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横剖之史:刘咸炘论《华阳国志》
  • [摘要]刘咸炘是近代四川著名学者,其学术研究近年来日渐受到重视。《华阳国志》乃东晋常璩撰述的一部记载我国西南地区历史、地理等方面内容的综合性著作。刘咸炘注重“土风”,对《华阳国志》论述多有精辟之言。从时间与空间综合而言,《华阳国志》乃“横剖之史”;地方著作大兴及常璩自身经历、学术渊源等是其撰书条件;《华阳国志》之《序志》末段暗指作者姓名。刘咸炘对《华阳国志》的论述有利于进一步探究刘咸炘的史学思想,丰富对《华阳国志》的认识。
  • 作者:熊  锐
  •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 关键词:刘咸炘 《华阳国志》 地方史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3)  共有 213 人次浏览
  • 《华阳国志》史料价值再认识——以三国蜀汉史研究为例
  • [摘要]晋代常璩编撰的《华阳国志》是我国现存最早、比较完整的一部志书,它记载了公元4世纪中叶以前今西南以及陕甘鄂部分地区的史事。就三国蜀汉史研究而言,《华阳国志》在对诸如李严被废、诸葛亮南征等事件的记载上,提供了比《三国志·蜀书》更为丰富和详细的史料。而且,通过《华阳国志》的相关材料,还可以解释《三国志·蜀书》中艰涩难懂的典故、了解西南地区的风土人情,这些都有助于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华阳国志》在蜀汉政治史、军事史和文化史等方面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 作者:张寅潇
  •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关键词:华阳国志 史料价值 三国志 蜀汉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3)  共有 478 人次浏览
  • 武亿方志学成果述略
  • [摘要]作为乾嘉汉学在中原地区的标志性人物——武亿,在经学、金石学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方志学领域,武亿也成果斐然。自乾隆六十年(1795)以后,武亿应邀先后主持嘉庆《鲁山县志》《宝丰县志》《安阳县志》3种地方志的纂修工作。三志的发凡起例、人员组织,均由武亿一人负责。三志修成,因其义例谨严、资料丰富,成为方志纂修的标志性范本。同时,在三志的纂修过程中,对方志体例、修志材料的搜集等,武亿也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成为清代方志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资源。
  • 作者:甘良勇
  • 作者单位:新乡学院文学院
  • 关键词:武亿 方志纂修 方志理论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4)  共有 270 人次浏览
  • 道光《遵义府志》的朴学特点
  • [摘要]郑珍、莫友芝在道光年间纂修的《遵义府志》,无论从体例、内容,还是叙述方式中所体现出的对考据与实证原则的重视,都反映出《遵义府志》明显的朴学取向。无论是内容上对地理沿革的强调,还是叙述中对史迹典章的考订、纠谬,以及对考证过程的如实记录,都体现出《遵义府志》对考据学方法的承袭。《遵义府志》对朴学考据方法的借鉴和叙述方式上的特征无疑是《遵义府志》“朴学”取向的关键所在。
  • 作者:孔维增
  •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 关键词:方志 朴学 考据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2)  共有 340 人次浏览
  • 旧志辨伪方法论——以甘肃、宁夏旧志为中心
  • [摘要]在对旧志进行整理与研究时,有时需要对其真伪进行辨明。可以说,辨伪是旧志整理过程不可或缺的环节。旧志在编纂和流传过程中,会形成部分伪志。伪志现象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旧志原书作伪,一类是旧志影印本作伪。前者系旧志编纂者所为,后者则系旧志出版者所为,两者的作伪动机、作伪手法不同。甘肃、宁夏两地个别旧志的作伪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代表性。旧志辨伪,需要以传统辨伪学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再结合旧志自身的编纂体例,从古今目录著录的对比再到序跋、内容、体例等方面进行考察,揭示出作伪痕迹,并合理认识伪志的文献价值,...
  • 作者:韩中慧
  •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文学院
  • 关键词:旧志 辨伪 方法论 文献价值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4)  共有 171 人次浏览
  • 明代以来方志文献中明十三陵的历史书写和角色转变
  • [摘要]明十三陵是北京昌平重要的历史遗迹,明代以来昌平地方志中关于明十三陵的书写方式和内容各有不同,由此建构起来的明十三陵的历史角色也不断发生变化。明代方志将明陵视为王朝的根本重地,期望国祚永昌。清初的明遗民把明十三陵作为明朝的象征,寄托对故国的怀念。清初的官方志书将明十三陵看作前朝遗迹,其书写强调清廷对明陵的保护,借以宣扬清朝的厚德仁义,从而维护其统治,清后期方志中这种思想逐渐减弱。新方志则将明十三陵视为文化遗产,其书写凸显其文化遗产价值,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明十三陵的角色转变...
