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前言
- [摘要]
- 作者:
- 作者单位:《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编纂委员会
- 关键词:
- 全文[ PDF 0.0 KB ] 2016.3(8) 共有 202 人次浏览
|
|
|
|
|
|
|
|
- 30年来我国高校校志编纂述评
- [摘要]校志是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文化建设、精神培育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1980年初以来,全国掀起了编修校志的热潮,高校校志的纂修也随之兴起,并有逐步扩大的趋势。通过对近30年我国高校校志名称、高校层次、地区分布、刊行时间和跨度等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校志编修所取得的成果与经验得失,提出紧扣为现实服务、推进领导重视,抓住校庆契机、扩大校志宣传和注重队伍建设、规范修志程序三方面建议,为今后校志的编纂提供借鉴。
- 作者:徐 骞
-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 关键词:高校校志 编纂概况
- 全文[ PDF 0.0 KB ] 2016.3(1) 共有 224 人次浏览
|
|
|
|
|
|
- 新编地方志的当代史研究价值述论——以北京市新编方志为例
- [摘要]随着新编地方志的规模效应日益凸显,开发利用将是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方向,其为当代史研究服务的功能必将日益得到强化。北京市的修志实践表明,新编地方志的记述对象、时限与当代史的研究对象、时限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并具有体量庞大、资料丰富和记述准确等特点,能从资料提供、厘清史实、开阔思路、事件评价和记述方法等方面,为当代史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利用价值。
- 作者:王 蕾 李自华
-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
- 关键词:北京市 新编地方志 当代史研究
- 全文[ PDF 0.0 KB ] 2016.3(1) 共有 117 人次浏览
|
|
- 中国地方志发展规律述略
- [摘要]中国地方志源远流长,代代编修,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本文在宏观审视历代方志事业发展的基础上,从方志编修连绵不断,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修志逐步向边地、基层拓展,方志的空间分布越来越密集;修志制度的健全和强化,为开展修志工作和提高志书质量提供了保证;方志品种越来越丰富,体系化日益强烈;地方话语与国家话语的互动贯穿整个方志史;方志的编纂继承创新并举,需要知识的“跨界”日益明显;方志的成书形式紧密追踪科技发展;方志的地位由附庸渐成“著述大业”八个方面论述了方志发展规律。我们在修志...
- 作者:巴兆祥 何沛东
-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历史系
- 关键词:地方志 方志学 规律
- 全文[ PDF 0.0 KB ] 2016.3(8) 共有 2 人次浏览
|
|
- 浅析“澉水志四种”及其对当代乡镇志编纂的启示
- [摘要]我国现存最早的乡镇志——南宋常棠《澉水志》诞生在浙江海盐澉浦镇。该镇历史上曾六度编修镇志,五部旧志中有四部保存完好,且分属宋、明、清、民国四代,为今人研究乡镇志的发展、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史料。本文对现存澉浦四部旧志进行初步研究,认为澉浦镇志能够代有编纂,主要得益于常棠《澉水志》的垂范、澉镇官宦士绅的推动和崇文重学的地方文化氛围的支撑。同时就"澉水志四种"对当代乡镇志编纂的启示进行简要归纳。
- 作者:石 磊
- 作者单位:浙江省海盐县史志办
- 关键词:澉水志四种 乡镇志 编纂 启示
- 全文[ PDF 0.0 KB ] 2016.3(1) 共有 127 人次浏览
|
|
- 试析顾颉刚对方志学的认识
- [摘要]方志学是顾颉刚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顾颉刚一生热衷收集和阅读地方志,并自觉在史学研究中积极使用地方志。他对方志的定义和功用等问题都表达过自己的看法。顾颉刚一生多次主持和参与修志,从而积累了丰富的修志经验。顾颉刚还采取诸多措施推动方志学发展,如在《禹贡》大量刊发方志学方面的论文,大力推荐一些方志著作使其得以出版。顾颉刚还引导和扶持一些青年学者投入方志学研究,在大学开设方志学课程,积极培养方志学人才,并提出系统完整的方志理论研究方案。
- 作者:薛艳伟
- 作者单位:
- 关键词:顾颉刚 方志学 《禹贡》
- 全文[ PDF 0.0 KB ] 2016.3(8) 共有 2 人次浏览
|
|
- 试论清代河西走廊地方志中的国家战略与地方博弈
- [摘要]清代甘肃河西走廊方志修纂可分为顺治、康熙时的因循期,雍正至道光时的繁荣期,以及光绪、宣统时的蜕变期。清代河西方志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在繁荣期相继修成的《重修肃州新志》《五凉全志》与《甘州府志》等府州志,《敦煌县志》《玉门县志》等县志,都非常突出地体现了雍、乾时期平定准部、控制新疆的国家战略和文化取向,并在编纂动机、体例和内容上,留下了鲜明的烙印;二是清代河西方志修纂中普遍重视水利灌溉及上下游地区争夺水资源的博弈,保留了相对丰富的水利文献,并且往往成为官府、地方等裁决“水案”的重要依据,因而志书...
