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论董一博对新方志学建设的贡献
  • [摘要]董一博足迹遍及全国十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他深入修志第一线调查研究,宣传、指导修志工作,写出了160多万字的方志论文和讲稿。董一博为新方志学建设作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关于地方志的科学属性,关于地方志的功能作用,关于构建方志学理论体系,关于彻底改变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关于史志关系,关于编修地方志的指导思想,关于地方志的持续发展,关于地方志的体例篇目,关于概述,关于方志资料工作,关于方志评论,关于旧志整理。我们缅怀董一博,不仅要学习他的方志学理论,更要学习他热爱方志事业、全心全意为方志事...
  • 作者:王复兴


  • 作者单位:山东省地方史志研究院
  • 关键词:董一博 方志事业 方志学
  • 全文[ PDF 3202.0 KB ] 2019.6(3)  共有 207 人次浏览
  • 傅振伦与方志序跋傅振伦与方志序跋
  • [摘要]傅振伦是20世纪中国著名方志学者,其早年所著《中国方志学通论》是中国现代方志学名著。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展的首轮修志活动中,傅振伦热衷于为全国各地编修的新志撰写序跋。傅振伦一生撰写了百余篇方志序跋,他所写的方志序跋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各具特色。方志序跋是傅振伦阐发其方志思想的重要形式。探讨和研究这些方志序跋,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傅振伦的方志思想。
  • 作者:薛艳伟
  • 作者单位:晋中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
  • 关键词:傅振伦 方志 序跋
  • 全文[ PDF 2072.0 KB ] 2019.6(3)  共有 207 人次浏览
  • “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中的村史志功能探析
  • [摘要]以健全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村史志在其中可以大有作为。具有存史、育人、资政功能的村史志是乡村治理专属的文化资源。编修村史志,可培育村民自觉,激发村民自治意识;善用村史志和村规民约,夯实乡村法治基础;挖掘村史志中的多元文化资源,以德治促进乡村和谐。用心编好村史志,充分用好村史志,尊重乡村文化之魂,促进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使乡村治理体系真正植根于乡村,成为国家治理的稳定基础。
  • 作者:窦春芳
  •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关键词:乡村治理体系 村史志 三治合一 功能
  • 全文[ PDF 1281.0 KB ] 2019.6(3)  共有 175 人次浏览
  • 浅析陈训正方志编纂思想的形成——从民国《定海县志》到《鄞县通志》
  • [摘要]陈训正的方志编纂思想,发育于编撰民国《定海县志》期间,成形于主修《掖县新志》之时,最终定型于总纂《鄞县通志》的过程中。它的形成,既深受《宝山县续志》等新型方志的影响,又是自觉向传统学术汲取养分的产物。也因此,它不但表现出中西兼有、新旧杂陈的显著特征,更是民国方志编纂者日趋理性地探寻编纂体例与叙事结构两相平衡的具体例证。
  • 作者:唐燮军
  •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人文学院
  • 关键词:民国《定海县志》 《掖县志例目草创》 《鄞县通志》 编纂思想
  • 全文[ PDF 1421.0 KB ] 2019.6(2)  共有 185 人次浏览
  • 部分第二轮志书初稿公文化倾向刍议部分第二轮志书初稿公文化倾向刍议
  • [摘要]在第二轮修志中,由于编纂机制、编纂人员、资料来源等原因,部分地方志书初稿存在虚话套话多、未然状态多、评论语言多等问题,行文公文化倾向较为突出。在编纂实践中,唯有严格按照地方志书编纂行文规范等要求,加强培训,加强沟通协调,拓宽资料收集的视野,对不同来源的资料用不同方式加工利用,重视从资料长编到初稿这一质变过程,才能逐步扭转公文化倾向,确保志书成稿质量。