  • 作者:刘少华
  • 作者单位:故宫博物院
  • 关键词:明代 方志 明十三陵 历史书写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3)  共有 247 人次浏览
  • 明清易代之际的方志编纂与地方社会
  • [摘要]通过对明末清初浑源州地方志、碑刻资料的解读,讨论明清易代之际的方志修纂与地方社会的互动关系。清政府通过对浑源州北岳祭祀的认可,顺应了民心,强化了士大夫对新政权的归属感和向心力。而地方官员和士大夫通过州志、山志的修纂以及御香亭等祭典设施的营建,表达重建地方秩序和重构清王朝的国家认同。而地方社会通过对清朝国家认同的表态,获得了王朝给予的惠政,从而攫取了实际的地方利益。
  • 作者:曾  伟
  •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 关键词:明清易代 地方志 地方社会 浑源州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2)  共有 159 人次浏览
  • 南朝宋邓德明《南康记》考论
  • [摘要]南朝宋邓德明《南康记》,是成书较早的江西地志,应撰于刘宋元嘉中期,大约亡佚于宋元之交或元代。今《南康记》辑本有涵芬楼《说郛》本、宛委山堂《说郛》本、《汉学堂知足斋丛书》本及刘纬毅《汉唐方志辑佚》本。4种辑本,或不著作者,或未明出处,或误辑、漏辑。今存邓德明《南康记》佚文32则,其中所载南康地区之山川地貌、物产资源,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所蕴含道教思想的内容、民间传说以及山水描写,又具有较强的文学性。
  • 作者:江永红
  • 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 关键词:《南康记》 辑本 史学价值 文学价值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4)  共有 474 人次浏览
  • 宋元之际四明地区佛教的发展
  • [摘要]延祐《四明志》为宋元之际四明地区的一部名志,其中关于佛教的记述十分丰富翔实,收录了大量当地寺院蓬勃发展和高僧生平事迹的史料,展现了宋元之际四明地区文化繁荣、官民崇佛、佛教尤其是天台宗和禅宗的发展情况。梳理研究这部分史料,有助于对宋元之际四明以及江浙一带的佛教发展有一全面深入的认识。
  • 作者:牛润珍  宋  羽
  •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 关键词:延祐《四明志》 四明 佛教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1)  共有 183 人次浏览
  • 方志与日记的互文性研究——以道光《石泉县志》与《庚复日记》为例
  • [摘要]道光《石泉县志》刊于道光二十九(1849)年,由县令舒钧修纂,内容翔实,体例新颖。《庚复日记》则为乾隆十五年(1750)抄本,是由胡具庆自乾隆五年至乾隆十四年逐日撰写而成的日记,详细记载了胡具庆任石泉县令的经历。借用西方文论中“互文性”的概念,可以从两部文献关于石泉县山川建置、赋税物产、吏治教化、民俗祭祀的记载中发现联系,相互参照,以此还原清中期石泉县的全貌,了解石泉县自乾隆朝至道光朝的发展情况,希望可以为方志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
  • 作者:顾一凡
  •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文学院
  • 关键词:方志 《石泉县志》 《庚复日记》 互文性研究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3)  共有 154 人次浏览
  • 《金陵古今图考》版本流传考
  • [摘要]《金陵古今图考》是明人陈沂编著的一部记述南京城市变迁的重要历史文献。目前所见有台湾“国家图书馆”藏正德本、日本东洋文库藏嘉靖本、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藏南京兵部万历本、朱之蕃刻天启本、民国南京中社影印本5个版本。其中中社影印本所据原本的刊刻时间应为万历年间。《金陵古今图考》的5种版本大致可分为3个流传体系:正德本与嘉靖本为一个体系,万历本与中社影印原本为一个体系,天启本单为一个体系。
  • 作者:李好
  • 作者单位:首都社会发展研究所
  • 关键词:《金陵古今图考》 版本 流传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4)  共有 546 人次浏览
  • 援史入志:东北方志纂修考略(1911—1945)
  • [摘要]晚清以降,西学东渐之势尤烈。随着西方史学理论传入中国,传统史学开始向新史学转型。编纂方志受到新史学思潮的影响,表现在借鉴新史学理论并应用到方志纂修中,致使志书编纂宗旨、体例、理论及方法等在传统方志学的基础上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对后世影响深远。探讨1911—1945年间东北方志纂修情况,有助于推动东北方志学研究,并为今后方志纂修提供借鉴与启迪。
  • 作者:赵太和
  • 作者单位:上海书店出版社
  • 关键词:东北 方志 纂修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2)  共有 110 人次浏览
  • 日藏足本正德《兰溪县志》考述
  • [摘要]正德《兰溪县志》成书过程曲折,现国内仅浙江图书馆藏有3卷残本。而日本内阁文库、国会图书馆所藏为5卷足本,在地方人口、经济、诗文等记载上可补浙图本之缺,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全书还彰显出编纂者浓厚的理学关怀,反映了宋代以降地方志书写中所蕴藏的文化史意义。
