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也谈历史学与方志学的几个问题
  • [摘要]提出相对于“群体人物志”的“个体人物志”的概念。分析个体人物志的渊源演变和体裁特征。个体人物志滥觞于明代,民国时期《韩愈志》为最早成型之作,在新方志编修中崭露头角。结合《冼夫人志》的编纂实践,就涉及史志区别、篇目设计、材料取舍、史料考证等个体人物志编纂理论的若干问题进行研讨。
  • 作者:张世民
  • 作者单位: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
  • 关键词:历史学 方志学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学科建设
  • 全文[ PDF 1396993.0 KB ] 2021.8(5)  共有 373 人次浏览
  • 个体人物志编修蠡思——以《冼夫人志》编修为中心
  • [摘要]:提出相对于“群体人物志”的“个体人物志”的概念。分析个体人物志的渊源演变和体裁特征。个体人物志滥觞于明代,民国时期《韩愈志》为最早成型之作,在新方志编修中崭露头角。结合《冼夫人志》的编纂实践,就涉及史志区别、篇目设计、材料取舍、史料考证等个体人物志编纂理论的若干问题进行研讨。
  • 作者:陈泽泓
  • 作者单位: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 关键词:个体人物志 《冼夫人志》 编纂
  • 全文[ PDF 1656687.0 KB ] 2021.8(5)  共有 300 人次浏览
  • 新中国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的历史回顾、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 [摘要]新中国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经过2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个别尝试、全面起步、快速发展、全国统一规划和全面繁荣4个历史阶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局部到全国,不仅开发了新的方志载体和传播方式,拓展了读志用志的途径,也改变了传统的志书编纂模式,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既有文献对此未能充分探讨,本文试图全面探讨新中国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的历史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认为高标准、高起点地建立国家数字方志馆,统一地情数据库建设的技术标准和建设规范,提高志书保密、数字版权保护的意识与技术水平,力求新...
  • 作者:沈松平  汪凤娟
  •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 关键词:新中国地方志信息化 历史回顾 存在问题 发展建议 三网一馆两平台 在线修志
  • 全文[ PDF 1281752.0 KB ] 2021.8(4)  共有 770 人次浏览
  • 崇文与尚质:明代两部《朝邑县志》的撰写体例与志学观念
  • [摘要]明正德年间出现的《朝邑县志》,颇受后世的好评。而在其后六十余年问世的《续朝邑县志》则名声远不及《朝邑县志》。对于此两种志书的评价,学界也存在较大分歧。实际上,这是两部各具特色的县志佳作。它们在志书繁简体例、资料选取角度,以及语言特色上各有不同表现,这与编纂旨趣及当时学术思想有相当关系。
  • 作者:关永利
  •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文学院
  • 关键词:朝邑县志 续朝邑县志 撰写体例 志学观念
  • 全文[ PDF 1829796.0 KB ] 2021.8(5)  共有 346 人次浏览
  • 大规模推广村村修志的必要性与成功路径
  • [摘要]从地方志角度来看,“一村一志”是地方志发展下延到村一级的必然形态。从公众史学的角度来看,每个村庄的历史都值得记录。修编村志是新中国地方志编修的最大创新所在,村村修志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由广州天河区、青岛崂山区、上海金山区等地的实践经验可知,地方政府是实现大规模村志编修的基本动力所在,以县区为单位、以项目形态开展“村村修志”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政府主办,地方史志部门承办,高校学者助力,广大村民参与,是村村修志的特点。要解决诸多落后观念问题,让村志编修入法,列入地方五年规...