  • 作者:翟  辉
  • 作者单位: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 关键词:志书 初稿 公文化
  • 全文[ PDF 730.0 KB ] 2019.6(3)  共有 140 人次浏览
  • 论人口志的编撰:以广东省为例        ——兼论地方志编修传统
  • [摘要]现在地方志编修工作中存在着编修传统日益模糊的现象,重塑方志编修传统已经非常必要。以《广东省志·人口志》为例,指出历史时期的人口数量变化是一个复杂的学术问题,地方志编撰者应注意交代编志过程中所征引的资料来源。对于难以弄清楚的问题,编者在如实收录地方档案文献的基础上,可以将问题提出来,供后人探索。随着历史人口研究成果的日益积累,可以将人口志做成数字化的人口地理信息系统。
  • 作者:胡列箭
  •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关键词:地方志 人口 人口志
  • 全文[ PDF 946.0 KB ] 2019.6(3)  共有 252 人次浏览
  • 清前期澳门及周边地区社会治理权力结构探析*——从新发现《澳门志略》所见
  • [摘要]近年来,以记录明清澳门及其周边地区地理、历史、行政治理和社会风情的道光七年(1827)采访册《澳门志略》被发现和利用。以《澳门志略》为中心,结合档案、方志、谱牒等类既有文献,清代前期澳门和周边华人生活区域适可作为一个整体的考察对象,有助于厘清同一时期澳门与周边地区之关系及其社会治理权力结构情况,特别是清政府在澳门设置的行政机构和官员之性质与职能以及地方精英阶层等问题,进而审视清代前期澳门和周边华人生活区域的正式和非正式权力结构与地方社会治理之间的内在联系。
  • 作者:张中鹏
  •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关键词:《澳门志略》 澳门 十三乡 权力结构
  • 全文[ PDF 1420.0 KB ] 2019.6(2)  共有 178 人次浏览
  • 《淮南子·地形训》高诱注考论
  • [摘要]《淮南子》今存宋刊本,但惜其非善,高诱注更是脱讹满眼。《地形训》高诱注乃今存该篇唯一古注,明代学者刘绩依据《汉书·地理志》对该注多有补阙,清人庄逵吉、王念孙,今人刘文典、吴承仕、马宗霍、何宁、于大成、张双棣等学者勤力于此,多有创见,然仍有遗落之珠。《淮南子·地形训》高诱注是否有许慎注混淆和后人妄窜,自清代以来学界颇有争议。同出于高诱之手的《淮南子·地形训》注与《吕氏春秋·有始览》注存在诸多矛盾,注释重出于同卷、前后抵牾等低级错误表明,今本高诱注有后人妄窜的情况。作为汉代地理学成就的标志之一,高诱注存...
  • 作者:李建华
  • 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 关键词:《淮南子·地形训》 高诱注 《汉书·地理志》 《吕氏春秋·有始览》
  • 全文[ PDF 1090.0 KB ] 2019.6(3)  共有 424 人次浏览
  • 朝鲜王朝时期《择里志》述略——兼谈中国方志编纂对朝鲜半岛的影响
  • [摘要]李重焕《择里志》被誉为朝鲜王朝时期第一部人文地理学著作,作为具有广泛影响的私人编著方志文献,对于朝鲜半岛方志具有重要意义。从《择里志》的体例和内容来看,应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舆地纪胜》《舆地名胜志》等书编纂思想的影响,反映了中国古代方志文献编纂思想向周边区域的辐射和影响。
  • 作者:党斌
  • 作者单位: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
  • 关键词:李重焕 《择里志》 汉文方志 域外方志
  • 全文[ PDF 1398.0 KB ] 2019.6(2)  共有 285 人次浏览
  • 南朝齐陆澄《地理书》辑佚及相关问题考证
  • [摘要]南朝齐人陆澄所撰《地理书》及《地理书抄》(均已亡佚),其以《山海经》等160家地理著作为基础编纂而成,对于保存我国古代众多短篇零卷的地理学著作有较大作用,价值极高。然而,关于《地理书》的作者问题,史籍记载不一,更有将其与南朝宋学者刘澄之混淆的情况。南朝梁学者任昉,清代学者徐乾学、俞樾、王谟、章宗源、姚振宗及现代学者刘纬毅等都曾分别对陆澄《地理书》进行辑佚、考证等整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不同程度存在问题。因此,在掌握新史料的基础上,对陆澄地理二书及其相关的一些学术问题进行梳理考证,释疑解惑,很...
