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章学诚、戴震方志理论之争的研究评述
  • [摘要]清代学者章学诚与戴震曾就方志纂修相关问题展开过一次激烈论争。关于论争的原因,晚清民国学者多从心理与学术思想角度进行分析,今人的分析则兼及二人现实境遇和时代背景等因素。关于章、戴学派划分的讨论,20世纪80年代初期学者多将此次论争视作学派、学科之争,但这种观点遭到当今学术界的质疑。如何评判章、戴双方观点,早期学者倾向扬章抑戴,而近年来出现“为戴震正名”的趋势。
  • 作者:张易和
  •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 关键词:章学诚 戴震 方志 论争 研究评述
  • 全文[ PDF 1614.0 KB ] 2019.6(4)  共有 170 人次浏览
  • 孔尚任的方志编纂思想
  • [摘要]清初文学家孔尚任编纂过《平阳府志》《莱州府志》,在方志编纂的具体实践中,孔尚任形成了自己对方志的认识以及相应的方志编纂思想。他认为方志虽然从目的上说与史相近,但体裁上与史相别,所谓“旨与史合,体与史殊”。在具体编纂思想上,他提出方志编纂宜繁简得当,记载范围应严格控制在一定地域范围之内,所谓“系于一地”。在门目设计与编排上,孔尚任最初接受平目体,后期倾向于使用纲目体,且创设了“兵氛”,提出“列女”中宜记才女,发展了方志编纂的类目。
  • 作者:陈时龙
  •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
  • 关键词:孔尚任 方志编纂 平阳府志 莱州府志
  • 全文[ PDF 1503.0 KB ] 2019.6(4)  共有 171 人次浏览
  • 谢国桢与方志学
  • [摘要]谢国桢是著名的明清史专家和文献学家。他对方志的认识是志书与史书相辅而行。在他看来,方志学的流派可以分为“史法”派和“史实”派;方志学的发展可以分为雏形期、形成期、繁盛期三个阶段。谢国桢对方志的认识决定了他在历史研究中重视对方志的运用,在南明史、清初史、社会经济史、农民战争史研究方面皆有充分体现。
  • 作者:任芮欣
  •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 关键词:谢国桢 方志学 以志研史 方志编修 方志评论
  • 全文[ PDF 1491.0 KB ] 2019.6(4)  共有 2 人次浏览
  • 全国数字方志资源目录数据库建设构想
  • [摘要]近年来,全国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尤其以方志资源数字化最为突出,积累了海量数字方志资源。由于存在数字化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数字资源共建共享难度较大。为此,我们应通过分析建设数字方志资源目录数据库进行资源共享共用的优势,提出具体建设方案、原则并指出其意义所在。
  • 作者:赵海良
  • 作者单位:浙江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 关键词:地方志 数字资源 目录数据库
  • 全文[ PDF 0.0 KB ] 2019.6(1)  共有 1468 人次浏览
  • 解析地方志资源大数据特性管窥地方志“计算”研究新领域
  • [摘要]广义而言,拥有丰富资料内容的地方志资源既是一个资料库也是一个体量巨大的数据库,通过简单的比较就不难发现,传统的地方志具备一定的大数据属性。在大数据视野下,数据成为一种重要资源,地方志资源所蕴含的大数据特性如能善加运用,不仅将使方志文化更好融入大数据的时代洪流,而且能为地方志研究发展带来新的变革,甚至能将学科研究导入崭新的“计算”领域。
  • 作者:林浩
  • 作者单位:贵州省地方志办公室
  • 关键词:地方志 大数据 计算
  • 全文[ PDF 1433.0 KB ] 2019.6(4)  共有 126 人次浏览
  • 试述家谱与名镇志编纂
  • [摘要]江南地区保存有丰富的家谱族谱,为名镇志编纂提供了比较真实反映历史面貌、时代精神和社会风尚的参考资料。江苏湖塘镇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良好的地域条件和经济发展基础,该镇志的编纂重视利用本地区的家谱资料,充分体现乡村社会的基本状态,突出当代乡村的变革特色,反映名镇文化特色及其多源性的原因,使该镇志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其所引用的家规族约、家训和一些名人事迹,对弘扬良好的社会风尚有着积极作用。
  • 作者:臧秀娟
  •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 关键词:家谱 名镇志 编纂
  • 全文[ PDF 1314.0 KB ] 2019.6(2)  共有 144 人次浏览
  • 左图右史图史相因——《河南志》对唐宋洛阳城研究价值的再认识