  • 作者:钱茂伟  王笑航
  •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公众史学研究中心
  • 关键词:村志 村村修志 公众史学 乡村振兴
  • 全文[ PDF 1332116.0 KB ] 2021.8(4)  共有 643 人次浏览
  • 古今图书集成》本《重庆府志》考
  • [摘要]《古今图书集成》所征引《重庆府志》系康熙年间重庆知府孙世泽修,江津县名儒龚懋熙纂。其体例应与当时朝廷指定的地方志样板贾汉复所修顺治《河南通志》、康熙《陕西通志》极为相似。该志久佚,见录于《古今图书集成》的佚文约5万字,内容丰富,所载明末清初重庆地区的史实,尤其是康熙六年至二十四年重庆府及下辖3州11县的户口、田赋等数据,史料价值颇高。
  • 作者:唐光荣
  •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 关键词:《重庆府志》 康熙 《古今图书集成》
  • 全文[ PDF 1094555.0 KB ] 2021.8(4)  共有 629 人次浏览
  • 清代豫南地区方志纂修整理述评
  • [摘要]据整理与统计,清代豫南地区现存方志共73种,可考亡佚方志共24种,透过这些数据和纂修历史的轨迹,可知清代豫南地区各府、州、县等均有修志,且保存较为完好,志书种类也较为齐全,极大地体现了地方志连续性的特点,可一览本地区沿革及民俗风情。尤其突出的特点是该地区修志人才辈出且较早具有方志理论意识,为后来清中期以后方志理论系统性发展作出重要铺垫,也促进了清代豫南地区修志的繁盛。
  • 作者:蔡菲
  •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 关键词:清代 豫南方志 纂修 整理 述评
  • 全文[ PDF 1486734.0 KB ] 2021.8(5)  共有 390 人次浏览
  • 嘉庆《连江县志》的初印本与后印本
  • [摘要]旧方志的版本问题复杂多样。以国家图书馆藏嘉庆《连江县志》卷首志名题字页中的木戳为线索,考证嘉庆《连江县志》存在初印本和后印本两种版本,后印本是在初印本的基础上剜改增补而来。修订最多的人物部分或是导致嘉庆《连江县志》校订重印的主要原因。
  • 作者:何沛东  稚蓥
  •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
  • 关键词:嘉庆 连江县志》 本人物传
  • 全文[ PDF 3135141.0 KB ] 2021.8(4)  共有 644 人次浏览
  • 《永乐大典·潮州府》卷外潮州旧志辑校
  • [摘要]对于《永乐大典》地方志的辑佚,今有马蓉等点校《永乐大典方志辑佚》,张国淦辑、杜春和整理《张国淦文集四编:永乐大典方志辑本》与刘纬毅等辑《宋辽金元方志辑佚》等3种辑本。而以某一地区而言,因上述3种辑稿为全国范围而作,工程浩大,缺少全面必要的校勘;或因对地方文献不熟悉,考校不精。3种辑稿不同程度存在误辑、漏辑、辑录体例错误、校勘失察、断句不妥等毛病。本文对《永乐大典·潮州府》卷外潮州旧志作精审的辑校,以期为《永乐大典》地区性方志辑佚提供一个范例。
  • 作者:吴榕青
  • 作者单位: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关键词:《永乐大典》 潮州 旧志 辑校
  • 全文[ PDF 2109839.0 KB ] 2021.8(5)  共有 610 人次浏览
  • 论邹汉勋对地方志舆图绘制的继承与发展
  • [摘要]邹汉勋参编或总修的4部名志所记载的区域,明清时多属于贵州少数民族聚居区,其所绘制的舆图展示了当时民族地区的状况,为研究当时的地名和山川风貌、民俗人情提供了考察依据;贯穿于其中的舆图绘制原则,是了解明清时舆图绘制继承发展的资料。邹氏将传统舆图“制图六体”“计里画方”“四至八到”“古墨今朱”等绘图原则,同实地测量、多色成图、创造标识符号等方法结合起来绘制新图,其中包含了西方地图的理念,可谓近代舆地学的创新性发展。
  • 作者:颜全己
  •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
  • 关键词:邹汉勋 方志舆 图继承 发展
  • 全文[ PDF 4292128.0 KB ] 2021.8(4)  共有 465 人次浏览
  • 《四库全书总目》地理类提要考辨《四库全书总目》地理类提要考辨
  •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四库学”以来,经过数十年发展,四库研究日渐成为“显学”。《四库全书总目》作为《四库全书》编纂过程中产生的最重要的目录学著作,于清人读书治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前辈学人考订诸多,然亦有未及措意之处,今捡拾史料,杂考《四库全书总目》地理类提要25篇。
  • 作者:琚小飞
  •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 地理类 提要考辨
  • 全文[ PDF 1756177.0 KB ] 2021.8(5)  共有 383 人次浏览
  • 广东贡院始建时间及修建考辨?
  • [摘要]学界对广东贡院始建时间颇有争议,有宋代说、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说、南宋淳祐年间说、南宋淳祐七年(1247)说、南宋淳祐十年说、明宣德元年(1426)说、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说等7种不同说法。现存最早的大德《南海志》记载广东贡院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七年,明清时期万历《广东通志》、清康熙《广州府志》等方志在纂修过程中对大德《南海志》中广东贡院记述多有删减或误载,这是造成广东贡院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广东贡院未建或废圮之时,广东乡试常寓于佛庐,无固定之所。现在所言广东贡院多指清代所建贡院,忽视了广东贡院在南...
  • 作者:刘和富  邹  帆
  •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 关键词:广东 贡院 地方志
  • 全文[ PDF 754859.0 KB ] 2021.8(4)  共有 624 人次浏览
  • 论明清时期榆林城市的空间形态演变——以方志城图为中心
  • [摘要]明清方志中榆林城图形态表达可分3种:矩形、复合形、凸形,体现榆城发展的3个阶段。矩形在明、清《陕西通志》中常见,形成时间约在正统、成化时期。方志编纂体例使城图准确性有所降低,无法与成书时间形成统一的时空关系。复合形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经余子俊、黄绂、熊绣三拓子城,邓璋修外城、王遴筑逻城后形成的城市形态,仅见于万历《延绥镇志》。子城与逻城相连,与外城分离,明后期方志城图皆不绘外城。清初,受风沙与军事影响,逻城、外城逐渐残损,城图表达中都不再出现,仅剩子城的“凸”状形态。同治初年,北墙内缩,形成“Z...
