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试论地方志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途径
  •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结合地方志和乡村建设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可以从应用层面发现地方志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有如下途径:地方志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文化内涵支撑;特色志和影像志记录、传承和弘扬乡村历史文化,挖掘历史智慧;方志数据库、移动智能终端和扫码功能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高效、便捷的地情信息资源;方志书屋、方志文艺和方志讲堂为育人资政、培育文明乡风提供服务平台。
  • 作者:田保家



  • 作者单位:福建省地方志编委会
  • 关键词:地方志 乡村振兴战略 途径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5)  共有 188 人次浏览
  • 浅析第三轮军事志编修应着力把握的几个问题
  • [摘要]第二轮军事志编纂取得了重要的实践、理论和制度性成果,推动了军事文化建设,在军队信息化建设以及备战打赢的实践中发挥了借鉴咨询作用。由于军队组织这项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特殊性,军事志编纂质量在某些环节上仍然存在值得研究和改进的空间。第三轮军事志编修即将全面展开,应着眼于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大环境以及新时代强军目标的使命任务,总结吸取第二轮军事志编纂经验教训,在顶层任务设计、资料工作、写实技法、志稿评审、志书开发利用等方面,全面加强和提升军事志编纂质量。
  • 作者:渠鸿章
  • 作者单位:辽宁省军区政治工作局军事志办公室
  • 关键词:军事志 编修实践 编纂质量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5)  共有 328 人次浏览
  • 罗愿《新安志》所据史料略考
  • [摘要]
  • 作者:管仁杰
  •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
  • 关键词:《新安志》 罗愿 史料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5)  共有 273 人次浏览
  • 弘治《八闽通志》编修体例与文本书写
  • [摘要]弘治《八闽通志》是明代所修第一部福建通志,由镇守太监监修,其体例仿于《大明一统志》,但亦有不同于其他志书的特点。该志引用史料极为丰富,保存了很多史书和古旧方志的资料,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该志分类清晰、编排有序,其文本书写尽量做到翔实,尤其是人物的收录和记述有明确的原则与标准,能给后世修志者以启迪。
  • 作者:张英聘
  • 作者单位: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
  • 关键词:八闽通志 编修体例 文本书写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5)  共有 204 人次浏览
  • 从乾隆《宁夏府志》看清代宁夏的渠道治理
  • [摘要]乾隆《宁夏府志》记述了清时宁夏引黄灌区渠道的历史、开挖、治理修护、管理制度等;系统归纳渠道及渠道治理中闸坝、暗洞、飞槽、支渠、陡口、夫、水手、颜料、本色、折色、卷埽、斩埽、委官等专业术语;详述封俵制度、用水节候、《浚渠条款》等管水用水制度;记载清时王全臣、通智、钮廷彩、费楷、王廷赞等重要水利人物在宁夏渠道治理过程中的思想及其实践创新。
  • 作者:王玉琴
  •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
  • 关键词:乾隆《宁夏府志》 宁夏 渠道 治理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5)  共有 325 人次浏览
  • 旧志辨伪方法论——以甘肃、宁夏旧志为中心
  • [摘要]在对旧志进行整理与研究时,有时需要对其真伪进行辨明。可以说,辨伪是旧志整理过程不可或缺的环节。旧志在编纂和流传过程中,会形成部分伪志。伪志现象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旧志原书作伪,一类是旧志影印本作伪。前者系旧志编纂者所为,后者则系旧志出版者所为,两者的作伪动机、作伪手法不同。甘肃、宁夏两地个别旧志的作伪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代表性。旧志辨伪,需要以传统辨伪学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再结合旧志自身的编纂体例,从古今目录著录的对比再到序跋、内容、体例等方面进行考察,揭示出作伪痕迹,并合理认识伪志的文献价值,...
