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冶父山志》史料价值述略
- [摘要]《冶父山志》是“百年诗坛地魁星”陈诗撰著的一部重要山志文献,全面系统地展示了民国以前冶父山及其宗教发展概况。该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对宗教史、文学史、环境灾害史的研究皆有裨益。
- 作者:安 君
-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 关键词:《冶父山志》 陈诗 禅宗 史料价值
- 全文[ PDF 0.0 KB ] 2016.3(12) 共有 2 人次浏览
|
|
- 论清代徽州府县志的纂修特点
- [摘要]清代徽州府县志的纂修数量与质量都取得较大成就,志书主修与主纂者文化素养较高,其中进士出身者较多,部分非进士出身者文史素养亦不在进士之下。纂修者多认为志源于史,为史之支流,或互为表里。实践中,他们多以“史笔”修志,尤其注重“信今传后”,审异同,辨遗误,以增强志书的可信度,考证的内容广泛分布于志书各卷或子目之中。徽州府县志纂修者还明确提出“隐恶扬善”的修志倾向,为名宦、乡贤、孝子、节妇、乡善、义行等楷模树碑立传,表现出“隐恶而不虚美”的特点。这使得清代徽州府县志真实保存了更多徽州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信息...
- 作者:熊帝兵
- 作者单位:安徽淮北师范大学滨湖校区历史与社会学院
- 关键词:清代 徽州 方志纂修 方志学
- 全文[ PDF 0.0 KB ] 2016.3(9) 共有 2 人次浏览
|
|
- 略论民国《宜章县志》的编纂及其特色
- [摘要]邓典谟是晚清湖南省宜章县最后一位举人,他与民国著名政治家谭延闿是挚友和故交,中共早期工人运动著名领导人邓中夏是其爱子。邓典谟在中年痛失爱子的情况下,回到家乡,闭门修志,历时5年,终于纂成民国《宜章县志》。该志资料翔实、序录增色,内容丰富、可读性强,体例得当、体裁多样,时代特色、政治特色鲜明,堪称同代志书的典范。
- 作者:詹利萍
- 作者单位: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
- 关键词:邓典谟 宜章县志
- 全文[ PDF 0.0 KB ] 2016.3(12) 共有 2 人次浏览
|
|
|
|
|
|
- 清代云南地方志所载方言概说
- [摘要]清代云南地方志数量丰富,门类繁多,其间方言材料不少。就分布而论,各志所载方言形式不一、多寡不均,或集中于方言、民俗、种人、物产、市肆、杂异专栏,或分散于其余各处;就类型而论,各志所载方言,归结起来,主要有名物、特殊地名、民俗、称谓4种。清代云南方志所载方言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相关研究零散而少见。
- 作者:乔立智
-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文传学院
- 关键词:清代云南 地方志 方言
- 全文[ PDF 0.0 KB ] 2016.3(12) 共有 2 人次浏览
|
|
- 咸淳《临安志》中《夷坚志》佚文辑校
- [摘要]南宋洪迈《夷坚志》自元明以来已散佚过半,近一个世纪以来不少学者从各种典籍中钩沉辑佚300余则。笔者在道光庚寅(1830)刊本咸淳《临安志》中发现了31则《夷坚志》文字,其中有7则文字未被中华书局版何卓点校本《夷坚志》收录,当属洪迈原著佚文。
- 作者:许勇强 邓 雷
- 作者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 关键词:《夷坚志》 咸淳《临安志》 佚文
- 全文[ PDF 0.0 KB ] 2016.3(9) 共有 2 人次浏览
|
|
- 天一阁藏明代《香泉志》述论
- [摘要]《香泉志》为天一阁藏明代专门志之一,由于《明史·艺文志》和1985年中科院天文台主编《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均未收录,学界关注较少。该志以汇编的形式,将宋明时期文人士大夫关于和州香泉的诗歌及游记辑录成册,很多篇目为后世文献所未收录,对研究明代专门志编纂有着较高的学术价值,也为研究宋明时期诗歌发展提供了宝贵素材。
- 作者:江 亚
- 作者单位:闽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 关键词:《香泉志》 胡永成 价值
- 全文[ PDF 0.0 KB ] 2016.3(5) 共有 2 人次浏览
|
|
- 乾隆《丽江府志略》考述
