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地方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 [摘要]文化历史性存在是地方志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作用,文化地域性存在则是地方志作为地域文化范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意义。从地域文化的视角,来解析地方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之间的联系,并以此为基础,对探讨地方志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有效路径有重要意义。
  • 作者:文坤斗  张  静
  • 作者单位:湖北省地方志办公室
  • 关键词:地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地方志
  • 全文[ PDF 0.0 KB ] 2015.2(12)  共有 0 人次浏览
  • 在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中的作用——以云南边境民族地区修志为例
  • [摘要]在国家典籍平台上,通过对地方志书和地方志编纂活动在云南边境民族地区若干文化现象的呈现,可以考察方志文化在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中的作用、边境地区的地方志书对于民族国家的贡献,以及地方志编纂活动在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中的文化功能。正是方志在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中的特殊作用,因此,我们应该给边疆民族地方修志活动以特别的关注和考虑。
  • 作者:温益群
  • 作者单位:云南省地方志办公室
  • 关键词:方志文化 边境民族 国家典籍 国家认同
  • 全文[ PDF 0.0 KB ] 2015.2(12)  共有 0 人次浏览
  • 从道光《平远州志》看晚清贵州艺文志的儒学色彩——兼论史学与儒学之互动
  • [摘要]道光《平远州志》采录的诗文,篇篇关涉风化政教,儒家思想十分浓郁。其中的儒学内涵主要包括要求遵守祖宗制度与天子礼法;发挥臣子守土之责;阳明心学良知;风雅批判精神;儒家风教思想与礼教以及对孔子的尊崇等。道光《平远州志》是在乾隆《平远州志》基础上增删而成,通过对比二者《艺文志》,可以发现道光《平远州志》采录诗文标准的儒学化倾向是十分自觉而强烈的,充分体现了儒学发展对方志编纂之影响。其成因,当在于近代动乱频仍、国力衰微,清王朝试图通过加强儒学束缚以维系其统治,风潮所至波及西南贵州史学领域。
  • 作者:谭德兴
  •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 关键词:近代 平远州志 艺文志 儒学 史学
  • 全文[ PDF 0.0 KB ] 2015.2(10)  共有 0 人次浏览
  • 抗日战争期间的方志文化——向在抗日战争战火和颠沛流离中献身方志事业的先辈致敬
  • [摘要]地方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抗战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众志成城的意志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这场伟大的抗争中,学界先辈不忘国耻、牢记责任,在炮火和颠沛流离中共书国难、录征暴行,薪火相传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为方志文化的代代赓续、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作者:梅  森
  • 作者单位:
  • 关键词:抗日战争 方志文化 抗战文化 地方志
  • 全文[ PDF 0.0 KB ] 2015.2(12)  共有 0 人次浏览
  • 孙星衍的方志学特色及成就
  • [摘要]孙星衍一生纂修方志近十种,多被《中国稀见地方志提要》列为上乘。他提出了“方志以考据存文献”“论地志者以辨沿革为最要”“地理之学,通于政事”等观点,反对“动更旧例”,主张“依例增续”。孙星衍所纂方志呈现出文献丰富、考据精审,重视地理沿革、注重实地考察,体例有据、适当变通,经世致用、议论斐然的鲜明特点,是清代方志考据派的代表。
  • 作者:焦桂美
  • 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文学院
  • 关键词:孙星衍 方志学 考据派
  • 全文[ PDF 0.0 KB ] 2015.2(12)  共有 0 人次浏览
  • 旧志整理述论旧志整理述论
  • [摘要]:旧志整理这项工作的内容包括资源普查,编制目录、提要、索引,影印出版,校勘、标点、注释、翻译,辑佚,专题资料汇编,数字化建设,等等。长期以来,旧志整理工作成就斐然。旧志记载各地自然与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内容包罗万象,又有鲜明的地方性,整理难度很大,需要深厚的古文献素养与考证技能。进一步提高旧志整理质量,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旧志整理研究队伍,不断完善旧志整理的质量保障机制。