  • 作者:金晓刚
  •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历史系
  • 关键词:正德《兰溪县志》 章懋 文献价值 理学思想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4)  共有 327 人次浏览
  • 民国时期国立北平图书馆抄藏方志述略
  • [摘要]民国时期,方志编纂、收藏、相关理论研究及利用均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新气象。国立北平图书馆在方志的搜藏与文献揭示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今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方志库中,藏有一批特殊文献——国立北平图书馆抄藏方志。这批文献近70种,抄写时间较为集中,缮写精良,底本多为清志,且不乏现今存世之孤本。抄藏方志中很多为现存稀见方志,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它们反映了当时条件下,国立北平图书馆对方志搜求、入藏的努力,对方志文献传播、利用的贡献。
  • 作者:张  毅
  • 作者单位:国家图书馆古籍馆
  • 关键词:国立北平图书馆 方志 抄本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3)  共有 157 人次浏览
  • 日本藏孤本光绪《新市镇再续志》研究
  • [摘要]对日本收藏孤本府县志,学界多有探讨,而对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庋藏的孤本光绪《新市镇再续志》则研究甚稀。光绪《新市镇再续志》纂者费悟以70多高龄,在“咸同中兴”方志兴修的大背景下,开始续修新市镇志。该志设4卷,是对嘉庆《新市镇续志》的再续志,其资料来源有三:《仙潭文献》、节孝旌表清册、时人记述,全面细致地刻画了新市镇生活空间,收录了丰富的当地望族资料,突出记述了新市镇的主要产业,保存了当地有关地震和水利等方面的重要史料,反映了纂者对时代变化的感知。
  • 作者:巴兆祥
  •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历史系
  • 关键词:乡镇志 新市镇再续志 孤本 流失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1)  共有 274 人次浏览
  • 庾仲雍生平补证及其地记数种考论与辑补
  • [摘要]庾仲雍是六朝时期一位颇为多产的地记作家,撰有《湘州记》《荆州记》《江记》《汉水记》《寻江源记》等。前人多以为庾仲雍是刘宋或晋宋之际人。庾当是东晋司空庾冰之子,颍川鄢陵(今河南许昌)人,穆之为其名,仲雍为其字。其所作诸种地记当成书于东晋太元二年(377)以后,其或不入宋。前人多有将庾仲雍与梁庾仲容相混者,显误。庾仲雍《江记》《汉水记》后世无辑本,其《湘州记》《荆州记》《寻江源记》虽有诸家辑本,但误漏较多。对庾仲雍诸记存疑条目予以梳理考察,对其散佚条目进行辑补,期望对六朝地记整理与研究有所裨益。
  • 作者:张帆帆
  •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学院
  • 关键词:庾仲雍 地记 考证 辑补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2)  共有 568 人次浏览
  • 旧志目录数据库建设及构想
  • [摘要]旧志不仅是地方志,同时也是古籍,有不可再生性。在计算机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将这些固定数量的旧志收录在专门的数据库中,对于旧志研究定能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方志目录及数据库进行梳理,提出构建一站式检索旧志原本、馆藏信息、影印本获取等多种信息融合交错的旧志目录数据库系统。
  • 作者:韩  超
  • 作者单位: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
  • 关键词:旧志目录 数据库 数位人文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1)  共有 109 人次浏览
  • 嘉靖《定海县志》的编纂与价值
  • [摘要]嘉靖《定海县志》是致仕的南京兵部尚书张时彻在浙江倭患平息以后所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张时彻的个人经历及人际关系对嘉靖《定海县志》的编纂旨趣和取裁影响很大。除此之外,张时彻早先编纂的嘉靖《宁波府志》也成为嘉靖《定海县志》模仿的范本。尽管嘉靖《定海县志》对府志沿袭很多,但张时彻也作了很多改动,这些改动使得《定海县志》更加完善。嘉靖《定海县志》不仅保存了很多现已散佚的时人作品,而且相关记载可以更新我们对历史人物的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总体来看,它是一部质量较佳的志书。
  • 作者:李贤强    欧阳琳浩
  •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 关键词:张时彻 定海县志 宁波府志 倭寇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2)  共有 535 人次浏览
«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