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志”存高远:新中国方志学术70年
  •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全国各地的地方志事业先后经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志书编修起步及艰辛探索、改革开放后第一轮修志全面展开和第二轮修志质量水平稳步提升等多个阶段,相应学术研究也伴随上述各时期逐步发展,日趋繁荣。从发展阶段、主要成就和未来展望等不同角度系统梳理这段历史,既对总结70年的发展经验富有价值,同时对推动今后事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 作者:潘捷军
  • 作者单位: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
  • 关键词:方志学术 70年成就 回顾与展望
  • 全文[ PDF 1548.0 KB ] 2019.6(5)  共有 147 人次浏览
  • 基于《中国地方志》计量统计的方志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研究(1994—2018)
  • [摘要]《中国地方志》是方志学领域最权威的期刊,所载文章反映该领域最主要、最集中的知识生产成果。以《中国地方志》1994—2018年为研究对象,对25年间所刊文章进行梳理,以最终所得与方志相关2769篇论文为样本,统计分析方志学相关知识的生产主体构成、方志学相关知识内容的生产与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方志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的特点,并提出若干建议。
  • 作者:巴兆祥  李  颖
  •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历史系/旅游学系
  • 关键词:《中国地方志》 方志学科 知识生产 知识体系
  • 全文[ PDF 0.0 KB ] 2019.6(5)  共有 160 人次浏览
  • 乾隆《萍乡县志》研究
  • [摘要]乾隆《萍乡县志》纂修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凡12卷,是清代萍乡第二部县志。纂修者胥绳武既是地方官也是藏书家,致力于方志纂修。在体例方面,受到乾隆时代方志学肇兴和考据之风影响,标明文献来源,注重源流考证。在内容上,增补康熙《萍乡县志》的阙略,扩大文献搜集范围,增加诗文的收录,并在地方名胜的考证,以及风俗考察方面有突出特色。
  • 作者:曾  伟
  •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 关键词:萍乡 胥绳武 地方志
  • 全文[ PDF 0.0 KB ] 2019.6(5)  共有 566 人次浏览
  • 《燕城胜迹志》《燕尘偶记》考辨
  • [摘要]据文献记载,《燕尘偶记》与《燕城胜迹志》均为记录北京部分名胜古迹的重要地方文献。《燕尘偶记》稿本内容为16个北京城门词条;张江裁刊印的《燕城胜迹志》也包含同样16个北京城门词条。对两书作者及词条内容进行分析,两书当为同一本书。此外,不同版本的《燕尘偶记》在内容上与《燕城胜迹志》存在差异,对两书流传历程进行分析,可以从历史文献学角度讨论两书之分野与内容存在差异的原因。
  • 作者:杨俊涛
  •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 关键词:《燕城胜迹志》 《燕尘偶记》 蔡绳格
  • 全文[ PDF 0.0 KB ] 2019.6(5)  共有 192 人次浏览
  • 《双凤乡》与《桂村小志》辨析
  • [摘要]“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所收《双凤乡》一书,被当作江苏常熟双凤乡之方志,著录为“(清)佚名辑”。其实学界历来就将《双凤乡》当作一种独立成书的乡镇志,且其为“清佚名辑”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无论从《双凤乡》一书的结构还是48个条目的内容来分析,《双凤乡》都不是一种独立、完整的双凤乡的方志。经比对研究,《双凤乡》实为清吴卓信私修未刊稿《桂村小志》之一小部分,或为其某个抄本系统之一部分。此外,还有清代施若霖及近人徐兆玮编纂过两种《桂村小志》。
  • 作者:侯富芳


  •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图书馆
  • 关键词:《双凤乡》 《桂村小志》 吴卓信
  • 全文[ PDF 0.0 KB ] 2019.6(5)  共有 245 人次浏览
  • 道教与华佗信仰
  • [摘要]华佗信仰的成因与道教有关。华佗与道教关系密切,其出生与游学环境均为道教盛行的地区,其本人亦染习方术,是以后世将其神化。经过魏晋南北朝的酝酿和过渡,华佗信仰最终确立于唐宋。其最初为地方信仰,由于民众祛病求福的功利心理以及三国故事深入民心,其后逐渐通过庙宇祭祀、神话传说和节日庆典等形式在明清广泛传播。
