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罗愿《新安志》所据史料略考
  • [摘要]
  • 作者:管仁杰
  •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
  • 关键词:《新安志》 罗愿 史料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5)  共有 274 人次浏览
  • 再论章学诚史志学说的历史贡献及辩证思想——纪念章学诚诞辰280周年
  • [摘要]章学诚系引导中国近现代史志学术史的集大成者。一方面,他从“六经皆史”的史学论、广泛深邃的史义说和卓然不群的史德观等方面对史学研究作了精辟阐述;另一方面,其矢“志”不渝的方志编纂事业,革故鼎新的方志学术体系特别是独到精辟的史志关系理论,又为中国方志发展史作出了开创性贡献。由于“章学诚其人其学几乎隐没了100年”,但“在现代经历了一次被‘重新发现’的际遇”,因而在其诞辰280周年之际,再度梳理和挖掘其史学、方志学等学术思想,对推进史志编研事业意义重大。
  • 作者:潘捷军
  • 作者单位: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
  • 关键词:章学诚 史志思想 学术探索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6)  共有 258 人次浏览
  • 弘治《八闽通志》编修体例与文本书写
  • [摘要]弘治《八闽通志》是明代所修第一部福建通志,由镇守太监监修,其体例仿于《大明一统志》,但亦有不同于其他志书的特点。该志引用史料极为丰富,保存了很多史书和古旧方志的资料,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该志分类清晰、编排有序,其文本书写尽量做到翔实,尤其是人物的收录和记述有明确的原则与标准,能给后世修志者以启迪。
  • 作者:张英聘
  • 作者单位: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
  • 关键词:八闽通志 编修体例 文本书写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5)  共有 206 人次浏览
  • 由陆贾《南越行纪》及罗泊湾汉简谈方志起源
  • [摘要]完成于西汉初南越国时期的陆贾《南越行纪》是已知最早专记岭南地理风俗的志书。广西贵县罗泊湾汉墓出土《从器志》《东阳田器志》是岭南已知最早以“志”命名的文献实例,揭示东汉杨孚撰《南裔异物志》之前岭南“志”的文化背景,将岭南“志”史的视野前推至西汉,进而拓宽方志源流研究的思路。
  • 作者:陈泽泓
  • 作者单位: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 关键词:南越国 南越行纪 汉简 方志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6)  共有 882 人次浏览
  • 从乾隆《宁夏府志》看清代宁夏的渠道治理
  • [摘要]乾隆《宁夏府志》记述了清时宁夏引黄灌区渠道的历史、开挖、治理修护、管理制度等;系统归纳渠道及渠道治理中闸坝、暗洞、飞槽、支渠、陡口、夫、水手、颜料、本色、折色、卷埽、斩埽、委官等专业术语;详述封俵制度、用水节候、《浚渠条款》等管水用水制度;记载清时王全臣、通智、钮廷彩、费楷、王廷赞等重要水利人物在宁夏渠道治理过程中的思想及其实践创新。
  • 作者:王玉琴
  •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
  • 关键词:乾隆《宁夏府志》 宁夏 渠道 治理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5)  共有 328 人次浏览
  • 易鸾嘉靖《和州志》考述
  • [摘要]明易鸾嘉靖《和州志》17卷是现存较早的安徽和县地方志。该志刻本今仅存两部,分别藏于浙江宁波天一阁和日本内阁。而天一阁藏本仅存8卷,全帙仅见存于日本内阁。该志在专题资料、辑佚、校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其作者易鸾生平、流传和特点以及文献价值值得考述。
  • 作者:孙利政
  •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文学院
  • 关键词:明易鸾嘉靖《和州志》17卷是现存较早的安徽和县地方志。该志刻本今仅存两部,分别藏于浙江宁波天一阁和日本内阁。而天一阁藏本仅存8卷,全帙仅见存于日本内阁。该志在专题资料、辑佚、校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其作者易鸾生平、流传和特点以及文献价值值得考述。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6)  共有 433 人次浏览
