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 云南井盐技术由巴蜀传入,史籍中缺乏直接证据。康熙《黑盐井志》保存的一份明代黑盐井官员档案中,唯见盐课司大使极偏重于从四川选拨,这揭示了明代巴蜀井盐技术有着向云南高原大规模传播的历史。由此上溯审视,大致可见南梁之前巴蜀向其输入煮盐技术,而后输出凿井技术,至南诏形成输出高峰的轨迹,云南高原由此形成三大盐业中心的初步格局,南诏人民也掌握了全部井盐技术。南诏中后期开始,两地交流急剧减少,云南井盐技术快速衰退,到明代方得重新大规模引入,云南高原的井盐开发趋于极盛,开发中裹挟的先进文明资源不断渗透,至清前期边境土司、夷民也普遍掌握井盐技术,有力助推了云南高原由外到内中华化的完成。 |
作者: | 王 瑰 |
作者单位: | 铜仁学院艺术学院 |
期刊: | 中国地方志 |
JEL分类号: | |
基金项目: | |
文章编号: | |
关键词: | 巴蜀井盐技术 云南高原 文明推动 康熙《黑盐井志》 |
欢迎阅读《中国地方志》!您是该文第27位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