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扶贫历程与扶贫志体例设计研究
  • [摘要]编纂扶贫志全方位记载中国扶贫开发事业,首先要全面梳理和精准研判中国扶贫开发事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准确把握各个阶段的工作中心和扶贫方式。由于各地的扶贫成效是经济增长带动、专项扶贫资金项目支持、社会帮扶综合作用的结果,各地的扶贫历程并不完全对应全国扶贫工作历史分期。因此,各地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根据本地的扶贫工作具体情况确立志书断限,创新体例结构,把握好形式与内容、横排与纵述、集中与分散、共性与个性等4个对立统一的基本原则,融全国扶贫大历史背景共性和突出本地扶贫工作的个性于一体,编纂具有鲜明时代特...
  • 作者:王丹林
  • 作者单位: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
  • 关键词:扶贫志 历程 体例设计 原则
  • 全文[ PDF 964830.0 KB ] 2023.10(5)  共有 206 人次浏览
  • 民营经济发展的方志阐释——基于《温州市志》等志书关于民营经济的记述
  • [摘要]温州民营经济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样本”,“温州模式”集中体现了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经验。新方志对民营经济发展予以丰富记述,两部《温州市志》及有关志书全面、客观、多层次记述民营经济的发展,对民营经济发展历程、各领域发展和“温州模式”的内涵进行了详细记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精神的力量,总结升华“温州精神”提炼而成“浙江精神”,为民营经济及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铸魂赋能。新方志关于民营经济的记述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成和现代国家意识的成功构建。
  • 作者:吕克军  汤  敏
  • 作者单位: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
  • 关键词:民营经济 地方志《温州市志》 精神赋能
  • 全文[ PDF 1130465.0 KB ] 2024.11(1)  共有 238 人次浏览
  • 略论重释方志中的地理信息
  • [摘要]对传统文献中的地理信息进行不断重释,是我国历史地理编纂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自汉晋以来已成大观。方志是历史上汇集地理资料最丰厚的文献之一,其中的信息浩如烟海。通过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些信息开展重释,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方志文献,梳理城市文脉的传承,将其中“沉睡”的文字化为今日可以多方面使用的资料,应用于现代经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对于实现修志为用这一方志基本目标,起到开山凿石的基础之功,这也是方志文化回应社会需求的必由之径。
  • 作者:张灵
  • 作者单位: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 关键词:重释 方志 地理信息
  • 全文[ PDF 1316166.0 KB ] 2023.10(5)  共有 141 人次浏览
  • 南中梵宇:成化《广州志》对珠三角佛教史料的书写与研究
  • [摘要]珠三角地区的方志修撰起步较晚,清代以前的广州府志皆残缺不全,成化《广州志》是除大德《南海志》残卷外,编撰较早,内容也最丰富的广州志书。其中有保存完整的《寺观》3卷,对成化以前珠三角佛寺记录颇为翔实,与此后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方志书写对佛寺漠视有着明显不同。这些文献记载本身符合当时珠三角真实的历史现状,是明中叶以前佛教笼罩珠三角人们的思维与观念的客观反映,显示出儒家文化未兴起之前,佛教对珠三角民众起着重要的教化作用。
  • 作者:杨宪钊
  • 作者单位:珠海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关键词:成化 《广州志》 佛寺 地域变迁
  • 全文[ PDF 1208819.0 KB ] 2023.10(5)  共有 193 人次浏览
  • 《宗规》十六条作者考辨
  • [摘要]《宗规》一卷,见收于《重定齐家宝要》《五种遗规·训俗遗规》《东听雨堂刊书·儒先训要十四种》等丛书,明万历以后各地众多宗族谱牒中亦全录或节录其文,作者有王士晋、何士晋等数种说法。经初步考证,王士晋为何人尚无定论,何士晋的任职、著作及家族情况亦未能提供其为《宗规》作者的直接证据。通过对陈宏谋《训俗遗规》与张文嘉《重定齐家宝要》时空视角的比较,结合上述考订,可基本断定《宗规》作者为明万历宜兴人何士晋,而王士晋的出现则多由陈宏谋讹误所致。