  • 光绪《郓城县志·星野》句读辨正
  • [摘要]句读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古典文献的阅读与理解。菏泽市历史与考古研究所等3家单位合作整理的《明清郓城县志》(标点本)于2015年1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的出版发行对研究区域地方史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书中存在的句读错误却十分容易误导读者。该书在句读方面存在当读而失读失标、不当读而误读误标、当属上读而误属下、当属下而误属上、正读而误标等诸多问题,今依据李峰的句读观点,对该书存在的句读错误及其原因进行条分缕析,进而提出修改意见。
  • 作者:程英良
  • 作者单位:菏泽学院
  • 关键词:郓城县志 点校 句读 辨正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5)  共有 477 人次浏览
  • 民国《上海县志》的编修
  • [摘要]民国时期,中国修志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各地相继开启了新一轮的方志编修工作。民国《上海县志》是上海县修纂的第一部民国上海县志,也是民国县志编修的重要成果之一。从其编修过程可知民国县志编修的大致轨迹:修志议案的草拟、修志局的筹备成立、资料的采访调查、体例目录的拟定、志稿的纂修与草稿的修纂等环节。且民国《上海县志》在资料的采访调查上兼具广度与深度,在体例篇目上有继承创新,展现了民国县志修纂的科学性与现代性,是旧方志向新方志变革的先声。
  • 作者:闵桃
  •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 关键词:民国《上海县志》 上海县修志局 县志编修 采访调查篇目体例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6)  共有 723 人次浏览
  • 《安徽通志稿艺文考·书类》订补
  • [摘要]《安徽通志稿艺文考》(以下简称《艺文考》)区别于一般方志艺文志的最主要之处,即是凡所收录之书,均备有提要。再者,为减轻提要撰写工作之繁重,《安徽通志稿艺文考》在收书上重在求精而不求全。今以其《书类》为例,发现提要中多处存在人名、地名、书名、卷数及其他具体内容之错误;与光绪《重修安徽通志·艺文志》所收书相比,该考虽有补益,但遗漏较多,不利于皖人《书类》作品的全面呈现。为更好发挥《艺文考》之学术作用,有必要对其订讹补缺。
  • 作者:王笃堃
  •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 关键词:《安徽通志艺文考》 书类 订补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5)  共有 720 人次浏览
  • 民国泾县续修县志的新史料
  • [摘要]民国时期,方志纂修在传统修志活动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很多地区开展了修志活动,但囿于文献散佚等原因,部分方志纂修活动已经失载。民国时期泾县虽有筹修县志的活动,但其纂修实况一直未得其详。新发现的两件档案文献为研究民国泾县筹修县志活动提供了翔实的证据,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 作者:刘猛
  •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
  • 关键词:泾县 县志 档案文献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5)  共有 351 人次浏览
  • 明初广州府城周边急递铺分布路径研究
  • [摘要]明代邮驿制度建设比较完备,于全国各地大量设置急递铺。急递铺承担起政府公文信息传递功能,是明代最重要的邮驿机构之一。明代《永乐大典》中3幅广州古城图——《广州府境之图》《广州府番禺县之图》《广州府南海县之图》,均描绘了广州府城周边地区的急递铺名称、数目、分布等信息。通过解读这3幅广州古城图中急递铺信息,分析明代初期广州府城周边东部、北部、西北部3个区域内急递铺分布方位与分布特征,从而还原明代初期广州府城东至增城县、北至清远县、西北至四会县的3条急递铺分布路径,明晰该时期广州府城与周边地区公文传递通道走...