  • 作者:曾庆环


  •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关键词:华佗 神仙 民间信仰 道教
  • 全文[ PDF 0.0 KB ] 2019.6(5)  共有 538 人次浏览
  • 顺治时期浙江县志编修与地方秩序*——以处州府松阳、遂昌、龙泉、宣平四县为例
  • [摘要]以顺治时期浙江处州府4部县志为例,经过文本释读,阐析乱世修志背后纷繁复杂的修志群体与心态,并进一步讨论此期县志编修于地方秩序恢复的意义。文章旨在言明明清易代并未中断县志编修的传统,现实的无序反而为参与其中的人员提供了某些逾规越矩的可能;修志亦让各类资源聚集一处,共同致力于战后社会的恢复与重建,民心、风俗与生产也得益于此,进而逐渐形成对新的朝代和文化的认同。
  • 作者:徐鹏
  • 作者单位: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
  • 关键词:顺治 处州府 县志编修 地方秩序
  • 全文[ PDF 1523.0 KB ] 2019.6(4)  共有 238 人次浏览
  • 清代华北儒医的形象与社区角色——以地方志记载为中心
  • [摘要]清代政府在县以下的基层社会医疗体系建设中并未承担主要职责,这为儒医在社区生活中发挥作用提供了空间。儒医在承担济世救人角色的同时,也是如慈善、修桥铺路、义学书院、水利工程等地方公共事务的有力参与者、支持者和推动者。医疗技艺、医患互动和行医的道德资源,使儒医能够参与组织多方面的社区公共事务,并因此获得在基层社会中的特殊身份地位,从而与依靠功名、财富和德行及宗族等社会资源的乡绅,共同成为在基层社会发挥影响力的重要群体。
  • 作者:狄鸿旭
  •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 关键词:基层社会 华北 儒医 社区角色
  • 全文[ PDF 0.0 KB ] 2019.6(5)  共有 157 人次浏览
  • 东京慧文社版《补注〈西藏通览〉》文献价值初探
  • [摘要]《西藏通览》是日本人山县初男编著的一部全面介绍西藏地区自然环境与人文风俗的方志专书。该书1907年一经问世,便引发巨大反响,随后我国即有1909年四川西藏研究会编译的“石印版”与1913年民国北洋政府陆军部编译的“铅印版”问世。日本东京慧文社2010年出版的《补注〈西藏通览〉》是目前可知《西藏通览》的最新版本。通过对此版补注本的梳理与探究,不仅为下一步进行专书文献整理指明方向,同时将进一步加深对山县初男编著《西藏通览》的理解与认识,为我国西藏研究的发展作出贡献。
  • 作者:彭蔹淇
  •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外语学院
  • 关键词:山县初男 《西藏通览》 文献价值
  • 全文[ PDF 1514.0 KB ] 2019.6(4)  共有 285 人次浏览
  • 明清韩城县举业兴盛之因及社会影响——基于方志记载的考察
  • [摘要]明清时期陕西韩城县实施的科举教育取得了极大成功,究其因与韩城自古以来名人乡贤之影响、民间重教风习之弘扬有关,与明清以来韩城历任县令重视举业及韩城籍官员反哺家乡教育等因素有关,更与韩城士子刻苦攻读、转益多师的态度及学习方法大有关系。举业兴盛,使得地处西北一隅的韩城成为明清两代为国输才之大县,这些人以科举晋身步入官场后,多清正廉洁、政声卓著,对国家政治生活、教育发展作出贡献,对当时的社会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 作者:李世忠   段琼慧
  • 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
  • 关键词:韩城 科举 兴盛 乡贤 吏治
  • 全文[ PDF 0.0 KB ] 2019.6(5)  共有 225 人次浏览
  • 民国杭县修志始末
  • [摘要]民国时期是中国地方志由传统方志向现代方志过渡的重要时期,全国各地编纂了众多方志。民国杭县修志虽为县级修志个案,却也具代表性,反映了时代特点。依据民国杭县修志档案,还原杭县修志缘起及修志的操作过程,分析杭县修志成果及志稿特色。
  • 作者:陈杰
  • 作者单位: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局
  • 关键词:民国 杭县 修志 《杭县志稿》
  • 全文[ PDF 5673.0 KB ] 2019.6(4)  共有 376 人次浏览
  • 清中叶陕西底层民众的生命、生计与生活——基于嘉庆朝内阁刑科题本与方志的互证性研究
  • [摘要]清代内阁刑科题本对底层民众的社会经济生活有着丰富的记载,是难得的社会史、生活史资料。通过对嘉庆朝内阁刑科题本中陕西案发当事人交代的家庭人口、年龄、子女、婚育等描述性资料做统计性分析,呈现清中叶陕西底层民众的家庭规模、婚育状况、生命形态等基本样态;结合对刑科题本中案发人的生计的考察,与地方志进行互证性比对研究,揭示清中叶陕西不同区域底层民众的衣着、饮食、居住、交通等生存面相,并思考地域日常生活史研究的新趋向。
  • 作者:封磊
  •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历史系
  • 关键词:清中叶 陕西底层民众 刑科题本 地方志 日常生活