- [摘要]完成于清乾隆八年(1743)的乾隆《丽江府志略》,是丽江第一部官修志书。乾隆《丽江府志略》以万咸燕《雪山外史》为底本,而《雪山外史》实为万咸燕亲见亲闻、实地调查及查阅史志著作、档册、碑刻资料所得。乾隆《丽江府志略》的资料主要来自4个方面:一是实地调查,二是档册,三是史志著作,四是碑刻资料。由于该书有较多的资料来自档册、实地调查和碑刻,故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 作者:孙 虹
-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关键词:乾隆《丽江府志略》 《雪山外史》 万咸燕 管学宣
- 全文[ PDF 0.0 KB ] 2016.3(5) 共有 2 人次浏览
|
|
- 国家图书馆藏《河北地理杂抄》小议
- [摘要]国家图书馆藏《河北地理杂抄》已影印出版。经考证,该书实为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之节抄本。由于时代条件所限,类似的文献著录错误或不当并不止此一例,且不限于国家图书馆。《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明确指出要“深入开展旧志整理工作”。而旧志整理的第一步就是单种志书的考订,重视单种志书的考订是旧志整理工作良性发展的前提。
- 作者:张毅
- 作者单位:国家图书馆古籍馆
- 关键词:《河北地理杂抄》《天下郡国利病书》《永嘉县志》旧志整理
- 全文[ PDF 0.0 KB ] 2016.3(9) 共有 2 人次浏览
|
|
- 百年来甘肃方志整理与研究状况综述
- [摘要]百年来,甘肃方志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地域特色明显,但也有不足之处。总体来看,甘肃方志的研究局限于通志研究、方志稽考、佚志辑校、方志名家研究、敦煌地志和个别州县志研究上。以敦煌图经为主的敦煌地志研究热情较高,而甘肃其他州县志的研究有点薄弱;辑佚方面也没有较全面的整理专著问世。因此,甘肃方志的整理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 作者:赵兰香
- 作者单位: 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
- 关键词:甘肃 方志研究 综述
- 全文[ PDF 0.0 KB ] 2016.3(10) 共有 2 人次浏览
|
|
- 《折克行神道碑》补释——兼论《府谷县志·两种》墓志点校错讹
- [摘要]折克行是北宋府州折家将优秀代表人物,其神道碑文被记入最早的几版《府谷县志》。1976年,其神道碑出土面世,碑文与拓片今俱存。《府谷县志·两种》在点校《折克行神道碑》时,没有采用考古学家早已发布的碑文内容,也没有进一步对证现存碑林博物馆的神道碑,不仅沿袭了旧志中的诸多错误,且在点校时出现了多处错抄错录、漏抄错点问题。笔者拟用现存神道碑文对以上问题进行纠正。
- 作者:高建国
-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陕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 关键词:《府谷县志》 折克行 错抄错录 漏抄错点
- 全文[ PDF 0.0 KB ] 2016.3(9) 共有 2 人次浏览
|
|
- 清代方志与笔记体小说——以清代前四朝官修方志为中心的考察
- [摘要]方志具有区域性、实录性、文学性三种属性,在表现方志文学性的诸种体裁里,笔记体小说也占有一定的位置。方志中笔记体小说以“丛谈”的形式出现,成书方式主要在于辑录他书、因袭旧志以及采录民间话语三种,题材上则以志怪与轶事为主。作为方志文学的重要载体,“丛谈”类笔记体小说应在新方志的编纂中保留适当的位置。
- 作者:宋世瑞
-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 关键词:方志笔记体小说民 丛谈
- 全文[ PDF 0.0 KB ] 2016.3(11) 共有 2 人次浏览
|
|
- 关于刘欣期《交州记》辑佚的几个问题
- [摘要]刘欣期《交州记》是六朝时期岭南地区较为重要的志书,遗憾的是该书早已散佚,仅见于唐宋以来诸书所引的佚文。明清时期开始出现辑本,可以窥见刘书概貌一二,但由于辑佚工作的复杂,刘书至今还有些问题需要说明。通过对刘欣期其人、《交州记》同名异书以及《交州记》各辑本辑文的考证,可以完善刘欣期《交州记》全貌,为研究岭南地区的历史、文化、经济等提供更为翔实的资料。
- 作者:杨恒平
-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 关键词:刘欣期 《交州记 》辑佚
