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民营经济发展的方志阐释——基于《温州市志》等志书关于民营经济的记述
  • [摘要]温州民营经济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样本”,“温州模式”集中体现了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经验。新方志对民营经济发展予以丰富记述,两部《温州市志》及有关志书全面、客观、多层次记述民营经济的发展,对民营经济发展历程、各领域发展和“温州模式”的内涵进行了详细记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精神的力量,总结升华“温州精神”提炼而成“浙江精神”,为民营经济及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铸魂赋能。新方志关于民营经济的记述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成和现代国家意识的成功构建。
  • 作者:吕克军  汤  敏
  • 作者单位: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
  • 关键词:民营经济 地方志《温州市志》 精神赋能
  • 全文[ PDF 1130465.0 KB ] 2024.11(1)  共有 234 人次浏览
  • 省级林业志篇目设计研究
  • [摘要]以两轮编修、三种分类省级林业志为研究对象,对其篇目设计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其编修趋势:分类更加科学宏观,编修更趋向省级通志。但目前省级林业志篇目设置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完整性”与“冗余性”问题、“逻辑先后”与“时间先后”问题、分类标准不一问题,因此需要从不同方面对其进行改进创新。
  • 作者:王文奇  梅运田
  •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改司
  • 关键词:省志 新方志 林业志 篇目
  • 全文[ PDF 1128486.0 KB ] 2024.11(2)  共有 59 人次浏览
  • 关于志书编纂中史料处理的几个问题——以编纂《浙江通志·海塘专志》为例
  • [摘要]编纂志书选用的史料要求必须真实、准确,并具有代表性、权威性。笔者在编纂志书考证史料时,发现有些古代不同的志书在记载同一事件的数据、涉事人名、官职、地名、纪事年代、史料版本等方面各有千秋,难以取舍。今以编纂《浙江通志·海塘专志》为例,史料处理的具体做法是史料的追根溯源,竭力找到资料的源头;人名的寻根问祖,追寻人物故乡的志书;官职的旁征博引,查询人物官职的变迁;地名的历史演变,探索地名的赓续沿革;事件的因事系人,厘清事件与人的关系。关键词:《浙江通志·海塘专志》史料考证
  • 作者:
    李永和  王  申
  • 作者单位: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 关键词:《浙江通志·海塘专志》 史料 考证
  • 全文[ PDF 1351576.0 KB ] 2024.11(1)  共有 227 人次浏览
  • 当代藏传寺院志书的编纂历程及价值体现
  • [摘要]在传统方志谱系中,藏传寺院志书存量不少,但长期被忽视,汉、藏寺志几无交流。改革开放后,藏文藏传寺院志书大量编纂出版,一批寺志翻译成汉文,汉文藏传寺院志书也陆续推出,汉、藏寺志的编修经历双轨并行到如今交流互鉴。当代汉、藏共修的藏传寺院志书不仅是藏传佛教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更是中国寺院文献发展的重要历史实践。这一历史实践印证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不断发展、丰富的过程。
  • 作者:黄  伟
  •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
  • 关键词:当代 藏传寺院 寺志 编纂 价值
  • 全文[ PDF 1078297.0 KB ] 2024.11(2)  共有 65 人次浏览
  • 历代方志中文庙史料的类型及其学术价值
  • [摘要]方志是保存各地文庙史料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文献形式。方志中的文庙史料,主要有文庙图、庙制文献、庙祀文献及文庙碑记4种类型,对研究文庙的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中,历代古方志中的文庙图、庙制文献对了解各地文庙的地理位置、庙学布局、建筑形制等,文庙祭祀文献对了解各地文庙祭祀中的奉祀人物以及祭礼、祭乐、祭品、祭器等,文庙碑记文献对了解文庙兴起、扩建、重修及其运营情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全面系统地整理历代古方志中的文庙史料,对整体把握文庙在全国的地理分布及古代儒学传播与儒学教育,以及文庙建...
