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方志学的历史探索
  • [摘要]要: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以来,史志学界对如何建立马克思主义方志学进行了坚持不懈的研究探索。本文从3个历史阶段回溯这一历史过程,并着重介绍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方志学”从首倡到争辩,再到形成共识和初步成果的探索历程,同时强调以习近平同志“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指导修志工作”重要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方志学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石的重要意义。
  • 作者:潘捷军
  • 作者单位: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
  • 关键词:百年建党历史 马克思主义方志学 学术研究
  • 全文[ PDF 1454710.0 KB ] 2021.8(3)  共有 502 人次浏览
  • 广东贡院始建时间及修建考辨?
  • [摘要]学界对广东贡院始建时间颇有争议,有宋代说、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说、南宋淳祐年间说、南宋淳祐七年(1247)说、南宋淳祐十年说、明宣德元年(1426)说、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说等7种不同说法。现存最早的大德《南海志》记载广东贡院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七年,明清时期万历《广东通志》、清康熙《广州府志》等方志在纂修过程中对大德《南海志》中广东贡院记述多有删减或误载,这是造成广东贡院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广东贡院未建或废圮之时,广东乡试常寓于佛庐,无固定之所。现在所言广东贡院多指清代所建贡院,忽视了广东贡院在南...
  • 作者:刘和富  邹  帆
  •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 关键词:广东 贡院 地方志
  • 全文[ PDF 754859.0 KB ] 2021.8(4)  共有 609 人次浏览
  • 论明清时期榆林城市的空间形态演变——以方志城图为中心
  • [摘要]明清方志中榆林城图形态表达可分3种:矩形、复合形、凸形,体现榆城发展的3个阶段。矩形在明、清《陕西通志》中常见,形成时间约在正统、成化时期。方志编纂体例使城图准确性有所降低,无法与成书时间形成统一的时空关系。复合形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经余子俊、黄绂、熊绣三拓子城,邓璋修外城、王遴筑逻城后形成的城市形态,仅见于万历《延绥镇志》。子城与逻城相连,与外城分离,明后期方志城图皆不绘外城。清初,受风沙与军事影响,逻城、外城逐渐残损,城图表达中都不再出现,仅剩子城的“凸”状形态。同治初年,北墙内缩,形成“Z...
  • 作者:代剑磊
  •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 关键词:榆林 城市形态 城市图 方志
  • 全文[ PDF 11708971.0 KB ] 2021.8(4)  共有 668 人次浏览
  • 斟寻、斟灌地望变迁及其所见夏人东进之历史
  • [摘要]夏代太康、羿、桀所居的斟寻当在今河南省巩义县西南芝田镇的稍柴村与小訾殿村附近,斟灌在河南清丰县南五里。夏代中后期,夏人在国力上对东夷占有相当大的优势,原来河南巩义的斟寻、清丰的斟灌两个地名被带到了山东潍坊、寿光,地名迁移的背后,反映了夏人向东扩展的历史。
  • 作者:张靖
  •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 关键词:斟寻 斟灌 古本《竹书纪年》五观 二里头文化
  • 全文[ PDF 2273397.0 KB ] 2021.8(6)  共有 417 人次浏览
  • 明清时期邹鲁地区书院发展特质及成因探析——以方志资料为中心的考察
  • [摘要]通过梳理邹鲁地区方志等资料,发现其地书院在明清时期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发展特征:“重圣迹”的分布格局、“重祭祀”的功能重心、“偏官属”的组织形式、“中正保守”的教化理念。究其原因,在于此地作为孔孟故里,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人文纯粹、民风重礼的文化环境。同时,四氏学、奎文阁等文教设施的兴盛也挤压了书院教育功能的发展空间。对明清邹鲁地区书院进行研究,有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 作者:郭云鹏
  •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 关键词:书院明清邹鲁发展特质地方志
  • 全文[ PDF 1662416.0 KB ] 2021.8(5)  共有 400 人次浏览
  • 代徽州幕友群体探析清代徽州幕友群体探析——以徽州地方志资料为考察中心
  • [摘要]科场竞争造成一大批徽州读书人入仕无门或升迁艰难。为了谋生、重新获得入仕机会,一部分读书人选择在地方官府作幕友。虽然幕友不是朝廷正式的官员,但他们可以经常出入官府,为地方官出谋划策,协助地方官处理各类行政事务,这使得他们的职业逐渐呈现出一种明显的准官僚特征。作为清代幕友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徽州幕友的作幕行为反映了整个清代幕友群体共同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通过考察清代徽州幕友作幕的原因、家庭出身与功名,对于我们加深对徽州读书人这一群体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揭示了清代徽州科举文化与幕业发展之间的内...