  • 作者:刁美林
  • 作者单位:故宫博物院图书馆
  • 关键词:陆澄 刘澄之 地理书 地理书抄 永初山川古今记
  • 全文[ PDF 1627.0 KB ] 2019.6(3)  共有 425 人次浏览
  • 《春秋》“鸡父”地望考辨《春秋》“鸡父”地望考辨
  • [摘要]吴楚鸡父之战是春秋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关于鸡父的地望,杜预认为在安丰县南,但安丰县在何处,历来却有固始与寿县二说。综合正史地理志、《水经注》和《太平寰宇记》等史籍的记载,可分析得出寿县说为误,进而探讨致误缘由:最晚至南朝齐梁之前,安丰县一直位于河南固始县东南,后经三次迁徙,到隋初迁至安徽寿县西南。然唐宋以降,一些学者未能理清历代沿革与县治变迁,将寿州的安丰县误当作汉晋时的安丰县,导致谬误陈陈因袭,留存至今。
  • 作者:樊宁


  •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
  • 关键词:春秋 鸡父 安丰县 历史地理
  • 全文[ PDF 1566.0 KB ] 2019.6(2)  共有 220 人次浏览
  • 项羽所坑之襄城地望新解
  • [摘要]襄城是项羽所坑杀的第一个城市,学界向来多认为是颍川襄城。异地同名现象普遍,结合出土简牍,襄城至少有4个。事实上,当时秦军控制着砀郡与陈郡,项羽不可能远攻颍川。根据项梁的军事部署,项羽别攻的对象是秦嘉的东海北部一带。连云港市出土的襄城公铜戈透露出至战国晚期,楚国东境已有襄城。因此项羽所坑之襄城应该是东海襄城。
  • 作者:张庆路
  •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 关键词:项羽 襄城 颍川 东海
  • 全文[ PDF 1410.0 KB ] 2019.6(2)  共有 361 人次浏览
  • 方志海图的“越境而书”     ——以清代《镇海县志·寰海岛屿图》为中心的探讨
  • [摘要]越境不书是古今修志者编修地方志遵循的一个普遍原则,也是地方志区域性特征的重要体现。舆图能够将地理事物和行政区域界限清晰展示出来,方志舆图亦成为地方志辨识疆域的重要方式。但旧方志中的海图经常出现越海而绘的情况,海防需要或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沿袭传抄政区变动前的旧志内容等因素亦可能对此种现象产生影响。
  • 作者:何沛东
  •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历史学系
  • 关键词:方志海图 越海而绘 寰海岛屿图 海防
  • 全文[ PDF 13933.0 KB ] 2019.6(3)  共有 251 人次浏览
  • 陇东南地区明清以来花椒分布及使用研究——以地方志文献为中心
  • [摘要]陇东南地区自明清以来一直是甘肃花椒的重要生产地。尤其是陇南地区,自然环境适宜花椒生长,花椒种植几乎分布各个县区。明清至民国,陇东南地区花椒生产开始向商业化发展。关于花椒的使用,也体现出由作为药物使用的花椒向药用与调味品共用,并普遍作为调味品使用的转变。
  • 作者:蒋  岚  潘春辉
  •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关键词:花椒 陇东南地区 分布 使用
  • 全文[ PDF 2529.0 KB ] 2019.6(2)  共有 143 人次浏览
  • 西康省通志馆的成立及其修志活动述略
  • [摘要]西康省通志馆是20世纪40年代西康省为编纂《西康通志稿》成立的修志机构。它的成立与南京国民政府对修志事业的重视、西康建省的推动以及抗日战争时期西康所处地理位置密不可分。西康省通志馆从1940年开始筹备,1943年在雅安成立,1948年解散。在其存在的9年中,围绕《西康通志稿》的编纂开展了大量工作。西康省通志馆的成立及其修志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康藏地方史的研究。