  • 作者:潘宁
  •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院
  • 关键词:《宗规》 王士晋 何士晋 范涞
  • 全文[ PDF 3383248.0 KB ] 2023.10(5)  共有 103 人次浏览
  • 方志版权意识的兴起与“修志姓氏”的设置
  • [摘要]明代正德年间,我国方志开始在卷内设置“修志姓氏”,这标志着方志版权意识的觉醒。万历时期,“修志姓氏”逐渐规范,我国的方志版权开始走向成熟。清代道光时期的方志开始在每卷内细述该卷的负责人员,征示着现代方志署名的先声。方志版权意识的兴起,是在方志学发展的基础上诞生的,伴随着士人对方志认识的加深,以及朝廷上下对修志的重视,署名越来越成为参修人员的迫切需求。
  • 作者:王志强
  • 作者单位:南昌师范学院江右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
  • 关键词:方志 修志姓氏 版权 方志学
  • 全文[ PDF 1113245.0 KB ] 2023.10(5)  共有 128 人次浏览
  • 故宫藏两种康熙内府抄本《大清一统志》考辨
  • [摘要]明代正德年间,我国方志开始在卷内设置“修志姓氏”,这标志着方志版权意识的觉醒。万历时期,“修志姓氏”逐渐规范,我国的方志版权开始走向成熟。清代道光时期的方志开始在每卷内细述该卷的负责人员,征示着现代方志署名的先声。方志版权意识的兴起,是在方志学发展的基础上诞生的,伴随着士人对方志认识的加深,以及朝廷上下对修志的重视,署名越来越成为参修人员的迫切需求。
  • 作者:杨国彭
  • 作者单位:故宫博物院图书馆
  • 关键词:康熙 大清一统志 徐乾学 韩菼
  • 全文[ PDF 1354747.0 KB ] 2023.10(5)  共有 78 人次浏览
  • 蔡襄《荔枝谱》中的地理叙事与方志话语
  • [摘要]北宋著名文臣蔡襄的《荔枝谱》是历史上第一部将荔枝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博物学著作,也是一部优秀的地方文献,体现了蔡襄的地理叙事和方志话语。但究其实,《荔枝谱》的文本形态并非标准的现代意义上的植物学著作,而是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博物学文本涵纳广阔的特质;在植物性状、分类等自然属性的归纳总结中寓含了深刻的闽西地理叙事与方志话语,是作为地方史文献的名物纪胜与家国情怀的高度融合,以特殊的复合文本的形式,于地方物华之中隐喻着作者的经世致用和情感波澜。
  • 作者:王莹
  •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关键词:蔡襄《荔枝谱》博物学 名物纪胜 地理叙事 方志话语
  • 全文[ PDF 1336379.0 KB ] 2023.10(5)  共有 115 人次浏览
  • 丰润县建制考辨丰润县建制考辨——以《大金蓟州玉田县永济务大天宫寺记》碑拓为据
  • [摘要]国家图书馆藏《大金蓟州玉田县永济务大天宫寺记》碑文拓片记述了天宫寺于辽、金两朝的建葺过程、内部构造与传承脉络,是研究天宫寺历史及丰润县建制变迁、职宦学官、越支盐场、丰闰仓与丰润站沿革的重要史料,既可补《金史》《元史》之阙,亦可纠隆庆、康熙、乾隆、光绪四朝《丰润县志》之偏,史学和方志学价值较高。
  • 作者:谭天枢
  •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 关键词:大天宫寺 永济务《丰润县志》越支盐场 丰闰仓 丰润站
  • 全文[ PDF 2457907.0 KB ] 2023.10(5)  共有 110 人次浏览
  • 明代两淮盐区天赐场置废始末考论——以地方志资料为中心
  • [摘要]明代两淮盐区天赐场置废时间在各方志中记载不一,相关史料信息又与两浙崇明天赐场混淆,致使诸多研究引用讹文。现通过考证,否定成化年间置两浙崇明天赐场之说,确认实际所置为两淮天赐场,并进一步指出两淮天赐场始置于成化七年,奏革于正德十三年,该场的设立是为了在两淮盐业日益萧条的境况下增加盐产,裁场则受商困、课乏、丁少等因素的驱动。
  • 作者:
    徐应桃  张晓绿
  •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 关键词:两淮盐区 天赐场 兴置 奏革
  • 全文[ PDF 1639352.0 KB ] 2023.10(5)  共有 85 人次浏览
  • 晚唐行交州海门镇址新探
  • [摘要]唐懿宗咸通四年至七年,随着交州陷落,朝廷于海门镇置行交州、安南都护府作为南征安南的军事指挥中心、后勤补给基地。关于行交州海门镇址,自宋以降,学界有博白东南说、越南海防说、博白西南说、合浦县濒海说4种观点,诸说存在若干值得商榷之处。通过梳理置行交州海门镇前后史实,并结合《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崇祯《廉州府志》等关于宋初廉州迁治与太平军相关记载,笔者判断行交州海门镇与太平军海门镇同址,推测当位于今合浦县文昌塔至党江镇倒流村之间平坦地带。作为马援故道上重要节点的海门,在宋初廉州治所由旧州、长沙场、...