  • 作者:朱慧敏
  •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 关键词:清代 徽州 幕友 家庭 功名
  • 全文[ PDF 2216555.0 KB ] 2021.8(5)  共有 323 人次浏览
  • 清代四川巡检司时空分布补正——以方志和档案为中心
  • [摘要]清代四川巡检司的设置以雍正八年(1730)、乾隆元年(1736)为两个重要节点。清军入川以后到雍正七年,巡检司以大量裁撤为主。在吴宏郡的研究的基础上,修正根本性的错误,统一体例,清初四川巡检司的裁撤时间进一步精确。从雍正八年开始到乾隆元年,巡检司以大量添设为主,乾隆二年以后趋于稳定。在胡恒的研究的基础上,补充方志、档案等资料,雍正以后四川巡检司的时空分布全部精确到年。同时结合官缺制度和巡检职权的变化进行简要分析,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清代四川巡检司的置废原因和时空分布规律。
  • 作者:陈俊宇
  •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 关键词:清代 四川 巡检司
  • 全文[ PDF 1783478.0 KB ] 2021.8(4)  共有 518 人次浏览
  • 秦汉栎阳县界考
  • [摘要]秦汉栎阳县始置于秦献公十一年(前374),至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省入万年县,共计沿用399年。北界以石川河→关山原→仕原北缘为界;西界为东南流向的一段清河渠道,至“清泉陂”与“煮盐泽”西缘,经藕原东部后向西南延至泾渭合流处;东界为仕原东南缘至金氏陂(坡)西缘,南接丰草原东缘向南延申至渭河;南界为渭河。县界长度约155公里,围合面积约716平方公里。汉高祖十年(前197)分置万年县(邑),使栎阳县北界南移至荆山(原)、关山原与南部平原交界处,今三原瓦窑→阎良断塬→新义→南樊→南寨→临渭杨公一线,西汉栎阳县面...
  • 作者:鹿习健
  • 作者单位:西安市临潼区康家遗址白家遗址文物管理所
  • 关键词:栎阳县 县界 石川河 渭水
  • 全文[ PDF 1545094.0 KB ] 2021.8(6)  共有 360 人次浏览
  • 明江西建昌府建置时间考——兼及明清方志之史料价值
  • [摘要]江西省黎川县古窑址群中所发现的“建昌府”铭文砖是判断窑址群性质及烧造时间的重要物证。有关建昌府的建置时间,从明清至现代主要有5种观点,通过辨析考证,其准确时间应当是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九月。本次考证既为判定古窑址的性质提供关键依据,也从方志学研究角度略窥明清方志独特史料价值及可能存在的集体记忆偏差。
  • 作者:周源
  • 作者单位: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南京城墙研究会
  • 关键词:黎川古窑址群 建昌府 建置时间 方志学研究
  • 全文[ PDF 875768.0 KB ] 2021.8(0)  共有 0 人次浏览
  • 清至民国时期荥泽、河阴两县的合并纷争与地域互动
  • [摘要]乾隆年间,位于黄河中下游过渡地带的荥泽、河阴两县因地狭民稀而被合并。河阴地方社会基于“荥泽差繁”的认识,抵制并县未能如愿,但为此后争取复县提供了记忆资源。清末民初,河阴地方精英阶层利用社会舆论,通过建构并县历史,在实现复县目标的同时,因钱粮分配问题与荥泽关系进一步恶化。南京国民政府整理行政区域期间,以县治归属问题为焦点的地域隔阂,成为两县再度合并的症结所在。荥泽、河阴两县合并纷争,反映出区域地理环境差异背景下,地方社会在基层政区调整过程中的多重互动。
  • 作者:张乐锋
  •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关键词:荥泽 河阴 政区调整 地域互动
  • 全文[ PDF 1570661.0 KB ] 2021.8(5)  共有 420 人次浏览
  • 略论清代西北方志的灾害记述