  • 全文[ PDF 0.0 KB ] 2019.6(5)  共有 206 人次浏览
  • 万历《吉安府志》订误一则
  • [摘要]
  • 作者:王彬
  •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
  • 关键词:
  • 全文[ PDF 1383.0 KB ] 2019.6(4)  共有 209 人次浏览
  • 乾隆《潞安府志》所出“党参”考
  • [摘要]乾隆《潞安府志》有“党参”一条,从名称上看近似“上党人参”的简称或别名,但“上党人参”是五加科人参,而《潞安府志》所出“党参”却是桔梗科党参,二者并非一物。通过梳理清代本草,可知桔梗科党参的药用历史其实很短,至早在清代康熙年间使用,并且一开始是冒充“上党人参”出现的,而其名“党参”产生则更晚。随着人们使用日久,桔梗科党参成了公认的人参替代品,渐有“党参”之名,但此时各类文献中出现的“上党人参”“上党参”也同“党参”一样皆指桔梗科党参。
  • 作者:白羽
  •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 关键词:乾隆《潞安府志》党参 上党人参 上党参
  • 全文[ PDF 8577.0 KB ] 2019.6(4)  共有 219 人次浏览
  • 河阴县建置考辨
  • [摘要]历史上存在秦汉至隋的河阴(平阴)与唐至清代的河阴,因地域相近,时代相接,地方志记载中多有讹误。通过对方志史料的详细剖析,可以发现二县在时间上有先后之分,在地域上有分属之别,其行政建置并无承继关系。方志记载混淆的原因,一是未能正确的参照历代地理志书的记载,二是康熙《河阴县志》对墓志资料的误用。
  • 作者:孙景超
  •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
  • 关键词:河阴县 平阴县 建置 地名混淆
  • 全文[ PDF 1491.0 KB ] 2019.6(4)  共有 322 人次浏览
  • 使琉球行人陈晟考释——基于地方志史料的分析
  • [摘要]关于明洪武三十五年(1402)何人为使节出使琉球的问题,正史无载,学界阙疑。在钩稽《宝应县志》和《扬州府志》等几种地方史志资料,并比照《明实录》《明史》等正史文献的基础上,认为陈晟即为该年奉命出使琉球的使臣之一。同时对陈晟的生平、何时出使琉球以及文献中有关他借出访之便私自市马获罪,到底是只出使琉球还是同时出使日本等问题进行考释,以求对深入认识明初中琉关系某些具体史实有所裨益。
  • 作者:徐斌
  •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
  • 关键词:陈晟 使琉球 市马 《宝应县志》
  • 全文[ PDF 1429.0 KB ] 2019.6(5)  共有 150 人次浏览
  • 近代陕西著述概况及其特征
  • [摘要]近代陕西著述成果最为丰硕的当属地方志编撰;洋务运动开始后,旧学尤其是以科举为内容的著述衰落,新学及反映现代新学科的著述开始兴盛。近代陕西著述所反映的内容或事件本身发生在陕西,但著述的影响却具有全国性甚至世界性。西北联大时期,西北联大学人著述出版了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术论著;陕甘宁边区出版、翻译了大量马恩等经典作家的著作及毛泽东思想论著,这些著作对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意义重大。
  • 作者:梁严冰  刘蓉
  • 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曲江校区马克思主义学院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近代陕西 陕甘宁边区 著述出版
  • 全文[ PDF 1521.0 KB ] 2019.6(4)  共有 234 人次浏览
  •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知识界的抗战认识探析
  • [摘要]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知识界人士大量撰文畅谈对抗战的看法,从舆论上支持抗战。有人士呼吁进行全民抗战,注重发动民众力量,并呼吁学生、妇女、农民、教育界等各阶层广泛参与;还有人士分析了持久战的重要性,坚信抗战必胜,并呼吁加强党派团结,支持抗战建国;还有人士论述了恢复民族自信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呼吁建设民族文化,借助抗战共同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知识界人士的抗战认识,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 作者:张德明
  •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 关键词:知识界 抗日战争 全面抗战 持久战 民族复兴
  • 全文[ PDF 1457.0 KB ] 2019.6(4)  共有 173 人次浏览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