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志传人物与《衢州市志》的实践
  • [摘要]志载人物,或专书记载,或作为志书中的一个门类。新编地方志,既有专篇人物记述,也有以事系人,人随事出。志传人物,群体人物传是主流方式。两轮修志,志传人物存在简历化、平面化等问题。深化志书人物记述,克服志传人物空泛化等问题,表现形式、记述方法等的创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 作者:邱新立
  • 作者单位: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
  • 关键词:志传人物 衢州市志
  • 全文[ PDF 2532877.0 KB ] 2023.10(3)  共有 263 人次浏览
  • 对退役军人名录和事迹载入地方志有关问题的初步思考
  • [摘要]将退役军人名录和事迹载入地方志是一项开创性工作,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和解决。从明确退役军人的概念界定、厘清参战参试人员的身份界定、判明立功获奖退役军人入志的条件界定、做好保密审查工作4个方面,对退役军人名录和事迹载入地方志有关问题进行初步研究,并就实际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提出思考与展望。
  • 作者:李  涛  康  泉
  •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解放军党史军史研究中心军事志研究室、军事人物研究室
  • 关键词:退役军人 名录 事迹 地方志 思考
  • 全文[ PDF 865504.0 KB ] 2023.10(3)  共有 185 人次浏览
  • 明清土司司所志编纂研究
  • [摘要]司司所志是土司辖区重要文献,明清时期广泛分布于今我国西南、中南以及中南半岛北部区域。上级志书编修需要、展示守土之责、表彰祖先功绩是其编纂的三大动力,纂修人员构成中基本都包含土司家族成员,编纂体例与府州厅县志无异,但拥有“世系”“土兵”“土司家族契约文书”等特色篇目。对照传统府州厅县志,土司司所志具有家族性、民族性、多元性等特点,在西南史地、边疆以及方志研究中具有重要文献价值。
  • 作者:黄  伟  巴兆祥
  •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 关键词:明清 土司司所志 分布 编纂 价值
  • 全文[ PDF 1394324.0 KB ] 2023.10(3)  共有 481 人次浏览
  • 地域知识的嬗变:论洪武《苏州府志》的再发现
  • [摘要]今存洪武《苏州府志》是原署作者卢熊的《吴郡广记》在刊刻中被改动体例和题名的产物,称其为《洪武志》更符合历史事实。《洪武志》虽然是最早的苏州方志之一,但在后代方志修纂中的影响比较有限。随着清代中期钱大昕等学者将其运用到历史地理学术研究中,《洪武志》从地方性知识的载体转变为更广阔学术史脉络的一环,从而得到再发现。近代以来傅增湘等学者关注《洪武志》的版本价值,围绕其产生的近代人事史料使得《洪武志》获得新一次的发现。
  • 作者:魏珞宁
  •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
  • 关键词:《苏州府志》卢熊 钱大昕 地方知识 傅增湘
  • 全文[ PDF 1683836.0 KB ] 2023.10(3)  共有 393 人次浏览
  • 俞樾的修志成果及方志观
  • [摘要]俞樾是清代晚期著名的文学家、经学家、书法家、小说家、戏曲家,一生著述丰富,以往学者研究大多集中在这些领域。事实上,俞樾在地方志领域也颇有建树,曾参与4部地方志的编修,并对地方志文献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笔者以俞樾参与编修的4部地方志为基础,辅以他与友人的通信和年谱等文献,论述其在地方志编修上重视体例、广收博采、承袭古制而不守旧、直笔谠论、无官私之见等观点。
  • 作者:夏汇丰
  • 作者单位:上海图书馆
  • 关键词:俞樾 方志观 同治《上海县志》光绪《川沙厅志》光绪《镇海县志》同治《续天津县志》
  • 全文[ PDF 1306893.0 KB ] 2023.10(3)  共有 223 人次浏览
  • 地方志与竹枝词的取材来源及其存在问题
  • [摘要]
  • 作者:严奇岩
  •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暨西南民族历史文化研究院
  • 关键词:竹枝词 地方志 取材来源 史源学 存在问题
  • 全文[ PDF 1009797.0 KB ] 2023.10(2)  共有 163 人次浏览
  • 清初地方官金镇的方志修纂与文学世界
  • [摘要]清初历任河南汝宁与江南扬州两地知府的金镇,先后主持修纂康熙元年《汝宁府志》与康熙十四年《扬州府志》。清初地方官修志大多来自朝廷功令的要求,然而作为循吏的金镇受其个人经历、文学交游、地域想象、自我形塑等因素影响,前后两部志书的编纂却采取了不同的修志策略,并在志书自序中透露出十分显豁的“非功令性”,即官方行为中的私人趣向。金镇的个案还为易代之后文坛整合提供了一个内涵丰富的侧面,像他这样以文章自命的地方官还有许多,记忆的磨损将他们的文人面相汰洗殆尽。通过考察由地方官深度介入的方志修纂,庶几有助于重建这...