  • 作者:韩中慧
  •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文学院
  • 关键词:旧志 辨伪 方法论 文献价值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4)  共有 170 人次浏览
  • 光绪《郓城县志·星野》句读辨正
  • [摘要]句读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古典文献的阅读与理解。菏泽市历史与考古研究所等3家单位合作整理的《明清郓城县志》(标点本)于2015年1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的出版发行对研究区域地方史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书中存在的句读错误却十分容易误导读者。该书在句读方面存在当读而失读失标、不当读而误读误标、当属上读而误属下、当属下而误属上、正读而误标等诸多问题,今依据李峰的句读观点,对该书存在的句读错误及其原因进行条分缕析,进而提出修改意见。
  • 作者:程英良
  • 作者单位:菏泽学院
  • 关键词:郓城县志 点校 句读 辨正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5)  共有 477 人次浏览
  • 南朝宋邓德明《南康记》考论
  • [摘要]南朝宋邓德明《南康记》,是成书较早的江西地志,应撰于刘宋元嘉中期,大约亡佚于宋元之交或元代。今《南康记》辑本有涵芬楼《说郛》本、宛委山堂《说郛》本、《汉学堂知足斋丛书》本及刘纬毅《汉唐方志辑佚》本。4种辑本,或不著作者,或未明出处,或误辑、漏辑。今存邓德明《南康记》佚文32则,其中所载南康地区之山川地貌、物产资源,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所蕴含道教思想的内容、民间传说以及山水描写,又具有较强的文学性。
  • 作者:江永红
  • 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 关键词:《南康记》 辑本 史学价值 文学价值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4)  共有 472 人次浏览
  • 《安徽通志稿艺文考·书类》订补
  • [摘要]《安徽通志稿艺文考》(以下简称《艺文考》)区别于一般方志艺文志的最主要之处,即是凡所收录之书,均备有提要。再者,为减轻提要撰写工作之繁重,《安徽通志稿艺文考》在收书上重在求精而不求全。今以其《书类》为例,发现提要中多处存在人名、地名、书名、卷数及其他具体内容之错误;与光绪《重修安徽通志·艺文志》所收书相比,该考虽有补益,但遗漏较多,不利于皖人《书类》作品的全面呈现。为更好发挥《艺文考》之学术作用,有必要对其订讹补缺。
  • 作者:王笃堃
  •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 关键词:《安徽通志艺文考》 书类 订补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5)  共有 707 人次浏览
  • 《金陵古今图考》版本流传考
  • [摘要]《金陵古今图考》是明人陈沂编著的一部记述南京城市变迁的重要历史文献。目前所见有台湾“国家图书馆”藏正德本、日本东洋文库藏嘉靖本、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藏南京兵部万历本、朱之蕃刻天启本、民国南京中社影印本5个版本。其中中社影印本所据原本的刊刻时间应为万历年间。《金陵古今图考》的5种版本大致可分为3个流传体系:正德本与嘉靖本为一个体系,万历本与中社影印原本为一个体系,天启本单为一个体系。
  • 作者:李好
  • 作者单位:首都社会发展研究所
  • 关键词:《金陵古今图考》 版本 流传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4)  共有 534 人次浏览
  • 日藏足本正德《兰溪县志》考述
  • [摘要]正德《兰溪县志》成书过程曲折,现国内仅浙江图书馆藏有3卷残本。而日本内阁文库、国会图书馆所藏为5卷足本,在地方人口、经济、诗文等记载上可补浙图本之缺,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全书还彰显出编纂者浓厚的理学关怀,反映了宋代以降地方志书写中所蕴藏的文化史意义。
  • 作者:金晓刚
  •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历史系
  • 关键词:正德《兰溪县志》 章懋 文献价值 理学思想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4)  共有 327 人次浏览
  • 志书所见安岳石刻略考
