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从独立成子目成部类到独立成专目——中国方志目录源流新考
  • [摘要]最早的方志目录脱胎于综合性书目,萌芽于梁代《七录》,唐初《隋书·经籍志》于史部地理类著录方志的做法成为后世主流分类法。因早期方志内容不固定体例不完善,致使方志目录长期未形成子目或专类、专部。宋代方志趋于定型,《通志·艺文略》出现方志类子目,方志目录略具雏形。明代方志迅速发展,不少目录中出现独立出史部地理类的方志部类,专志类目也大为丰富。清乾嘉至民国是方志目录学的形成期,章学诚创立古典方志学,其《史籍考》中首次出现“方志”类名称,周广业撰成第一部方志专目《两浙地志录》。至民国时期方志目录学基本形成,...
  • 作者:赵太和
  • 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大学师范学院、舟山市历史学会
  • 关键词:方志学 方志目录 分类 目录源流
  • 全文[ PDF 1183511.0 KB ] 2021.8(6)  共有 428 人次浏览
  • 崇文与尚质:明代两部《朝邑县志》的撰写体例与志学观念
  • [摘要]明正德年间出现的《朝邑县志》,颇受后世的好评。而在其后六十余年问世的《续朝邑县志》则名声远不及《朝邑县志》。对于此两种志书的评价,学界也存在较大分歧。实际上,这是两部各具特色的县志佳作。它们在志书繁简体例、资料选取角度,以及语言特色上各有不同表现,这与编纂旨趣及当时学术思想有相当关系。
  • 作者:关永利
  •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文学院
  • 关键词:朝邑县志 续朝邑县志 撰写体例 志学观念
  • 全文[ PDF 1829796.0 KB ] 2021.8(5)  共有 323 人次浏览
  • 六朝地志辑佚得失与辑本榷诂
  • [摘要]六朝地志是重要的地方文献,然断简残编难以尽传,非辑佚、考证不得其真,不得其用,而辑佚得失的总结与前人辑本的考察则是关键的一环。诸家辑本各有优长,后出转精,在地志概貌的恢复、辑佚来源的探索、辑佚范式的确立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辑佚成果整合、佚文考辨、海外资源利用方面尚显薄弱。此外,六朝地志辑佚经典成果《汉唐地理书钞》与《汉唐方志辑佚》中,尚有可榷佚文数则。
  • 作者:黄毓芸
  •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关键词:六朝 地志 辑佚 得失 商榷
  • 全文[ PDF 1379286.0 KB ] 2021.8(6)  共有 401 人次浏览
  • 清代豫南地区方志纂修整理述评
  • [摘要]据整理与统计,清代豫南地区现存方志共73种,可考亡佚方志共24种,透过这些数据和纂修历史的轨迹,可知清代豫南地区各府、州、县等均有修志,且保存较为完好,志书种类也较为齐全,极大地体现了地方志连续性的特点,可一览本地区沿革及民俗风情。尤其突出的特点是该地区修志人才辈出且较早具有方志理论意识,为后来清中期以后方志理论系统性发展作出重要铺垫,也促进了清代豫南地区修志的繁盛。
  • 作者:蔡菲
  •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 关键词:清代 豫南方志 纂修 整理 述评
  • 全文[ PDF 1486734.0 KB ] 2021.8(5)  共有 356 人次浏览
  • 僧人纂道志:乾隆《桃源洞天志》考略
  • [摘要]湖南省图书馆馆藏释兰岩《桃源洞天志》不但是《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未收的孤本,而且是后世《桃花源志》系列志书的开创者,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该志书为桃源洞天在桃源县起到了很好的正名效果。释兰岩以僧人身份编纂道教的洞天方志,这在中国方志史上是非常罕见的举措,反映了我国宗教关系和谐的一面。目前学界关于《桃源洞天志》的作者、编纂缘由等问题含糊不清,有必要厘清。
  • 作者:王志强
  • 作者单位:南昌师范学院文学院
  • 关键词:释兰岩 《桃源洞天志》 编纂缘由 文献价值
  • 全文[ PDF 1154652.0 KB ] 2021.8(6)  共有 343 人次浏览
  • 晚清湖北修志新、旧派争论——以两版光绪《麻城县志》的编纂差异为例
  • [摘要]章学诚方志学理论及其纂修《湖北通志》的实践对清中期以来湖北方志编纂产生了重要影响。伴随新思想传入,晚清时期方志编纂发生诸多变化,这些变化通常被视为近代方志转型的前奏。在该背景下,清末围绕着《湖北通志》的纂修问题出现了主新派和主旧派的争论。通志纂修以县志编纂为基础,通志纂修的争论往往在县志编纂中有集中的表现。光绪二年(1876)和光绪八年两版《麻城县志》在编纂理念、编排方式和部分内容上的差异可以视为是这一时期相关变化、争论和分歧的缩影。通过对两版县志编纂差异的考察,将有助于我们理解清末方志编纂者如何对...