  • 作者:孙旭枫
  •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 关键词:地方官 地方志 私人趣向 非功令性 文学关系网络
  • 全文[ PDF 2201473.0 KB ] 2023.10(3)  共有 277 人次浏览
  • 郑桓公早期居地变迁考
  • [摘要]
  • 作者:叶先闯
  •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关键词:郑桓公 棫林 拾 郑 都邑变迁
  • 全文[ PDF 1430497.0 KB ] 2023.10(2)  共有 265 人次浏览
  • 阳明学与地方志关系刍议
  • [摘要]
  • 作者:张宏敏
  • 作者单位: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浙江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
  • 关键词:王阳明 阳明行迹地 地方志 阳明后学 地域阳明学
  • 全文[ PDF 1140680.0 KB ] 2023.10(3)  共有 177 人次浏览
  • 方志视野下的明清上海地区疫情研究
  • [摘要]梳理上海地方志特别是旧志关于明清时期疫情的资料,分析明清上海地区疫情特征,发现明清上海地区平均7年就有1次疫情,多在夏秋之交;这一地区疫情重心有从华亭县—上海县区域向上海县—嘉定县区域迁移的趋势;疫情烈度总体较高,以“大疫”为主;病种记载较少,见载的病种以霍乱和红痧为主;上海地区疫情常与他灾害并发。从江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来看,则可以发现上海地区疫情特点与全国和江南地区相呼应,但在清代末期,由于人口和经济重心迁移至从府城华亭县(包括娄县)迁移至上海县,疫情重心也随之转移到上海县。
  • 作者:徐满成  段逸山
  •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
  • 关键词:地方志 疫 上海地区 明代 清代
  • 全文[ PDF 2574576.0 KB ] 2023.10(3)  共有 193 人次浏览
  • 明清至民国时期四川牛踏堰灌区的水利纠纷与地域社会
  • [摘要]牛踏堰在明、清、民国3个时期均发生过较大的水利纠纷。通过还原纠纷过程,发现结构性分水矛盾是引发纠纷的重要原因。架构在分水矛盾之上的水利规则,本可发挥消弭纠纷、建立用水秩序的作用,但当旧有水利规则未能因时因势变通时,却会成为纠纷产生的根源。在纠纷解决方面,官府扮演了关键性角色。明代牛踏堰灌区已形成家族间的地缘性水利联盟,清代衍生出两个互不相统的具有董事会性质的水利组织,民国时期建立统一的管理组织,但仍无法消解结构性分水矛盾。
  • 作者:牟旭平
  • 作者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关键词:乐山县 牛踏堰 水利纠纷 地域社会
  • 全文[ PDF 2406681.0 KB ] 2023.10(2)  共有 257 人次浏览
  • 明清江西方志灾害记述及价值
  • [摘要]记述灾害的明清江西方志种类多,包括通志、府州志、县志等。方志数量清代较明代增多;方志篇目一般附于其他门类下或独设门类,趋于稳定;记述时间范围不统一,主要集中于明清时期;灾害条目增多,蕴含的灾害要素丰富;灾害种类包括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及引发的次生灾害等;记述灾害的格式主要有6种。此外,明清江西方志在“水利”“恤政”“蠲免”“仓储”“赋税”“户口”“宦绩”“名臣”“义民”“孝友”“方技”“艺文”等类目下也记述与灾害有关的信息。明清江西方志记述灾害,具有较大的价值。
  • 作者:赵  丹
  • 作者单位: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 关键词:明清 江西 方志 灾害 记述
  • 全文[ PDF 1755779.0 KB ] 2023.10(3)  共有 399 人次浏览
  • “黄茅瘴”含义源流考——以方志文献为中心的考察