  • 作者:吴会蓉
  •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关键词:西康省通志馆 西康通志稿 康藏史
  • 全文[ PDF 1306.0 KB ] 2019.6(3)  共有 170 人次浏览
  • 清末新疆分省与“省名”再辨
  • [摘要]新疆设省伊始,刘锦棠虽强调“合甘肃为一省”,但实际运行中,实为“分省”。而且刘锦棠光绪十年(1884)四月奏请设立的“甘肃新疆巡抚、藩司”与十年九月朝廷的定议,已经偏离了刘锦棠最初“设甘肃巡抚、甘肃关外等处布政使”的设想,尤其是与“归并甘肃为一省”“仿江苏建置”的提法相矛盾。在光绪二十五年光绪朝会典纂成以前,官方对新疆省名的行政称谓缺乏统一的标准,以致文移、奏稿中在表述新疆高层政区的称谓时略显混乱。光绪朝法典确立了专名“新疆”作为统部,并认可了“新疆省”的使用,然而直到直省官制改革以后,清廷方在法律...
  • 作者:刘志佳
  •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历史系
  • 关键词:甘肃巡抚 分省甘肃新疆省 新疆省
  • 全文[ PDF 1411.0 KB ] 2019.6(2)  共有 428 人次浏览
  • 现存南海更路簿抄本系统考证现存南海更路簿抄本系统考证
  • [摘要]随着田野调查与研究不断深入,目前已知的南海更路簿与更路图总数有40份左右。然而,学界关注点大多集中于文本内容、性质与意义,却几乎未从历史文献学角度进行系统研究。梳理现存更路簿文献的状况,分析田野材料、对比各抄本篇章结构与航路记载,对更路簿相关文献的源流与抄本传承关系进行重构,对更路簿的概念进行讨论。
  • 作者:林勰宇
  •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 关键词:更路簿 海南 南海诸岛 田野调查
  • 全文[ PDF 1465.0 KB ] 2019.6(3)  共有 188 人次浏览
  • 安次县治未迁崧州城考
  • [摘要]历史上,永定河曾在京南平原迁移不定,造成连年水患,安次县就因水灾而多次迁移县治。由于县志记载模糊,致使后人有了县治曾迁至崧州城的误识。通过对几种安次县志相关记载的补文、校对和考据,并参照明清时期《顺天府志》等文献,可以考证出安次县未曾迁至崧州城,地方志中有演绎之处,今人也有解读之误。
  • 作者:王玉亮  金久红
  •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廊坊师范学院
  • 关键词:县治 永定河 县志
  • 全文[ PDF 2302.0 KB ] 2019.6(2)  共有 280 人次浏览
  • 民国县志中关于全面抗日战争的文本书写
  • [摘要]1937—1945年全民族抗日战争,在1937年之后民国所修县志中有不同程度的投射与反映。县志对抗战的快速接纳是志书详今略古传统特性的主动作为。县志抗战文本的书写,既体现事件本身的普遍性,更具有地域特殊性,某些书写的共性表现则是方志自身特性的自发展现。方志是官方政治意识表达的重要场域,但文本的生成无法完全排除书写者个人特点,因此从县志的字里行间不难觅见独立于政府观念的能动性。县志以小地方的视角诠释大社会,以具象化的抗战境遇补充抗战大历史的面向。全面抗战在县志中的呈现,一方面是对地域历史的记忆与再现,另一方面...
  • 作者:范晓婧
  • 作者单位: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抗日战争志专项工作室
  • 关键词:民国县志 全面抗日战争 文本书写
  • 全文[ PDF 1420.0 KB ] 2019.6(2)  共有 262 人次浏览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