  • 作者:张煜
  •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历史系
  • 关键词:《麻城县志》 王葆心 《湖北通志》
  • 全文[ PDF 1204236.0 KB ] 2021.8(2)  共有 794 人次浏览
  • 民国《民勤县志》辨伪
  • [摘要]民国《民勤县志》流传甚广,被学界当作重要的文献资料著录、研究,但实为一部撮抄伪书。其纂修姓氏节抄自民国《朔方道志》、体例内容纂抄自乾隆《五凉全志·镇番县志》,通过对民国《民勤县志》编撰者、编撰时间、体例、内容等各方面进行较系统的分析,揭示其撮抄实质。
  • 作者:仲海燕
  • 作者单位:宁夏师范学院
  • 关键词:民国《民勤县志》撮抄 辨伪
  • 全文[ PDF 1271919.0 KB ] 2021.8(6)  共有 586 人次浏览
  • 《永乐大典·潮州府》卷外潮州旧志辑校
  • [摘要]对于《永乐大典》地方志的辑佚,今有马蓉等点校《永乐大典方志辑佚》,张国淦辑、杜春和整理《张国淦文集四编:永乐大典方志辑本》与刘纬毅等辑《宋辽金元方志辑佚》等3种辑本。而以某一地区而言,因上述3种辑稿为全国范围而作,工程浩大,缺少全面必要的校勘;或因对地方文献不熟悉,考校不精。3种辑稿不同程度存在误辑、漏辑、辑录体例错误、校勘失察、断句不妥等毛病。本文对《永乐大典·潮州府》卷外潮州旧志作精审的辑校,以期为《永乐大典》地区性方志辑佚提供一个范例。
  • 作者:吴榕青
  • 作者单位: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关键词:《永乐大典》 潮州 旧志 辑校
  • 全文[ PDF 2109839.0 KB ] 2021.8(5)  共有 487 人次浏览
  • 印本差异与旧志整理——以同治《大邑县志》为例
  • [摘要]提要:旧方志的印本并不仅仅包括初印本及有明确标志的增刻本与递补重印本,还有一种没有明显标志的重印修订本。这种重印修订本对旧本大致有增、删、剜改、补注4种类型的改动。这种印本或并不被目录书著录,或误被当成其他印本的复本,往往为学界所忽略。在旧志整理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对这种印本进行调查,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整理底本,制定科学的整理凡例。在目录编制与旧志影印方面,也应该对这种印本加以重视。
  • 作者:王斌
  • 作者单位: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四川地方文献研究中心
  • 关键词:旧方志 印本 差异 整理
  • 全文[ PDF 1745445.0 KB ] 2021.8(2)  共有 572 人次浏览
  • 方志所见明清教派史料补正
  • [摘要]入清以后,王可就投靠清政权,以功“封三代、荫二子”,成为“国朝”忠烈。为了维护王可就一门的忠烈形象,志书讳谈王道森即王森,并刻意回避王可就及其房支与滦州石佛口王森传教家族的关系,甚至张冠李戴,将“妖狐断尾”故事之主人公、闻香教教主王森代之以虚构人物“王好善”。值得注意的是,闻香教葬法与定陵万历皇帝及皇后的所谓北斗七星葬式,两者间或许有某种内在的关联。
  • 作者:梁景之
  •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 关键词:滦州志 王可就 王森 传教家族 闻香教
  • 全文[ PDF 923665.0 KB ] 2021.8(6)  共有 309 人次浏览
  • 《四库全书总目》地理类提要考辨《四库全书总目》地理类提要考辨
  •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四库学”以来,经过数十年发展,四库研究日渐成为“显学”。《四库全书总目》作为《四库全书》编纂过程中产生的最重要的目录学著作,于清人读书治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前辈学人考订诸多,然亦有未及措意之处,今捡拾史料,杂考《四库全书总目》地理类提要25篇。
  • 作者:琚小飞
  •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 地理类 提要考辨
  • 全文[ PDF 1756177.0 KB ] 2021.8(5)  共有 360 人次浏览
  • 宜宾方志中所见民间演剧史料及其价值