  • [摘要]“黄茅瘴”是古代最常见的瘴名之一。它以发生地常见的植物为名,主要出现于两广、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该概念出现在西晋。在明清方志中,“黄茅瘴”呈现出时节和病理上的地域性差别。两广的“黄茅瘴”多发生于农历七月至九月间,所致之病“热瘴”(恶性疟)和“冷瘴”(间日疟或三日疟)皆有。福建西部的“黄茅瘴”多发生于农历九月,所致之病以“冷瘴”为主。江西南部的“黄茅瘴”多发生于农历五月至六月,所致之病以“热瘴”为主。地域开发的推进和医药条件的改善则是其发生的限制性因素。
  • 作者:江震
  •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关键词:黄茅瘴 热瘴 冷瘴 地方志
  • 全文[ PDF 1295411.0 KB ] 2023.10(2)  共有 185 人次浏览
  • 基层选举与派系纷争基层选举与派系纷争——以抗战胜利后汉口市复兴区第八保保长选举为中心
  • [摘要]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汉口市复兴区第八保保长选举中,国民党党部人员王干臣虽获得多数选票,但三青团方面却极力反对。党团双方借助各自资源,分别公函负责处理选举纠纷的汉口市政府,汉口市政府将纠纷交由湖北省民政厅裁判。最终,在三青团、汉口市政府、湖北省民政厅三方合力之下,王干臣保长当选无效,复兴区第八保重新民选保长。在战后各地的基层选举中,由派系纷争引发的选举纠纷颇具有普遍性,而这些选举纠纷共同折射出国民党基层统治的弱化。
  • 作者:杨巍巍
  • 作者单位: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 关键词:基层选举 派系纷争 保长选举 统治弱化
  • 全文[ PDF 1377569.0 KB ] 2023.10(2)  共有 203 人次浏览
  • 唐宋时期瓜洲沙洲变迁与沿江政区响应
  • [摘要]中唐以来扬州、润州江面上的瓜洲规模逐渐扩大,最终同江北扬州相连,扬州滨江土地的增加与长江江面的收束使该地区政区变化频繁。江中沙洲时期,瓜洲分属于扬州、润州,并岸后以江为界,全属扬州。唐末以来扬州滨江区域逐渐发展,北宋初年通过割县与升州,扬州一分为二,长江两岸形成昇、润、扬、真四州两两相对的地域结构。南宋时期,瓜洲在某些时段遥隶镇江,以江为界与跨江遥隶代表着滨水区域两种不同的地域结构,后者重视对长江水域的控制,因此在宋廷构建江防体系与元军围困扬州的过程中凸显出来。
  • 作者:黄彬琦  王  旭
  •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 关键词:沙洲 瓜洲 滨水区域 地域结构 政区
  • 全文[ PDF 2395327.0 KB ] 2023.10(3)  共有 213 人次浏览
  • 两轮修志期魏晋南北朝方志学术研究述略
  • [摘要]魏晋南北朝在中国方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为此有研究将这一时期视为规范方志编纂的重要发端。尽管其时各种形式的志书编纂活动十分普遍,但由于距今久远、志书散佚等多种因素,长期以来对其研究相对较为薄弱。20世纪80年代全国两轮大规模修志工作开展以来,这一状况逐步有所改观。特别是近年来,学术界对这一时期方志编纂繁盛的历史原因、所修志书特点以及存在问题等,都进行了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的有益探索,因而在此基础上的综合性述评颇具学术价值意义。
  • 作者:潘捷军
  • 作者单位: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
  •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地方志书编修 学术综述
  • 全文[ PDF 1454531.0 KB ] 2023.10(2)  共有 243 人次浏览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