  • 作者:鲍永军
  •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历史系
  • 关键词:旧志整理 成就 提高质量
  • 全文[ PDF 0.0 KB ] 2015.2(10)  共有 0 人次浏览
  • 中国历史上特殊的地方志书——救生类志书
  • [摘要]救生类志书是中国旧志的组成部分,但向来无人研究。实际上,清末救生志书体例已经成熟,包括文件案牍、规章制度、收支款项、田房契约、地图图绘五大部分内容。救生类志书的编修,对当时倡导张扬民间慈善救济,进一步推行水上救生事业的发展,无疑是颇有益处的;同时也为今天的社会史、经济史、交通史研究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 作者:蓝   勇
  • 作者单位:重庆市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历史文化学院
  • 关键词:救生局 长江流域 救生局志 救生船志
  • 全文[ PDF 0.0 KB ] 2015.2(12)  共有 0 人次浏览
  • 加强江西书院文化的保护利用
  • [摘要]江西有书院近2000所,占全国书院的1/4强,居各省之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全国书院发展的中心地区,在中国书院史上独领风骚,对我国古代教育和学术文化的发展以及书院建筑体系的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省书院现仅存170多所,虽然在保护、研究、利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 作者:朱  虹
  • 作者单位:江西省人民政府
  • 关键词:江西书院 白鹿洞书院 书院文化
  • 全文[ PDF 0.0 KB ] 2015.2(10)  共有 0 人次浏览
  • 家法族规与乡村“礼治”社会——以浦江《郑氏规范》为例
  • [摘要]在明清传统社会,有“皇权不下乡”之说,反映了国家权力难以渗透到广大的乡村社会,家族宗族组织不仅逐渐成为乡村的基本细胞,也成为社会管理的主体,费孝通在其《乡土中国》一书中,将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秩序概括为“礼治”“无讼”。从《郑氏规范》为代表的家法族规的分析中,我们会发现,乡村社会这种景象背后有着家法族规“无讼”思想的灌输,长期生活化的礼治教化,家庭成员身份化的严格要求,丧乱之源的防范控制以及家法族规对家族矛盾的调解,这为我们农村建设将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对村志编修也有历史借鉴价值。
  • 作者:沈宏格
  •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
  • 关键词:家法族规 《郑氏规范》 礼治 无讼
  • 全文[ PDF 0.0 KB ] 2015.2(10)  共有 0 人次浏览
  • 晚清民国时期广西城乡民众节庆喜日用糖现象探析
  • [摘要]广西的甘蔗种植历史悠久。晚清民国时期,广西大部分县市都有糖蔗种植生产。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蔗糖逐渐成为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往的重要媒介,使得广西城乡民众普遍存在节庆喜日用糖现象。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有利于民族经济融合的实现。
  • 作者:唐咸明
  •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关键词:晚清民国 城乡居民 用糖现象 民族经济融合
  • 全文[ PDF 0.0 KB ] 2015.2(10)  共有 0 人次浏览
  • 简析美国《老农夫年鉴》的内容特色
  • [摘要]美国《老农夫年鉴》是世界上连续出版最久的年鉴,一直在北美受到广泛欢迎。通过回顾《老农夫年鉴》的发展简史和现状,介绍《老农夫年鉴(2014)》的内容设置、编排结构和呈现方式,可以将《老农夫年鉴》的内容特色归纳为新鲜、实用、有趣。我国年鉴应结合自身情况,充分借鉴《老农夫年鉴》的长处,进行编纂理念创新、内容设置创新、表现形式创新、编纂方式创新。
  • 作者:刘书峰
  •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编辑部?
  • 关键词:《老农夫年鉴》 美国年鉴 年鉴创新
  • 全文[ PDF 0.0 KB ] 2015.2(10)  共有 269 人次浏览
  • 综合年鉴编纂质量的改进优化与提升
  • [摘要]综合年鉴内容兼及百科,包罗万象,其质量的改进、优化与提升绝不能仅靠版面创新及缺乏系统思维的结构性割补来实现,需要有系统的更新与较全面的升级。包括框架结构的改进、入鉴内容的优化、编辑技术的提升、鉴体价值观的凝聚、编辑道德良知与文化使命感的培养等。
  • 作者:吕鲜林
  • 作者单位: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 关键词:综合年鉴 年鉴创新 年鉴框架
  • 全文[ PDF 0.0 KB ] 2015.2(10)  共有 100 人次浏览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