- 作者:张景平 张克非
-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水利系;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关键词:清代河西方志 国家战略 地方博弈
- 全文[ PDF 0.0 KB ] 2016.3(12) 共有 2 人次浏览
|
|
- 从《曹口村志》编纂出版谈村镇志编修
- [摘要]《曹口村志》再版重印,既彰显了地区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又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对村镇志编修工作起到推动示范作用。在当今城镇化迅速加快的进程中,启动和开展村镇志的编修,对反映当地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记录村或镇的历史演变,记住乡情、留住乡愁,构筑我们共同精神家园的具有重要意义。
- 作者:乔方辉
-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图书馆
- 关键词:村镇志 乡土记忆 《曹口村志》
- 全文[ PDF 0.0 KB ] 2016.3(1) 共有 193 人次浏览
|
|
- 关于刘欣期《交州记》辑佚的几个问题
- [摘要]刘欣期《交州记》是六朝时期岭南地区较为重要的志书,遗憾的是该书早已散佚,仅见于唐宋以来诸书所引的佚文。明清时期开始出现辑本,可以窥见刘书概貌一二,但由于辑佚工作的复杂,刘书至今还有些问题需要说明。通过对刘欣期其人、《交州记》同名异书以及《交州记》各辑本辑文的考证,可以完善刘欣期《交州记》全貌,为研究岭南地区的历史、文化、经济等提供更为翔实的资料。
- 作者:杨恒平
-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 关键词:刘欣期 《交州记 》辑佚
- 全文[ PDF 0.0 KB ] 2016.3(1) 共有 2 人次浏览
|
|
- 番禺沙亭屈氏家族南海庙施田考
- [摘要]南海神信仰与祭祀在广东地区具有独特地位和影响力,作为其主要载体,南海庙是官方与民间祭祀的重要场所。明清时期,番禺沙亭乡大族屈氏借施田的方式介入南海庙日常管理,并将其作为本宗族家庙,使宗族势力进一步扩张。由明入清后,由于战争带来的秩序破坏与重建,沙亭屈氏已不复明代之盛。在此背景下,为增强宗族凝聚力与影响力,沙亭屈氏加强宗族历史与源头的追述与构建,反映了明清时期官府、民众与地方宗族围绕南海庙的争夺与博弈。
- 作者:林勰宇
-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 关键词:南海庙 屈大均 潮田 族群认同
- 全文[ PDF 0.0 KB ] 2016.3(12) 共有 2 人次浏览
|
|
|
|
- 1949年以来安徽旧志整理与研究综述
- [摘要]安徽旧方志是研究安徽省情、地情及相关问题的重要文献资料。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安徽旧志的整理与研究工作受到国内特别是安徽学者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出版、发表了一批有学术价值的整理与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为进一步研究安徽旧方志,深入发掘蕴藏其间的历史文化价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这一领域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思考。回顾和总结学界的研究状况,有利于今后的研究在更高层面上获得发展。?
- 作者:张安东
- 作者单位:巢湖学院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 关键词:安徽 旧志整理 综述
- 全文[ PDF 0.0 KB ] 2016.3(8) 共有 2 人次浏览
|
|
- 中华书局版《元和郡县图志》点校疑误
- [摘要]根据《新唐书·方镇表》《旧唐书·马燧传》等记载,贺次君点校中华书局版《元和郡县图志》“建中年间,河中节度使马燧权移州于马邑县焉”之“河中”当作“河东”。贺次君在《元和郡县图志》之《校勘记》中,怀疑“贞观十四年,废虞州,解县属河中府”、永乐县“贞观八年改属河中府”之“河中府”为误书,笔者通过分析古籍中以后称前的情况,揆以李吉甫对河中府沿革记载清楚的史实,认为误书说有失允当。
- 作者:刘振刚
-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关键词:《元和郡县图志》 河中节度 使河中府
- 全文[ PDF 0.0 KB ] 2016.3(1) 共有 2 人次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