  • [摘要]清代及民国时期,宜宾各方志记载大量民间演剧史料,涉及岁时节令戏、庙会戏、贺戏等各类演戏活动。这些演剧史料真实反映了宜宾地区的戏曲演出状况,为进一步探究宜宾地区民间戏曲的传播与发展,以及社会风俗文化提供了第一手文献,同时,对于开辟民间戏曲文化研究途径,促进戏曲研究的多元化、立体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作者:张  雪   蒋玉斌
  •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 关键词:宜宾方志 演剧史料 戏曲学价值 社会学价值
  • 全文[ PDF 1590734.0 KB ] 2021.8(6)  共有 329 人次浏览
  • 斟寻、斟灌地望变迁及其所见夏人东进之历史
  • [摘要]夏代太康、羿、桀所居的斟寻当在今河南省巩义县西南芝田镇的稍柴村与小訾殿村附近,斟灌在河南清丰县南五里。夏代中后期,夏人在国力上对东夷占有相当大的优势,原来河南巩义的斟寻、清丰的斟灌两个地名被带到了山东潍坊、寿光,地名迁移的背后,反映了夏人向东扩展的历史。
  • 作者:张靖
  •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 关键词:斟寻 斟灌 古本《竹书纪年》五观 二里头文化
  • 全文[ PDF 2273397.0 KB ] 2021.8(6)  共有 414 人次浏览
  • 明清时期邹鲁地区书院发展特质及成因探析——以方志资料为中心的考察
  • [摘要]通过梳理邹鲁地区方志等资料,发现其地书院在明清时期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发展特征:“重圣迹”的分布格局、“重祭祀”的功能重心、“偏官属”的组织形式、“中正保守”的教化理念。究其原因,在于此地作为孔孟故里,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人文纯粹、民风重礼的文化环境。同时,四氏学、奎文阁等文教设施的兴盛也挤压了书院教育功能的发展空间。对明清邹鲁地区书院进行研究,有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 作者:郭云鹏
  •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 关键词:书院明清邹鲁发展特质地方志
  • 全文[ PDF 1662416.0 KB ] 2021.8(5)  共有 396 人次浏览
  • 代徽州幕友群体探析清代徽州幕友群体探析——以徽州地方志资料为考察中心
  • [摘要]科场竞争造成一大批徽州读书人入仕无门或升迁艰难。为了谋生、重新获得入仕机会,一部分读书人选择在地方官府作幕友。虽然幕友不是朝廷正式的官员,但他们可以经常出入官府,为地方官出谋划策,协助地方官处理各类行政事务,这使得他们的职业逐渐呈现出一种明显的准官僚特征。作为清代幕友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徽州幕友的作幕行为反映了整个清代幕友群体共同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通过考察清代徽州幕友作幕的原因、家庭出身与功名,对于我们加深对徽州读书人这一群体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揭示了清代徽州科举文化与幕业发展之间的内...
  • 作者:朱慧敏
  •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 关键词:清代 徽州 幕友 家庭 功名
  • 全文[ PDF 2216555.0 KB ] 2021.8(5)  共有 323 人次浏览
  • 秦汉栎阳县界考
  • [摘要]秦汉栎阳县始置于秦献公十一年(前374),至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省入万年县,共计沿用399年。北界以石川河→关山原→仕原北缘为界;西界为东南流向的一段清河渠道,至“清泉陂”与“煮盐泽”西缘,经藕原东部后向西南延至泾渭合流处;东界为仕原东南缘至金氏陂(坡)西缘,南接丰草原东缘向南延申至渭河;南界为渭河。县界长度约155公里,围合面积约716平方公里。汉高祖十年(前197)分置万年县(邑),使栎阳县北界南移至荆山(原)、关山原与南部平原交界处,今三原瓦窑→阎良断塬→新义→南樊→南寨→临渭杨公一线,西汉栎阳县面...
