江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 关键词:地方志 数字资源 目录数据库
  • 全文[ PDF 0.0 KB ] 2019.6(1)  共有 1473 人次浏览
  • 傅振伦与方志序跋傅振伦与方志序跋
  • [摘要]傅振伦是20世纪中国著名方志学者,其早年所著《中国方志学通论》是中国现代方志学名著。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展的首轮修志活动中,傅振伦热衷于为全国各地编修的新志撰写序跋。傅振伦一生撰写了百余篇方志序跋,他所写的方志序跋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各具特色。方志序跋是傅振伦阐发其方志思想的重要形式。探讨和研究这些方志序跋,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傅振伦的方志思想。
  • 作者:薛艳伟
  • 作者单位:晋中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
  • 关键词:傅振伦 方志 序跋
  • 全文[ PDF 2072.0 KB ] 2019.6(3)  共有 201 人次浏览
  • “互联网+”背景下地方志网站现状及创新发展探析
  • [摘要]“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互联网+政务服务”作为“互联网+”的重要内容,是地方志应用现代化手段服务社会的重要路径。随机选出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地方志网站作为样本,从技术、用户体验、内容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优势与不足,探讨今后的创新与发展,力求对地方志网站建设的未来发展有所启示和帮助。
  • 作者:周维
  • 作者单位:吉林省方志馆
  • 关键词:地方志 网站 现状 创新发展
  • 全文[ PDF 0.0 KB ] 2019.6(1)  共有 1538 人次浏览
  • 试述家谱与名镇志编纂
  • [摘要]江南地区保存有丰富的家谱族谱,为名镇志编纂提供了比较真实反映历史面貌、时代精神和社会风尚的参考资料。江苏湖塘镇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良好的地域条件和经济发展基础,该镇志的编纂重视利用本地区的家谱资料,充分体现乡村社会的基本状态,突出当代乡村的变革特色,反映名镇文化特色及其多源性的原因,使该镇志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其所引用的家规族约、家训和一些名人事迹,对弘扬良好的社会风尚有着积极作用。
  • 作者:臧秀娟
  •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 关键词:家谱 名镇志 编纂
  • 全文[ PDF 1314.0 KB ] 2019.6(2)  共有 144 人次浏览
«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