  • [摘要]《河南志》保存了大量宋本原文,具有较高史料价值,故为学界广泛重视。将《河南志》志文与图对照阅读和研究,可知其志文严谨、与历史文献及考古材料可互证。更为重要的是,《河南志》图所表现的一些细节,反映了城市格局和城市空间关系,为我们认识唐宋洛阳城提供新的视角。
  • 作者:王书林
  •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 关键词:《河南志 》洛阳城 城市考古
  • 全文[ PDF 5070.0 KB ] 2019.6(4)  共有 130 人次浏览
  • 浅述大中华地理志的编修
  • [摘要]1916年6月,中国地学会为肃清帝制独裁的逆流,宣扬共和观念,增进国民智识,联合中华书局,倡议编修集国家、省、县于一体合计达3000册的大中华地理志。奈何旋即国会解散,中华书局撤资,幸赖林传甲全力支撑,方得以继续,并成为此一时期中国地学会最大的事业与成就。1922年1月,林传甲在完成《大中华吉林省地理志》后病逝,系于一人之身的大中华地理志编修事业亦戛然而止。
  • 作者:谢皆刚
  •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 关键词:中国地学会 大中华地理志 林传甲
  • 全文[ PDF 0.0 KB ] 2019.6(2)  共有 170 人次浏览
  • 嘉靖《雄乘》史料价值探析
  • [摘要]嘉靖《雄乘》是雄县历史上第一部地方志。该志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保存了雄县诸多珍贵史料,同时也开创了雄县地方志编撰的历史,万历、康熙所修地方志亦以《雄乘》为名。书中有大量关于雄县当时现实问题的评论,体现了作者经世致用的思想。
  • 作者:李建武


  • 作者单位:廊坊师范学院历史系
  • 关键词:雄县 史料价值 地方志 嘉靖
  • 全文[ PDF 1481.0 KB ] 2019.6(4)  共有 327 人次浏览
  • 浅析陈训正方志编纂思想的形成——从民国《定海县志》到《鄞县通志》
  • [摘要]陈训正的方志编纂思想,发育于编撰民国《定海县志》期间,成形于主修《掖县新志》之时,最终定型于总纂《鄞县通志》的过程中。它的形成,既深受《宝山县续志》等新型方志的影响,又是自觉向传统学术汲取养分的产物。也因此,它不但表现出中西兼有、新旧杂陈的显著特征,更是民国方志编纂者日趋理性地探寻编纂体例与叙事结构两相平衡的具体例证。
  • 作者:唐燮军
  •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人文学院
  • 关键词:民国《定海县志》 《掖县志例目草创》 《鄞县通志》 编纂思想
  • 全文[ PDF 1421.0 KB ] 2019.6(2)  共有 174 人次浏览
  • 杭世骏与雍正《浙江通志·经籍》的纂修
  • [摘要]1731年,杭世骏受聘参修《浙江通志》,负责该志《经籍》的编纂。但在杭氏志稿成编之后,似乎遭到同局史官的不少批评,引发杭氏的不满。杭氏意欲以《两浙经籍志》为名而“别本单行”,惜未见有传本存世。后世学者对杭氏遭遇多持同情态度,梁启超甚至认为杭氏志稿“被局员排挤削去”。但是,将《两浙经籍志序》与今本雍正《浙江通志·经籍》的类例进行对比,可以证明二者之间的渊源关系,则梁氏此说不可全信。
  • 作者:王宣标
  •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关键词:杭世骏 雍正《浙江通志·经籍》 《两浙经籍志序》
  • 全文[ PDF 1494.0 KB ] 2019.6(4)  共有 222 人次浏览
  • 清前期澳门及周边地区社会治理权力结构探析*——从新发现《澳门志略》所见
  • [摘要]近年来,以记录明清澳门及其周边地区地理、历史、行政治理和社会风情的道光七年(1827)采访册《澳门志略》被发现和利用。以《澳门志略》为中心,结合档案、方志、谱牒等类既有文献,清代前期澳门和周边华人生活区域适可作为一个整体的考察对象,有助于厘清同一时期澳门与周边地区之关系及其社会治理权力结构情况,特别是清政府在澳门设置的行政机构和官员之性质与职能以及地方精英阶层等问题,进而审视清代前期澳门和周边华人生活区域的正式和非正式权力结构与地方社会治理之间的内在联系。
  • 作者:张中鹏
  •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关键词:《澳门志略》 澳门 十三乡 权力结构
  • 全文[ PDF 1420.0 KB ] 2019.6(2)  共有 174 人次浏览
  • 朝鲜王朝时期《择里志》述略——兼谈中国方志编纂对朝鲜半岛的影响
  • [摘要]李重焕《择里志》被誉为朝鲜王朝时期第一部人文地理学著作,作为具有广泛影响的私人编著方志文献,对于朝鲜半岛方志具有重要意义。从《择里志》的体例和内容来看,应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舆地纪胜》《舆地名胜志》等书编纂思想的影响,反映了中国古代方志文献编纂思想向周边区域的辐射和影响。
  • 作者:党斌
  • 作者单位: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
  • 关键词:李重焕 《择里志》 汉文方志 域外方志