  • 作者:王培峰  石  风
  •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
  • 关键词:方志 文庙 史料整理 儒学传播
  • 全文[ PDF 1341531.0 KB ] 2024.11(1)  共有 272 人次浏览
  • 六朝“异物志”科学价值论述
  • [摘要]六朝时期,人们在边地实践活动中积累大量自然科学知识。彼时各类科技著作也集中诞生,构建起了“中心”对“边地”的知识型认知。其中尤以六朝“异物志”最具代表性,它们跳出数术和训诂思维模式下的观物方式,开启科学观物模式。六朝“异物志”承载起中古时期介绍新增自然科学知识的时代使命。本文从记录新知生物的地理分布样态、记录新知生物种类的丰富性、清晰的知识归类思维和超前的科学认知水平4个方面,论述六朝“异物志”的科学价值。最后,通过梳理六朝“异物志”所载知识在后世的承袭与散播,考察此类著作对中国古代博物之学的特...
  • 作者:郁冲聪
  •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 关键词:六朝 异物志 科学价值
  • 全文[ PDF 2281445.0 KB ] 2024.11(2)  共有 54 人次浏览
  • 众寺合志与一寺为志——寺志种类演变蠡测
  • [摘要]佛教寺志种类的发展有一个演变过程。寺志发端于南北朝时期,早期唯有众寺合志,即将某一区域(时期)之众寺合于一志中进行记述,包括一城之寺合志及稍后之一山之寺合志,乃至断代的全国(其后有地域性的)寺院合志。明代出现一寺一志,与众寺合志并存,延续至今。在佛教寺志发展史上,明代成为一寺之志出现及与众寺合志并存之转折时期。其内因在于法脉地位及寺产经济对寺院自身书写重要性之凸显,外因则在方志体裁的发展。新时代编修众寺合志重兴,在编修形式与志书内容上均有新的变化,从这一侧面也显示了志书编修与时俱进的发展规律。
  • 作者:陈泽泓
  • 作者单位: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 关键词:寺志 演变 梗概
  • 全文[ PDF 1523392.0 KB ] 2024.11(1)  共有 210 人次浏览
  • 方志中的藩王:明代河南各府志藩封类目的增设与演变
  • [摘要]明代河南各府志的编修,受到《一统志》及省志的影响,在宗藩势力的参与下,对治域内的藩王势力进行记载,并在志书体例类目中得以具体体现。各府志因地制宜,就藩封势力的如何叙述问题分别选择明确、模糊和搁置3种,明确者设置藩封类目,搁置者不去记载,而模糊者则选择封建志、表以及王府、王庄的过渡形式。藩封类目是由中央到地方各级的方志编纂权力和影响力的体现,其在藩封省份的地方志书中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具有普遍性。这一体例创设,是我国明代地方志编纂过程中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
  • 作者:薛镕春
  •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 关键词:明代地方志 方志体例 万历《开封府志》 河南地方志
  • 全文[ PDF 1196878.0 KB ] 2024.11(2)  共有 53 人次浏览
  • 明代《南京尚宝司志》编纂研究
  • [摘要]现藏于南京图书馆的孤本《南京尚宝司志》,是明代南京尚宝司的官署志,成书于天启三年仲夏。该书倡修者系南京尚宝司卿傅宗皋,实际执笔者为南京国子监监生潘焕宿。《南京尚宝司志》编修的缘起,与万历、泰昌两朝实录的史料搜集暨纂修官董其昌的奉旨南行有关。《南京尚宝司志》通过对《大明会典》等典制文献的重新组织,建构了围绕尚宝司职掌的明代朝廷征信之物的知识体系。编纂人员的选聘和参考资料的来源则体现出修志过程中官、私两方面人力、物力的协作。
  • 作者:陈奕婷
  • 作者单位: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
  • 关键词:南京尚宝司志 官署志 方志编纂 尚宝司
  • 全文[ PDF 2650456.0 KB ] 2024.11(1)  共有 201 人次浏览
  • 缘起、修纂与传播:万历《蒲台志》的生命史蠡测