- 全文[ PDF 0.0 KB ] 2016.3(1) 共有 2 人次浏览
|
|
- 京杭运河沿线驿站与运河关系初探——以地方志资料为中心的考察
- [摘要]运河沿线驿站依靠运河驿道而存在,不属于运河系统,却与运河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运河不可或缺的部分。京杭运河沿线驿站的设置完全依赖运河河道的畅通或改道与否。驿站处在繁忙的京杭运河沿线,驿务繁忙,受政府重视程度也较高。明中期以前,运河沿线驿站与递运所相互配合,减轻了驿站的负担。其后,递运所多被废除,驿务更加繁重,当地政府不停地佥派驿夫,严重影响了正常农业生产。同时,驿站也是文化交流的中转站。
- 作者:王春花
-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 关键词:京杭运河沿线 驿站 地方志
- 全文[ PDF 0.0 KB ] 2016.3(3) 共有 2 人次浏览
|
|
|
|
- 中华书局版《元和郡县图志》点校疑误
- [摘要]根据《新唐书·方镇表》《旧唐书·马燧传》等记载,贺次君点校中华书局版《元和郡县图志》“建中年间,河中节度使马燧权移州于马邑县焉”之“河中”当作“河东”。贺次君在《元和郡县图志》之《校勘记》中,怀疑“贞观十四年,废虞州,解县属河中府”、永乐县“贞观八年改属河中府”之“河中府”为误书,笔者通过分析古籍中以后称前的情况,揆以李吉甫对河中府沿革记载清楚的史实,认为误书说有失允当。
- 作者:刘振刚
-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关键词:《元和郡县图志》 河中节度 使河中府
- 全文[ PDF 0.0 KB ] 2016.3(1) 共有 2 人次浏览
|
|
- 1949年以来安徽旧志整理与研究综述
- [摘要]安徽旧方志是研究安徽省情、地情及相关问题的重要文献资料。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安徽旧志的整理与研究工作受到国内特别是安徽学者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出版、发表了一批有学术价值的整理与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为进一步研究安徽旧方志,深入发掘蕴藏其间的历史文化价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这一领域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思考。回顾和总结学界的研究状况,有利于今后的研究在更高层面上获得发展。?
- 作者:张安东
- 作者单位:巢湖学院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 关键词:安徽 旧志整理 综述
- 全文[ PDF 0.0 KB ] 2016.3(8) 共有 2 人次浏览
|
|
- 艺文志近体诗“依律辨误”例说——以甘肃张掖方志为例
- [摘要]近几十年来新修方志和整理校点出版的古旧方志中收录的近体诗,存在许多文字讹误。这些讹误可以运用格律知识予以辨识,并通过相关文献进一步查证落实。本文从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试作举例和归纳,以期为第二轮修志的编辑及审读工作提供一些借鉴,也为旧志整理校勘和使用提供点滴助益。
- 作者:何茂活
- 作者单位:河西学院文学院
- 关键词:艺文志 近体诗 依律辨误
- 全文[ PDF 0.0 KB ] 2016.3(1) 共有 3 人次浏览
|
|
- 方志中的金石类目方志中的金石类目——以《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为考察中心
- [摘要]金石类目作为方志的重要内容之一,或单设《金石》《碑碣》,或附记于《艺文》《古迹》《舆地》《方舆》《疆域》等目中。方志金石类目或金石合编,或仅录石刻,并按时代先后及地域进行编排,有着与专门金石志不同的编纂特点。方志金石类目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而且还有很大的现实价值。
- 作者:孟凡港
-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关键词:方志 金石类目 编纂特点 价值
- 全文[ PDF 0.0 KB ] 2016.3(3) 共有 3 人次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