  • [摘要]方志是灾害记述的主要文献类型。通过研究清代西北方志关于清朝灾害记述的基本情形后认为:(1)官修方志在灾害记述时受到行政结构和权限的规制;(2)灾害资料来源丰富,分置门类杂乱,编撰体例多样,语言表述简洁;(3)表达颂扬与教化的思想观念,追求安分敬制的核心价值。总之,从纂修的外在形式到内在意向表现出方志的灾害记述也是灾害文化的书写形式,这种形式从本质上来讲是社会治理的一种政治化的文化手段。
  • 作者:杨继业
  • 作者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
  • 关键词:方志 灾害文化 政治化
  • 全文[ PDF 2235209.0 KB ] 2021.8(3)  共有 546 人次浏览
  • 李汉魂与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粤省党务
  • [摘要]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迅速占领中国大片领土,华南沿海地区亦相继沦陷。作为华南地区的中心,中国革命的策源地,广东省地缘优势显著,整个抗战期间国民党也始终没有放弃在广东的党务活动,不断作出党务机构和人事的调整,协调军政相关力量,为抗战工作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努力。李汉魂作为战时广东省政府主席,长期担任国民党广东省党部主任委员,以其为中心考察粤省党务,可以管窥“党政联系”下国民党的党务开展及其党权虚弱和派系纷争,从而认识到标榜“以党治国”的国民党,显然无法通过地方党务的运作在华南担当起领导抗战的重任。
  • 作者:刘志鹏
  •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抗日战争研究中心
  • 关键词:抗战时期 广东 国民党 沦陷区
  • 全文[ PDF 2323325.0 KB ] 2021.8(4)  共有 493 人次浏览
  • 新见《武进荫沙义渡总局征信录》考论
  • [摘要]哥伦比亚大学中文图书馆藏民国顾际瑛纂修《武进荫沙义渡总局征信录》刊载了武进荫沙义渡总局从宣统二年(1910)到民国12年(1923)间的经营资料,体现出“昭德”“明制”“正信”的编纂意义。武进荫沙义渡总局自光绪十三年(1887)设立,1957年正式停运,历经70余年。渡志及渡口文化的挖掘、利用将有助于晚清近代民间组织的研究以及长江文化遗产、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
  • 作者:陈宇
  • 作者单位: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 关键词:《武进荫沙义渡总局征信录》文化遗产 渡志
  • 全文[ PDF 1263122.0 KB ] 2021.8(6)  共有 353 人次浏览
  • 阜阳侯与“阜阳侯国遗址”辨议
  • [摘要]东汉济南王子刘显获封的阜阳乡(亭)应不出济南国境内,阜阳乡(亭)与阜阳明清方志所载“阜阳城”遗址仅地名相似而已,并不等于两者之间就一定存在着承继关系。临泉岗上所谓“阜阳侯国遗址”,实乃脱胎于清代道光以来地方学者“层累地造成的”现代认知,未可遽断为刘显阜阳乡(亭)故城。从地理方位以及考古遗存等情况看,岗上古城应当就是《水经·颍水注》所记“邸乡城”。
  • 作者:
    常泽宇
  •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 关键词:东汉 阜阳侯 临泉 阜阳侯国遗址 邸乡城
  • 全文[ PDF 944781.0 KB ] 2021.8(5)  共有 543 人次浏览
  • 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学生兵役缓征问题研究