  • [摘要]作为现存最早的蒲台县志,万历《蒲台志》是邑人王尔彦传承地方文献的使命感和知县李时芳自觉修志责任感的产物。它的修纂跨越26年,经历从私修到官修的性质转变。是志刊行后流传近百年,在此后60多年中的某个时间点“失传”;其核心读者群包括上级部门的官员、知县的友人和继任者,以及了解当地情况的士人。作为私人修纂而后得到官方支持的方志,是志确立了蒲台县志的结构,在人口、马政和乡约等方面记录蒲台县历史的同时反映了明朝历史的特点,但也存在条目归属有待优化、部分内容有待考订和收录条目失于审慎等不足之处。
  • 作者:李沈阳
  • 作者单位:山东航空学院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所
  • 关键词:万历《蒲台志》 缘起 修纂 传播 生命史
  • 全文[ PDF 1311501.0 KB ] 2024.11(2)  共有 42 人次浏览
  • 清代修志者的神前盟誓活动及其动因
  • [摘要]编修方志是中国古代地方社会的重大事件。清代修志者在地方志的编修过程中普遍会在城隍庙等处举行神前盟誓活动。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有二:一是利用神明的“无所不能”对修志者的行为进行监督和震慑;二是凭借神明的权威为修志者作保,展示公正、取信乡里并最大限度地预防非议和不满。清代修志者用盟誓的方式建构了以神明为中介沟通修志者与乡里士绅的有效机制,用朴素的方法实现自我监督和自证“清白”,进而保证修志活动顺利进行。
  • 作者:何沛东
  •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关键词:清代 修志者 盟誓 公心直笔 自证公允
  • 全文[ PDF 1932617.0 KB ] 2024.11(1)  共有 173 人次浏览
  • 方志所见宋代书院文献论析
  • [摘要]宋代书院文献的整理与辨析是宋代书院研究的重要基础。宋代书院文献包括书院志、记、诗、赋、奏议、状疏等多种类型。除了传统文集、正史、杂史、笔记等史料,方志是更值得进一步发掘整理的文献,然而其中有不少书院记因作者等信息佚失而未被发现。宋代无书院志传世,笔者通过辑考方志,可得4种书院志,由此可窥其概貌。有观点认为宋代书院文献中唯有宋人书写的文献方为可靠史料,事实上亦有宋代史料误而明代方志等记载准确的现象,且历代方志中关于书院文献存在编纂因循相袭、多条路径传衍等特点,多有后世方志较前代更为详细之案例,因此...
  • 作者:刘向培
  •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关键词:宋代书院 方志 书院文献 书院志
  • 全文[ PDF 1814267.0 KB ] 2024.11(2)  共有 43 人次浏览
  • 元代庄浪路建置考——从甘肃的两个庄浪地名谈起
  • [摘要]元代庄浪路有两个,先后设于甘肃行省和陕西行省,是造成今甘肃境内有两个庄浪地名的直接历史原因。元代甘肃行省庄浪路辖境含括庄浪河流域及黄河以南部分地域,在划隶陕西行省时,以黄河为界作了分割,黄河以北属甘肃行省管辖,以南则并入陕西行省兰、会诸州。陕西行省庄浪路虽因甘肃行省庄浪路而设,但是辖境却与后者不同,主要在包括泾、邠、静宁等地的陇山左右,属于新组建的路级机构,其形成与关陕的察合台系势力有关。庄浪路的建置承袭自西夏卓啰和南监军司,其建置变化牵动陕、甘两行省边界的变动,这种变动在宋夏、金夏疆界的变迁中...
  • 作者:陈建军
  • 作者单位:甘肃省博物馆
  • 关键词:元代庄浪路 西夏卓啰和南监军司 甘肃行省 陕西行省 察合台系
  • 全文[ PDF 2699570.0 KB ] 2024.11(2)  共有 45 人次浏览
  • 明代北京地方学校建设与人员情况考述——以方志资料为中心
  • [摘要]明代北京地方学校建设较为全面,域内府州县学全覆盖,另建有卫学、武学、阴阳学、医学、社学、书院等学校,少量为前代遗留,多数为明代创建。府州县学的建设较为完备,且多有重修;其他学校规模较小,存废杂陈。顺天府学教官和生员人数多于外府,州县学有训导缺员的情况,监生和岁贡生占教官的主体,夫役在万历时普遍被革除。阴阳学、医学、社学曾普遍设置,但发展较差。书院建设处于全国较低水平。万历时期是北京地区学校发展的最高峰,各类学校的新建与重修在体现明代教育布局的同时,也反映出各类官员与地方社会各群体共同联动,推进地...