  • 作者:孙海刚
  • 作者单位:广州市岭南建筑研究中心
  • 关键词:广州府城 急递铺 邮驿机构 分布路径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5)  共有 270 人次浏览
  • 志书所见安岳石刻略考
  • [摘要]四川安岳石刻造像数量达数万尊,以佛教造像为主,兼及少数道教造像和儒释道三教或佛道合龛造像;以唐宋时期的为主,具有上承北方石刻,下启大足石刻的重要地位。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均为石刻造像),有“古、多、精、美”“我国古代雕刻又一伟大宝库”等盛誉。地方志自古便有“一邑之志,载一邑之事”“志信物也”等特点。从读志用志的角度,借助《安岳县志》及相关志书,对安岳石刻(寺观)进行略考,对厘清其历史状况,具有探索意义和方法论意义,甚至能为我国著名石窟(刻)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 作者:汪毅
  • 作者单位: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 关键词:志书 寺观 安岳石刻 安岳县志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4)  共有 291 人次浏览
  • 试论洪武初年山东莱芜的枣强移民
  • [摘要]目前有关明代山东移民的最早记录,为洪武二年(1369)河北口外人迁至临清、东昌。而莱芜县的移民在元末明初形成了小高峰。莱芜移民潮相关的记载,除《莱芜县乡土志》之外,也可从现存族谱、碑刻、家族人士对移民经历口耳相传的资料中找到。吴氏家族是枣强移民中的一支,但其军籍身份又在明初移民中具有特殊性。借助口述史资料和田野调查成果,可以对吴氏家族始居何处、何时具有军籍身份、是否为政府强制性迁移进行探讨。
  • 作者:高莹
  • 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历史系
  • 关键词:家谱 东港庄 港里庄 军籍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4)  共有 1300 人次浏览
  • 明清易代斗争与山东地方家族命运的嬗变——以莱阳宋氏家族为中心的考察
  • [摘要]明清易代斗争,给山东地方家族的命运带来深远影响。以山东登州府莱阳县宋氏家族为例,该家族于明朝末年便以科举、仕宦、文学、结社诸多成就,成为饮誉海内的著名文化世家。但明清易代之际,该家族积极参与抗清运动,遭受重创,给家族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摧毁家族经济基础,引发清廷猜忌与仇恨,埋下牢狱祸患,造成人丁不兴,导致家族教育衰落等。入清后,尽管宋氏家族部分族人归附清廷,积极参加科举、踏入仕途,但却没能挽回家族衰落的命运。宋氏后人命运多舛,屡遭牢狱之灾,宋氏家族一步步走向没落,成为明清易代的牺牲品。
  • 作者:张华清
  •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关键词:明清易代 莱阳宋氏 抗清活动 家族衰落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4)  共有 483 人次浏览
  • 国家社科基金抗日战争研究专项工程“中国抗日战争志”项目暨中国地方抗日战争志工程研讨会综述
  • [摘要]国家社科基金抗日战争研究专项工程“中国抗日战争志”项目暨中国地方抗日战争志工程研讨会召开,冀祥德对抗日战争志编纂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具体要求。邱新立对编纂业务问题作解释说明。方志专家与历史学者针对编纂工作中出现的志书定位、史志区别、分类标准、篇章结构、写作规范等问题,提出一系列富有价值、切实可行的意见与建议。
  • 作者:范晓婧  常洁琼
  • 作者单位: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抗日战争志专项工作室方志出版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 关键词:中国抗日战争志 地方抗日战争志 编纂工作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6)  共有 126 人次浏览
  • 第二轮城市志的经典之作——评《常州市志(1986—2010)》
  • [摘要]2017年6月,《常州市志(1986—2010)》入选中国志书精品工程。《常州市志(1986—2010)》入选精品工程得益于地方党政领导的重视,记述的地情闻名遐迩,历史上有编纂精品良志的传统,有一支兢兢业业献身方志事业的队伍和才学识兼长的主编,有海纳百川开门修志的胸怀。该志书优长之处,主要是全面与重点、经济与人文、时代性与地方性并重,城市化特点明显;全志遵循续修断限原则,同时在人文卷章勾连历史,发掘传播历史智慧;运用史略通贯历史,弥补续修断代之不足;风景名胜、艺文、旅游资源打破方志绝对平实的文风,文随事出,部分卷章...
  • 作者:梅  森
  • 作者单位: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 关键词:方志评论 精品工程 常州市志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2)  共有 136 人次浏览
  • 地方文献收藏利用略论地方文献收藏利用略论——以福建省高校图书馆为例
  • [摘要]地方高校是为地方建设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的重要力量。地方高校图书馆收集、整理、开发地方文献数量的多少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地方高校的办学质量和服务社会的水平。福建各地方高校注意到文献资料收集对办学的影响,立足不同地域特色开展了文献资料的收集和研究,但还存在重专业文献轻地方文献、重历史文献轻现当代文献、重文字资料轻其他形式资料等问题。文章以福建省高校图书馆为例,简述收藏地方文献的重要性及其现状,阐述收藏地方文献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提出当前进一步完善收藏...
  • 作者:尹虹娟
  •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
  •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地方文献 文献收藏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3)  共有 149 人次浏览
«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