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年报资料的审查与验收对比分析——以广东15家省级行业协会2012年年报资料为例
  • [摘要]2012年广东全面推行地方志资料年报工作,同时,在全国率先开展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向行业协会购买地方志年报资料的工作,以期搜集一些政府部门无法提供的行业资料。这对地方志工作的报送单位是一种突破,这种新的地方志资料的搜集方式,在全国也是首创。广东省向15家省级行业协会购买的2012年的年报资料,将行业协会报送的年报资料的初稿和完稿的质量进行对比,分析其主要优点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下一步做好地方志资料年报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建议。
  • 作者:刘  珂
  • 作者单位:广东省地方志办公室
  • 关键词:地方志 年报资料 行业协会
  • 全文[ PDF 0.0 KB ] 2015.2(10)  共有 2 人次浏览
  •  盛世修志助力中国梦
  • [摘要]
  •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王伟光            
  • 作者单位:
  • 关键词:
  • 全文[ PDF 0.0 KB ] 2015.2(9)  共有 192 人次浏览
  • 志书经济部类要写人——读《史记·平准书》有感?
  • [摘要]《史记·平准书》对当代方志经济部类撰写有着重要启示。方志经济部类的撰写要克服见物不见人的弊病,要写好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以事系人是该部类写人的主要方法。以事系人也能写出人物的鲜明形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历史性突破和发展,给新一轮方志纂修尤其经济部类的撰写提供了新的资料和新的课题,要学习《史记·平准书》的做法,勇于实践,多出方志精品。
  • 作者:李  明  李大晋
  • 作者单位:山东省蒙阴县史志办公室
  • 关键词:《史记·平准书》 经济部类 记人
  • 全文[ PDF 0.0 KB ] 2015.2(10)  共有 2 人次浏览
  • 从道光《平远州志》看晚清贵州艺文志的儒学色彩——兼论史学与儒学之互动
  • [摘要]道光《平远州志》采录的诗文,篇篇关涉风化政教,儒家思想十分浓郁。其中的儒学内涵主要包括要求遵守祖宗制度与天子礼法;发挥臣子守土之责;阳明心学良知;风雅批判精神;儒家风教思想与礼教以及对孔子的尊崇等。道光《平远州志》是在乾隆《平远州志》基础上增删而成,通过对比二者《艺文志》,可以发现道光《平远州志》采录诗文标准的儒学化倾向是十分自觉而强烈的,充分体现了儒学发展对方志编纂之影响。其成因,当在于近代动乱频仍、国力衰微,清王朝试图通过加强儒学束缚以维系其统治,风潮所至波及西南贵州史学领域。
  • 作者:谭德兴
  •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 关键词:近代 平远州志 艺文志 儒学 史学
  • 全文[ PDF 0.0 KB ] 2015.2(10)  共有 2 人次浏览
  • 试论地域文化入志的几个问题
  • [摘要]地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志应该全面系统记载的重要内容。要准确理解地域文化的概念、类型及构成要素,并从基础功能层面和衍生扩展层面两个维度去深刻认识地域文化入志的意义、价值。而记载地域文化的方法和路径有:全面分析地域文化情况,找准主要特点;兼顾地域性、文化性与可操作性,制定好志书篇目;深挖细掘,打好志书资料基础。
  • 作者:刘益龄
  • 作者单位:山东省地方志办公室
  • 关键词:地方志 地域文化 价值意义 方法路径
  • 全文[ PDF 0.0 KB ] 2015.2(9)  共有 2 人次浏览
  • 浅谈公众社区史的编写
  • [摘要]社区是社会公众生活的区域,社区史是最值得重视的。社区史可以凸显小共同体建构,公众社区史是公众的历史。“大家来写村史”解决了书写对象与参与者的民众性问题,但没有从体裁上保证人人进入历史书写。村史的“大历史”缺陷,可以借族谱的“小历史”精神来弥补。可考虑编纂村志、村史、族谱三结合的综合体村民史模式。大家来写村史,村民人人可以成为书写对象,不再只写政府与名人;人人参与写作,不再只是一部分人参与。村志、村史、家谱三足鼎立,村落历史的记录将会更全面。
  • 作者:钱茂伟
  •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 关键词:公众史学 村志 村民史 族谱 公众社区史
  • 全文[ PDF 0.0 KB ] 2015.2(9)  共有 2 人次浏览
  • 旧志整理述论旧志整理述论
  • [摘要]:旧志整理这项工作的内容包括资源普查,编制目录、提要、索引,影印出版,校勘、标点、注释、翻译,辑佚,专题资料汇编,数字化建设,等等。长期以来,旧志整理工作成就斐然。旧志记载各地自然与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内容包罗万象,又有鲜明的地方性,整理难度很大,需要深厚的古文献素养与考证技能。进一步提高旧志整理质量,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旧志整理研究队伍,不断完善旧志整理的质量保障机制。
  • 作者:鲍永军
  •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历史系
  • 关键词:旧志整理 成就 提高质量
  • 全文[ PDF 0.0 KB ] 2015.2(10)  共有 2 人次浏览
  • 志书自然地理部类的编纂探讨