  • 作者:郭超
  •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
  • 关键词:晚唐 行交州海门镇 太平军 崇祯《廉州府志》
  • 全文[ PDF 1350274.0 KB ] 2023.10(4)  共有 184 人次浏览
  • 清代云南永北地区行政区划与管理体制演变
  • [摘要]清代云南永北地区历经多次政区变动,设置华坪县反映出直隶厅过渡型政区向正式政区转变的趋势。梳理清代永北地区行政区划变迁过程,探讨汉、藏、纳西与傈僳等多民族杂居区域的管理体制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国家政策、军事驻防体系、贸易监管、土司制度弊端与西方殖民势力入侵是永北行政区划变迁的动力机制。永北地区行政管理体制是以流官为主、土司为辅的二元管理体系,具有户籍分类性与赋役征收差异性的双结构管理特征。
  • 作者:余华
  •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关键词:清代 永北地区 行政区划 管理体制
  • 全文[ PDF 1341190.0 KB ] 2023.10(5)  共有 233 人次浏览
  • 误读、空白与隐讳:唐宋庐州“修城”的回溯性考察及其历史书写——以地方志资料为中心
  • [摘要]唐宋是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变革时期,从唐朝的大一统到两宋的南北分据,庐州作为一个地方城市,城池修建异彩纷呈,其“大城”地位是以往未曾认识到的。城池修筑受到国家政策、区域地理格局和军事政策的多重影响,“修城”成为理解这一时期王朝军事战略的重要视角。结合近年来学界的研究成果,笔者对唐宋庐州城池的修筑做了梳理,对金斗城的修筑者、五代罗城的历史地位和南宋斗梁城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回溯性考察。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上对3座城池的书写及其筑城者评述存在一定的差异:金斗城托名修建、五代罗城淹没于地方史籍和斗梁城...
  • 作者:张亮
  • 作者单位:安徽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关键词:庐州 金斗城 罗城 斗梁城
  • 全文[ PDF 1657808.0 KB ] 2023.10(4)  共有 227 人次浏览
  • 近代浏阳与醴陵夏布比较研究近代浏阳与醴陵夏布比较研究——以《湖南实业志》等地方志为中心
  • [摘要]湖南夏布生产以浏阳和醴陵为主,其中浏阳夏布更为著名。清朝末年,醴陵夏布虽销量领先,但受各种因素制约,并不为世人所知。进入民国后,醴陵商人在外埠销售夏布,外间方知醴陵夏布之名。民国时期,受战乱、水灾、政府苛捐杂税、农家转产、自身质量不稳定、外来洋纱涌入等因素影响,浏阳和醴陵夏布产业渐趋衰落。
  • 作者:熊元彬
  •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 关键词:浏阳 醴陵 夏布 原因 影响
  • 全文[ PDF 1634726.0 KB ] 2023.10(5)  共有 113 人次浏览
  • 南唐泰州城位置新考——基于地方文献与考古资料的考述
  • [摘要]泰州,唐代为海陵县,五代时期昇元元年升县为州。由“泰州重展筑子城记”碑刻等出土遗物和明、清州志等泰州地方文献可知,南唐泰州城为子城与罗城的格局。研究者多未走出明清泰州老城的藩篱,认为历代泰州城都在明清老城的范围内。经考证,南唐泰州子城位于明清泰州老城内中北部略偏东;罗城的范围却要远大于明清泰州老城的范围,是历代泰州城中规模最大的,但持续的时间极短。
  • 作者:周金波
  • 作者单位:泰州市博物馆
  • 关键词:南唐泰州城位置新考——基于地方文献与考古资料的考述
  • 全文[ PDF 1859147.0 KB ] 2023.10(4)  共有 191 人次浏览
  • 大数据视阈中的宋代进士家族研究——基于“历代进士登科数据库”及方志等文献的考察
  • [摘要]“历代进士登科数据库”是当下从整体上关照宋代进士家族的首选。它本身就是结构化数据,便于我们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为自动化梳理、勾勒、建构与还原进士家族提供了可能性。若再与方志等文献相结合,更有助于我们从婚亲、师友交游等角度关联起不同的进士家族,便于将研究视角由单一进士家族转向进士家族网络。当然,还要注意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诸如误判、漏判等问题。现阶段,只有将自动化分析与人工辅助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更好地梳理与研究宋代进士家族。
  • 作者:刘京臣
  •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关键词:大数据 宋代 进士家族 历代进士登科数据库 《宋代登科总录》 方志
  • 全文[ PDF 1560072.0 KB ] 2023.10(4)  共有 126 人次浏览
  • 青年钱基博政治参与意识的燃起与破灭——以游幕江西、投身无锡辛亥革命为中心的考察
  • [摘要]钱基博政治参与意识的燃起,一方面源于自己的经世观念,所作文章受时人赞誉;另一方面源于民族大义和革命浪潮的推动,以光复民族为己任。无论是参与江西司法改革,还是投身无锡辛亥革命,他看到的都是道德人心的沉沦和社会秩序的失范,政治理想屡次受挫。历史与伦理处于二律背反,新旧道德嬗变更替,新道德未完全建立,旧道德已经基本崩溃。他无法理解和接受这一点,最终离开政坛回归书斋,以一种激愤的心态看待自己的从政经历和残破的时局变迁。
  • 作者:刘大胜
  • 作者单位: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关键词:钱基博 无锡光复 江西司法改革 政治参与意识 政教伦理观念
  • 全文[ PDF 1901384.0 KB ] 2023.10(5)  共有 121 人次浏览
«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