  • [摘要]四川安岳石刻造像数量达数万尊,以佛教造像为主,兼及少数道教造像和儒释道三教或佛道合龛造像;以唐宋时期的为主,具有上承北方石刻,下启大足石刻的重要地位。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均为石刻造像),有“古、多、精、美”“我国古代雕刻又一伟大宝库”等盛誉。地方志自古便有“一邑之志,载一邑之事”“志信物也”等特点。从读志用志的角度,借助《安岳县志》及相关志书,对安岳石刻(寺观)进行略考,对厘清其历史状况,具有探索意义和方法论意义,甚至能为我国著名石窟(刻)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 作者:汪毅
  • 作者单位: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 关键词:志书 寺观 安岳石刻 安岳县志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4)  共有 288 人次浏览
  • 试论洪武初年山东莱芜的枣强移民
  • [摘要]目前有关明代山东移民的最早记录,为洪武二年(1369)河北口外人迁至临清、东昌。而莱芜县的移民在元末明初形成了小高峰。莱芜移民潮相关的记载,除《莱芜县乡土志》之外,也可从现存族谱、碑刻、家族人士对移民经历口耳相传的资料中找到。吴氏家族是枣强移民中的一支,但其军籍身份又在明初移民中具有特殊性。借助口述史资料和田野调查成果,可以对吴氏家族始居何处、何时具有军籍身份、是否为政府强制性迁移进行探讨。
  • 作者:高莹
  • 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历史系
  • 关键词:家谱 东港庄 港里庄 军籍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4)  共有 1298 人次浏览
  • 明清易代斗争与山东地方家族命运的嬗变——以莱阳宋氏家族为中心的考察
  • [摘要]明清易代斗争,给山东地方家族的命运带来深远影响。以山东登州府莱阳县宋氏家族为例,该家族于明朝末年便以科举、仕宦、文学、结社诸多成就,成为饮誉海内的著名文化世家。但明清易代之际,该家族积极参与抗清运动,遭受重创,给家族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摧毁家族经济基础,引发清廷猜忌与仇恨,埋下牢狱祸患,造成人丁不兴,导致家族教育衰落等。入清后,尽管宋氏家族部分族人归附清廷,积极参加科举、踏入仕途,但却没能挽回家族衰落的命运。宋氏后人命运多舛,屡遭牢狱之灾,宋氏家族一步步走向没落,成为明清易代的牺牲品。
  • 作者:张华清
  •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关键词:明清易代 莱阳宋氏 抗清活动 家族衰落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4)  共有 476 人次浏览
  • 温州沿海卫所及其地域亚文化考察
  • [摘要]明代沿海卫所是国家政策的具体产物,它不仅是军事的、历史的,同时也是文化的。沿海卫所的设立,不仅在温州地方社会嵌入了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地理单位,同时也在温州地域文化网中编织进了一个重要的网结。卫所特殊的军事性质沉淀在方言、民间信仰、民间仪式和习俗之中,从而使其成为一个不同于周围其他地方的独特文化地理单位。沿海卫所地域亚文化的形成与衍变,不仅取决于自身独特的内生性与相对排外性的文化机制,同时也是它与所处地方社会之间文化碰撞、交流与互动的产物。
  • 作者:尤育号
  •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 关键词:沿海卫所 地域亚文化 温州 民间信仰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4)  共有 225 人次浏览
  • 玉田、丰润二县雍正四年改隶永平府之推证
  • [摘要]有关清代玉田、丰润二县由顺天府改隶永平府的时间,清代史料即有六说,传至今日更莫衷一是。已公开的清代档案为找寻改隶时间提供了完整的证据链。先是通过雍正朝雨雪奏折,确定了二县改隶时间当在雍正三年(1725)七月至雍正四年十一月之间。继而通过《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之吏科、户科奏折,判断出二县改隶时间当在雍正四年二月之后。
  • 作者:陈冰
  •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 关键词:雍正朝 玉田县 丰润县 改隶年份 永平府
  • 全文[ PDF 0.0 KB ] 2018.5(4)  共有 236 人次浏览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