  • 作者:王韧洁
  • 作者单位:北京市方志馆
  • 关键词:明代 北京 学校 儒学 方志
  • 全文[ PDF 1889919.0 KB ] 2024.11(2)  共有 49 人次浏览
  • 地方志所见清代内蒙古的国家认同、边疆治理与文化交融
  • [摘要]清代内蒙古地方志的修纂是清王朝稳定边疆,将内蒙古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加强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修志者一方面高度肯定蒙古王公在内蒙古的作用,另一方面强调蒙古对清廷的臣服,宣传清朝统一内外蒙古的重要意义,以此体现清王朝在边疆地区的治理成就。同时,修志者还注重树立符合儒家伦理价值观的典型满蒙八旗人物形象,其中一些人物或参与地方治理受到人民爱戴,或符合忠孝仁义等传统美德。八旗烈女节妇等形象也得到了重视,有助于构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此外,修志者还注意到蒙古族和汉族在社会风俗方面的趋同,以及二者在文化和宗教上...
  • 作者:薛淇文
  •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蒙古历史学系
  • 关键词:清代内蒙古 地方志 国家认同 边疆治理 民族交融
  • 全文[ PDF 2547762.0 KB ] 2024.11(1)  共有 216 人次浏览
  • 清代狱田研究清代狱田研究——基于方志文献的考察
  • [摘要]狱田产生于宋代,元明清三代皆沿用,是历代用于解决监狱囚粮不足的重要补充方式。清代狱田主要来源于个人(包括官员、士绅)捐献或者官方出资购置,经营模式则沿用一般土地的出租方式,所收地租即充作囚粮和补充监狱办公经费。受时代影响,在具体经营管理中,狱田也存在一定问题,不断被侵蚀,故其发挥的实际效应并非特别重大。民国以后,因为近代监狱制度的改革需费孔亟,狱田被大量拍卖或改为他用,从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 作者:张  波  赵玉敏
  • 作者单位:泰山学院历史学院;中国人民警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关键词:清代 狱田 捐献 地租
  • 全文[ PDF 1561191.0 KB ] 2024.11(2)  共有 49 人次浏览
  • 论近代漂染业的层级式发展——以湖南地方志的纂修及其运用为中心
  • [摘要]:随着学术的繁荣发展和地方史研究重要性的凸显,地方史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地方志纂修及其运用均应当更加谨慎。笔者根据对比当今地方志编委会撰写的《湘潭市工业志》和民国时期编纂的《湖南实业志》,发现湖南染坊并非最早始于湘潭,而是始于乾隆年间的长沙,之后湖南各地漂染业得以较快发展。同时,在对比今人汇编《中国地方志经济资料汇编》收录1948年版的《醴陵县志》及其原版等地方志资料可知,收录的文献为“近始有醴商运往各埠销售”,而原版资料则为“迨民国初年乃有醴商自行漂染,运往各埠销售”。此外,综合其他地方志等相关资料可...
  • 作者:熊元彬
  •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 关键词:半殖民地工业特质 湖南 地方漂染 近代 发展
  • 全文[ PDF 1502681.0 KB ] 2024.11(1)  共有 180 人次浏览
  • 地名的语音形式与文字形式——也谈北京方志中的“双泉铺”与“双缐铺
  • [摘要]北京方志中有对近郊地名“双泉铺”的长期记录。这一地名来源于元代设置的急递铺“双泉铺”,明中叶后记载为“双缐铺”,清代又改回“双泉铺”,民国写作“双泉堡”。传统观点认为此地系元代手工业匠局机构“双缐局”。王毓蔺提出“元明北京历史语言变迁”与“明代官私对文字的读音记录差异”两个观点。从语言学角度出发,可以发现无论“双泉铺”的文字形式如何变化,其语音形式一直稳定,读作“双泉铺”。明代写作“双缐铺”是因为“泉”与“缐”字形相联系,书写者将其与元代“双缐局”联想了起来。研究旧志中的地名时,既不能盲目信从旧...
  • 作者:贾沈朱  宋华强
  •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 关键词:历史地名 双泉铺 双缐铺 双缐局
  • 全文[ PDF 1256972.0 KB ] 2024.11(2)  共有 44 人次浏览
  • “东陉关”究竟在哪里
  • [摘要]雁门关  东陉关  西陉关  峪口  胡峪
  • 作者:刘淮南
  • 作者单位:忻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 关键词:雁门关 东陉关 西陉关 峪口 胡峪
  • 全文[ PDF 769312.0 KB ] 2024.11(1)  共有 193 人次浏览
«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