  • [摘要]重新辨析志书自然地理部类的编纂问题,进一步探索其科学化、规范化的途径,是摆在地方志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从编纂学角度来看,志书地理部类大抵包括行政建置、辖区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人口状况、环境保护等。第二轮修志要进一步更新和强化自然地理观念,尤其是在城市自然环境记载方面,必须充分考虑人为干扰对自然环境条件的实际影响。
  • 作者:张世民
  • 作者单位: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
  • 关键词:自然地理部类 自然环境 地方志
  • 全文[ PDF 0.0 KB ] 2015.2(8)  共有 2 人次浏览
  • 加强江西书院文化的保护利用
  • [摘要]江西有书院近2000所,占全国书院的1/4强,居各省之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全国书院发展的中心地区,在中国书院史上独领风骚,对我国古代教育和学术文化的发展以及书院建筑体系的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省书院现仅存170多所,虽然在保护、研究、利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 作者:朱  虹
  • 作者单位:江西省人民政府
  • 关键词:江西书院 白鹿洞书院 书院文化
  • 全文[ PDF 0.0 KB ] 2015.2(10)  共有 2 人次浏览
  • 方志馆建设面面观方志馆建设面面观
  • [摘要]伴随着新时期全国地方志事业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各地方志馆建设方兴未艾,从设计理念到建筑规模,从内容布展到服务创新,可谓亮点频出、精彩纷呈。方志馆已成为全国地方志系统展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平台,也是当代中国地方志事业全面发展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
  • 作者:潘捷军
  • 作者单位: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
  • 关键词:方志馆 建设发展 现状展示
  • 全文[ PDF 0.0 KB ] 2015.2(9)  共有 4 人次浏览
  • 浅谈宗教志的编纂——从北京、青海两部宗教志的比较谈起?
  • [摘要]编纂宗教志是一项政治性很强、难度高的工作,应高度重视、谨慎编修。从志书规模、宗教志的定位、宗教政策、宗教内容记述处理等方面,对《北京志·宗教志》和《青海省志·宗教志》进行比较,能收获编纂宗教志的几点启示:一是认真编好宗教志,事关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二是在编纂第二轮宗教志时,应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明确记载对象、规范记述要素等。
  • 作者:李泰年
  • 作者单位:青海省地方志办公室
  • 关键词:关键词:《北京志·宗教志》《青海省志·宗教志》宗教志
  • 全文[ PDF 0.0 KB ] 2015.2(8)  共有 2 人次浏览
  • 论志书编纂应科学把握略同
  • [摘要]略同是在编修地方志中,要简略记述雷同的事物。在修志实践中通过略同,使有些志书得以“瘦身”,但也可能导致部分志书资料性大大降低。志书作用的发挥有地域性,党政领导要了解地情、作决策、指导工作首先要参考的是本地志书。同时,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都高度一致,各地雷同的事物太多,如果在修志时把雷同的事物都简略记述或不记,会造成志书缺项,降低其资料性。志书在略同时,与记述主体有密切联系的事物一般不能简略记述或省略不记;相同事物中,具有本地特色的不能省略不记。
  • 作者:徐艳
  • 作者单位:山东省沂水县史志办公室
  • 关键词:地方志 专书内容 详特略同
  • 全文[ PDF 0.0 KB ] 2015.2(8)  共有 2 人次浏览
  • 万历《山西通志》纂修与版本考略
  • [摘要]万历《山西通志》由于作者佚名,原序不存,其纂修过程及版本源流问题成为方志学界一大疑案。新发现的材料证实:此书由李维桢、范弘嗣、邢大道、阎重光等编纂,山西巡抚李景元、魏养蒙、樊东谟、吴仁度相继监修。纂修始于万历三十四年,万历四十二年至四十三年之间成书并刊印。万历初刻本的大部分内容依然保留在现存的两个残佚本中。通行的全帙本由巡按山西御史祝徽在崇祯二年用万历旧版重印,并补写序文,残佚本卷二十二、三十及卷二十五中的两页即据此本补刻重印。
  • 作者:王卯根
  • 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南校区文学院
  • 关键词:万历《山西通志》 纂修人员 版本源流
  • 全文[ PDF 0.0 KB ] 2015.2(8)  共有 2 人次浏览
  • 名鉴诞生的困境与出路
  • [摘要]长期以来,年鉴编纂存在一些问题,诸如教条式思维、保守式继承、封闭式交流、自圆其说式发展等。年鉴文化发展离不开史志鉴文化环境,今天的年鉴编纂工作受到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以及自身不足的限制。名鉴诞生的出路是做到编纂思想、技术、质量与民族特色上的突破,注重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编研结合之路。
  • 作者:吕鲜林
  • 作者单位: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年鉴处
  • 关键词:年鉴编纂 名鉴 困境 出路
  • 全文[ PDF 0.0 KB ] 2015.2(8)  共有 119 人次浏览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