  • 作者:代剑磊
  •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 关键词:榆林 城市形态 城市图 方志
  • 全文[ PDF 11708971.0 KB ] 2021.8(4)  共有 717 人次浏览
  • 明清时期邹鲁地区书院发展特质及成因探析——以方志资料为中心的考察
  • [摘要]通过梳理邹鲁地区方志等资料,发现其地书院在明清时期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发展特征:“重圣迹”的分布格局、“重祭祀”的功能重心、“偏官属”的组织形式、“中正保守”的教化理念。究其原因,在于此地作为孔孟故里,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人文纯粹、民风重礼的文化环境。同时,四氏学、奎文阁等文教设施的兴盛也挤压了书院教育功能的发展空间。对明清邹鲁地区书院进行研究,有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 作者:郭云鹏
  •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 关键词:书院明清邹鲁发展特质地方志
  • 全文[ PDF 1662416.0 KB ] 2021.8(5)  共有 416 人次浏览
  • 代徽州幕友群体探析清代徽州幕友群体探析——以徽州地方志资料为考察中心
  • [摘要]科场竞争造成一大批徽州读书人入仕无门或升迁艰难。为了谋生、重新获得入仕机会,一部分读书人选择在地方官府作幕友。虽然幕友不是朝廷正式的官员,但他们可以经常出入官府,为地方官出谋划策,协助地方官处理各类行政事务,这使得他们的职业逐渐呈现出一种明显的准官僚特征。作为清代幕友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徽州幕友的作幕行为反映了整个清代幕友群体共同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通过考察清代徽州幕友作幕的原因、家庭出身与功名,对于我们加深对徽州读书人这一群体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揭示了清代徽州科举文化与幕业发展之间的内...
  • 作者:朱慧敏
  •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 关键词:清代 徽州 幕友 家庭 功名
  • 全文[ PDF 2216555.0 KB ] 2021.8(5)  共有 326 人次浏览
  • 清代四川巡检司时空分布补正——以方志和档案为中心
  • [摘要]清代四川巡检司的设置以雍正八年(1730)、乾隆元年(1736)为两个重要节点。清军入川以后到雍正七年,巡检司以大量裁撤为主。在吴宏郡的研究的基础上,修正根本性的错误,统一体例,清初四川巡检司的裁撤时间进一步精确。从雍正八年开始到乾隆元年,巡检司以大量添设为主,乾隆二年以后趋于稳定。在胡恒的研究的基础上,补充方志、档案等资料,雍正以后四川巡检司的时空分布全部精确到年。同时结合官缺制度和巡检职权的变化进行简要分析,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清代四川巡检司的置废原因和时空分布规律。
  • 作者:陈俊宇
  •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 关键词:清代 四川 巡检司
  • 全文[ PDF 1783478.0 KB ] 2021.8(4)  共有 529 人次浏览
  • 李汉魂与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粤省党务
  • [摘要]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迅速占领中国大片领土,华南沿海地区亦相继沦陷。作为华南地区的中心,中国革命的策源地,广东省地缘优势显著,整个抗战期间国民党也始终没有放弃在广东的党务活动,不断作出党务机构和人事的调整,协调军政相关力量,为抗战工作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努力。李汉魂作为战时广东省政府主席,长期担任国民党广东省党部主任委员,以其为中心考察粤省党务,可以管窥“党政联系”下国民党的党务开展及其党权虚弱和派系纷争,从而认识到标榜“以党治国”的国民党,显然无法通过地方党务的运作在华南担当起领导抗战的重任。
  • 作者:刘志鹏
  •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抗日战争研究中心
  • 关键词:抗战时期 广东 国民党 沦陷区
  • 全文[ PDF 2323325.0 KB ] 2021.8(4)  共有 557 人次浏览
  • 魏桥方志学说的特色与价值
  • [摘要]魏桥在长期的地方志工作中,形成了风格鲜明的方志学说。其主要特色与贡献为:该学说贯穿一条红线,即强调志书的政治性,确保新方志的社会主义底色;来自修志实践,闪耀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光芒;源自永不停息的思考,闪烁着思想的火花,有其深刻性;既注重传承,更注重创新,体现出当今鲜明的时代特征;既关注“大志”,也关注“小志”,体现出视野的开阔性与全面性;对修志实践具有贴近、贴切、好用、管用的特点,指导性强,指导成效明显,极具生命力。
  • 作者:颜越虎
  • 作者单位:浙江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 关键词:魏桥 方志学说 特色 价值
  • 全文[ PDF 1364522.0 KB ] 2021.8(4)  共有 450 人次浏览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