  • 作者:鹿习健
  • 作者单位:西安市临潼区康家遗址白家遗址文物管理所
  • 关键词:栎阳县 县界 石川河 渭水
  • 全文[ PDF 1545094.0 KB ] 2021.8(6)  共有 354 人次浏览
  • 清至民国时期荥泽、河阴两县的合并纷争与地域互动
  • [摘要]乾隆年间,位于黄河中下游过渡地带的荥泽、河阴两县因地狭民稀而被合并。河阴地方社会基于“荥泽差繁”的认识,抵制并县未能如愿,但为此后争取复县提供了记忆资源。清末民初,河阴地方精英阶层利用社会舆论,通过建构并县历史,在实现复县目标的同时,因钱粮分配问题与荥泽关系进一步恶化。南京国民政府整理行政区域期间,以县治归属问题为焦点的地域隔阂,成为两县再度合并的症结所在。荥泽、河阴两县合并纷争,反映出区域地理环境差异背景下,地方社会在基层政区调整过程中的多重互动。
  • 作者:张乐锋
  •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关键词:荥泽 河阴 政区调整 地域互动
  • 全文[ PDF 1570661.0 KB ] 2021.8(5)  共有 415 人次浏览
  • 新见《武进荫沙义渡总局征信录》考论
  • [摘要]哥伦比亚大学中文图书馆藏民国顾际瑛纂修《武进荫沙义渡总局征信录》刊载了武进荫沙义渡总局从宣统二年(1910)到民国12年(1923)间的经营资料,体现出“昭德”“明制”“正信”的编纂意义。武进荫沙义渡总局自光绪十三年(1887)设立,1957年正式停运,历经70余年。渡志及渡口文化的挖掘、利用将有助于晚清近代民间组织的研究以及长江文化遗产、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
  • 作者:陈宇
  • 作者单位: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 关键词:《武进荫沙义渡总局征信录》文化遗产 渡志
  • 全文[ PDF 1263122.0 KB ] 2021.8(6)  共有 350 人次浏览
  • 阜阳侯与“阜阳侯国遗址”辨议
  • [摘要]东汉济南王子刘显获封的阜阳乡(亭)应不出济南国境内,阜阳乡(亭)与阜阳明清方志所载“阜阳城”遗址仅地名相似而已,并不等于两者之间就一定存在着承继关系。临泉岗上所谓“阜阳侯国遗址”,实乃脱胎于清代道光以来地方学者“层累地造成的”现代认知,未可遽断为刘显阜阳乡(亭)故城。从地理方位以及考古遗存等情况看,岗上古城应当就是《水经·颍水注》所记“邸乡城”。
  • 作者:
    常泽宇
  •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 关键词:东汉 阜阳侯 临泉 阜阳侯国遗址 邸乡城
  • 全文[ PDF 944781.0 KB ] 2021.8(5)  共有 538 人次浏览
  • 隋代汾州北四十里的临汾宫考论
  • [摘要]验之于山川形势,隋隰城县(即北宋西河县)在汾河中游,很难与汾河上游的“管涔山汾河源所出之处”相对应。《太平寰宇记》西河县隋“临汾宫”条符合隋静乐县汾阳宫的情况。《太平寰宇记》以北宋汾州比附,在抄录旧文时,用“汾州北四十里,临汾水起汾阳宫”推衍出西河县“临汾宫”,铸成大错。大概由于《太平寰宇记》在沿革地理上的权威性,一般地志都跟着记载西河县(汾阳县)隋临汾宫,以讹传讹。
  • 作者:刘振刚
  •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历史系
  • 关键词:临汾宫 静乐县 汾阳宫
  • 全文[ PDF 1134676.0 KB ] 2021.8(5)  共有 344 人次浏览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