  • 全文[ PDF 1398.0 KB ] 2019.6(2)  共有 277 人次浏览
  • 《春秋》“鸡父”地望考辨《春秋》“鸡父”地望考辨
  • [摘要]吴楚鸡父之战是春秋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关于鸡父的地望,杜预认为在安丰县南,但安丰县在何处,历来却有固始与寿县二说。综合正史地理志、《水经注》和《太平寰宇记》等史籍的记载,可分析得出寿县说为误,进而探讨致误缘由:最晚至南朝齐梁之前,安丰县一直位于河南固始县东南,后经三次迁徙,到隋初迁至安徽寿县西南。然唐宋以降,一些学者未能理清历代沿革与县治变迁,将寿州的安丰县误当作汉晋时的安丰县,导致谬误陈陈因袭,留存至今。
  • 作者:樊宁


  •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
  • 关键词:春秋 鸡父 安丰县 历史地理
  • 全文[ PDF 1566.0 KB ] 2019.6(2)  共有 217 人次浏览
  • 项羽所坑之襄城地望新解
  • [摘要]襄城是项羽所坑杀的第一个城市,学界向来多认为是颍川襄城。异地同名现象普遍,结合出土简牍,襄城至少有4个。事实上,当时秦军控制着砀郡与陈郡,项羽不可能远攻颍川。根据项梁的军事部署,项羽别攻的对象是秦嘉的东海北部一带。连云港市出土的襄城公铜戈透露出至战国晚期,楚国东境已有襄城。因此项羽所坑之襄城应该是东海襄城。
  • 作者:张庆路
  •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 关键词:项羽 襄城 颍川 东海
  • 全文[ PDF 1410.0 KB ] 2019.6(2)  共有 345 人次浏览
  • 陇东南地区明清以来花椒分布及使用研究——以地方志文献为中心
  • [摘要]陇东南地区自明清以来一直是甘肃花椒的重要生产地。尤其是陇南地区,自然环境适宜花椒生长,花椒种植几乎分布各个县区。明清至民国,陇东南地区花椒生产开始向商业化发展。关于花椒的使用,也体现出由作为药物使用的花椒向药用与调味品共用,并普遍作为调味品使用的转变。
  • 作者:蒋  岚  潘春辉
  •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关键词:花椒 陇东南地区 分布 使用
  • 全文[ PDF 2529.0 KB ] 2019.6(2)  共有 142 人次浏览
  • 清末新疆分省与“省名”再辨
  • [摘要]新疆设省伊始,刘锦棠虽强调“合甘肃为一省”,但实际运行中,实为“分省”。而且刘锦棠光绪十年(1884)四月奏请设立的“甘肃新疆巡抚、藩司”与十年九月朝廷的定议,已经偏离了刘锦棠最初“设甘肃巡抚、甘肃关外等处布政使”的设想,尤其是与“归并甘肃为一省”“仿江苏建置”的提法相矛盾。在光绪二十五年光绪朝会典纂成以前,官方对新疆省名的行政称谓缺乏统一的标准,以致文移、奏稿中在表述新疆高层政区的称谓时略显混乱。光绪朝法典确立了专名“新疆”作为统部,并认可了“新疆省”的使用,然而直到直省官制改革以后,清廷方在法律...
  • 作者:刘志佳
  •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历史系
  • 关键词:甘肃巡抚 分省甘肃新疆省 新疆省
  • 全文[ PDF 1411.0 KB ] 2019.6(2)  共有 428 人次浏览
  • 安次县治未迁崧州城考
  • [摘要]历史上,永定河曾在京南平原迁移不定,造成连年水患,安次县就因水灾而多次迁移县治。由于县志记载模糊,致使后人有了县治曾迁至崧州城的误识。通过对几种安次县志相关记载的补文、校对和考据,并参照明清时期《顺天府志》等文献,可以考证出安次县未曾迁至崧州城,地方志中有演绎之处,今人也有解读之误。
  • 作者:王玉亮  金久红
  •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廊坊师范学院
  • 关键词:县治 永定河 县志
  • 全文[ PDF 2302.0 KB ] 2019.6(2)  共有 280 人次浏览
  • 民国县志中关于全面抗日战争的文本书写
  • [摘要]1937—1945年全民族抗日战争,在1937年之后民国所修县志中有不同程度的投射与反映。县志对抗战的快速接纳是志书详今略古传统特性的主动作为。县志抗战文本的书写,既体现事件本身的普遍性,更具有地域特殊性,某些书写的共性表现则是方志自身特性的自发展现。方志是官方政治意识表达的重要场域,但文本的生成无法完全排除书写者个人特点,因此从县志的字里行间不难觅见独立于政府观念的能动性。县志以小地方的视角诠释大社会,以具象化的抗战境遇补充抗战大历史的面向。全面抗战在县志中的呈现,一方面是对地域历史的记忆与再现,另一方面...
  • 作者:范晓婧
  • 作者单位: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抗日战争志专项工作室
  • 关键词:民国县志 全面抗日战争 文本书写
  • 全文[ PDF 1420.0 KB ] 2019.6(2)  共有 221 人次浏览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