  • [摘要]全面抗战爆发后,国统区青年学生在兵役法中享有缓征之优遇。这一特殊地位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讨论,亦带动学生界自身的讨论。经过讨论,青年学生们开始走出书斋,关注战时动态,由战前所秉持的“救国不忘读书”理念转为“读书不忘救国”之家国情怀,从事一些战地服务工作。随着抗战的日益艰难,南京国民政府适时修正兵役法,对学生服兵役之规定加以调整。青年学生们经过战争的洗礼,也不再置身事外,参军不再是政策要求,反而成为学生效命疆场、实现其价值的自主抉择。
  • 作者:王  哲
  •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关键词:抗战 国统区 学生 缓征 兵役
  • 全文[ PDF 1115352.0 KB ] 2021.8(6)  共有 341 人次浏览
  • 隋代汾州北四十里的临汾宫考论
  • [摘要]验之于山川形势,隋隰城县(即北宋西河县)在汾河中游,很难与汾河上游的“管涔山汾河源所出之处”相对应。《太平寰宇记》西河县隋“临汾宫”条符合隋静乐县汾阳宫的情况。《太平寰宇记》以北宋汾州比附,在抄录旧文时,用“汾州北四十里,临汾水起汾阳宫”推衍出西河县“临汾宫”,铸成大错。大概由于《太平寰宇记》在沿革地理上的权威性,一般地志都跟着记载西河县(汾阳县)隋临汾宫,以讹传讹。
  • 作者:刘振刚
  •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历史系
  • 关键词:临汾宫 静乐县 汾阳宫
  • 全文[ PDF 1134676.0 KB ] 2021.8(5)  共有 345 人次浏览
  • 魏桥方志学说的特色与价值
  • [摘要]魏桥在长期的地方志工作中,形成了风格鲜明的方志学说。其主要特色与贡献为:该学说贯穿一条红线,即强调志书的政治性,确保新方志的社会主义底色;来自修志实践,闪耀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光芒;源自永不停息的思考,闪烁着思想的火花,有其深刻性;既注重传承,更注重创新,体现出当今鲜明的时代特征;既关注“大志”,也关注“小志”,体现出视野的开阔性与全面性;对修志实践具有贴近、贴切、好用、管用的特点,指导性强,指导成效明显,极具生命力。
  • 作者:颜越虎
  • 作者单位:浙江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 关键词:魏桥 方志学说 特色 价值
  • 全文[ PDF 1364522.0 KB ] 2021.8(4)  共有 427 人次浏览
  • 扬州、海盐等地出土蜀师铭文砖再考
  • [摘要]清代扬州、海盐等地曾出土蜀师铭文砖,阮元、张廷济等考据学者进行断代、产地、制作者等方面的研究和交流,堪称清代金石学史上的一段佳话。近年来,海盐又出土两批蜀师铭文砖,再次引起学界的关注和讨论,这是清代金石学与地方史研究的现代回响。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可对相关问题作进一步的考察:阮元所说“吴中屡见‘蜀师’古砖”之“吴中”实即浙江海盐和临平;蜀师指的是制砖者,即海盐一带的蜀姓工匠;蜀师铭文砖最初用于修筑海盐城、广陵城,城墙圮坏后被取作他用。
  • 作者:余国江
  • 作者单位:扬州城大遗址保护中心
  • 关键词:扬州城 海盐城 临平 蜀师铭文砖
  • 全文[ PDF 2159532.0 KB ] 2021.8(2)  共有 718 人次浏览
  • 清代新疆通志的殿军清代新疆通志的殿军——《新疆图志》及其整理本评介
  • [摘要]《新疆图志》是清代新疆地区的最后一部通志,宣统三年(1911)由新疆布政使王树枏组织修纂完成。《新疆图志》(整理本)于2015年12月出版,除了精益求精的校勘之外,整理团队还编制了全书的人名、地名索引,在为使用者提供了便利同时,极大地发挥了这部清代新疆通志集大成之著的价值。
  • 作者:周燕玲
  •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 关键词:《新疆图志》整理本 评介
  • 全文[ PDF 859793.0 KB ] 2021.8(1)  共有 819 人次浏览
«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