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通志”十论——基于《浙江通志》的编修实践与学术探索
- [摘要]从2021年起,全国各地已普遍进入第三轮大规模修志工作周期,编修“通志”也将成为不少地方修志的重要选择。本文结合二轮《浙江通志》编修工作,从实践和学术两个层面,对十个方面的重要问题进行梳理探讨,意在为有关地区的三轮修志工作提供若干借鉴。
- 作者:潘捷军
- 作者单位: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
- 关键词:三轮修志 通志编修 实践与学术探索
- 全文[ PDF 1482219.0 KB ] 2021.8(6) 共有 362 人次浏览
|
|
- 方志自注应用的历史考察与实践探索
- [摘要]传统方志自注,其重要功能有二:其一,资料补充型自注,关注正文与旁文的关系;其要义是追求史料事诣实、文适宜、有厚度、彰主次,实现存史价值,满足读者需求。其二,资料说明型自注,更为关注学术品质的专业化、规范化,关注资料的可稽考、可检索。志书编纂应用自注,既要传承传统自注的精义,又要适应现代学术注释规范化的语境:以追求信实、存史、适用的方志自注效益为目标,以创建新的方志自注规范为理想,通过自注应用,实现方志价值。
- 作者:钱永兴
- 作者单位:象山县地方志办公室
- 关键词:方志自注 子注 大书分注 传统应用 继承创新
- 全文[ PDF 1446153.0 KB ] 2021.8(6) 共有 266 人次浏览
|
|
- 从独立成子目成部类到独立成专目——中国方志目录源流新考
- [摘要]最早的方志目录脱胎于综合性书目,萌芽于梁代《七录》,唐初《隋书·经籍志》于史部地理类著录方志的做法成为后世主流分类法。因早期方志内容不固定体例不完善,致使方志目录长期未形成子目或专类、专部。宋代方志趋于定型,《通志·艺文略》出现方志类子目,方志目录略具雏形。明代方志迅速发展,不少目录中出现独立出史部地理类的方志部类,专志类目也大为丰富。清乾嘉至民国是方志目录学的形成期,章学诚创立古典方志学,其《史籍考》中首次出现“方志”类名称,周广业撰成第一部方志专目《两浙地志录》。至民国时期方志目录学基本形成,...
- 作者:赵太和
- 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大学师范学院、舟山市历史学会
- 关键词:方志学 方志目录 分类 目录源流
- 全文[ PDF 1183511.0 KB ] 2021.8(6) 共有 441 人次浏览
|
|
- 六朝地志辑佚得失与辑本榷诂
- [摘要]六朝地志是重要的地方文献,然断简残编难以尽传,非辑佚、考证不得其真,不得其用,而辑佚得失的总结与前人辑本的考察则是关键的一环。诸家辑本各有优长,后出转精,在地志概貌的恢复、辑佚来源的探索、辑佚范式的确立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辑佚成果整合、佚文考辨、海外资源利用方面尚显薄弱。此外,六朝地志辑佚经典成果《汉唐地理书钞》与《汉唐方志辑佚》中,尚有可榷佚文数则。
- 作者:黄毓芸
-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关键词:六朝 地志 辑佚 得失 商榷
- 全文[ PDF 1379286.0 KB ] 2021.8(6) 共有 409 人次浏览
|
|
- 僧人纂道志:乾隆《桃源洞天志》考略
- [摘要]湖南省图书馆馆藏释兰岩《桃源洞天志》不但是《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未收的孤本,而且是后世《桃花源志》系列志书的开创者,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该志书为桃源洞天在桃源县起到了很好的正名效果。释兰岩以僧人身份编纂道教的洞天方志,这在中国方志史上是非常罕见的举措,反映了我国宗教关系和谐的一面。目前学界关于《桃源洞天志》的作者、编纂缘由等问题含糊不清,有必要厘清。
- 作者:王志强
- 作者单位:南昌师范学院文学院
- 关键词:释兰岩 《桃源洞天志》 编纂缘由 文献价值
- 全文[ PDF 1154652.0 KB ] 2021.8(6) 共有 360 人次浏览
|
|
- 民国《民勤县志》辨伪
- [摘要]民国《民勤县志》流传甚广,被学界当作重要的文献资料著录、研究,但实为一部撮抄伪书。其纂修姓氏节抄自民国《朔方道志》、体例内容纂抄自乾隆《五凉全志·镇番县志》,通过对民国《民勤县志》编撰者、编撰时间、体例、内容等各方面进行较系统的分析,揭示其撮抄实质。
- 作者:仲海燕
- 作者单位:宁夏师范学院
- 关键词:民国《民勤县志》撮抄 辨伪
- 全文[ PDF 1271919.0 KB ] 2021.8(6) 共有 636 人次浏览
|
|
- 方志所见明清教派史料补正
- [摘要]入清以后,王可就投靠清政权,以功“封三代、荫二子”,成为“国朝”忠烈。为了维护王可就一门的忠烈形象,志书讳谈王道森即王森,并刻意回避王可就及其房支与滦州石佛口王森传教家族的关系,甚至张冠李戴,将“妖狐断尾”故事之主人公、闻香教教主王森代之以虚构人物“王好善”。值得注意的是,闻香教葬法与定陵万历皇帝及皇后的所谓北斗七星葬式,两者间或许有某种内在的关联。
- 作者:梁景之
-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 关键词:滦州志 王可就 王森 传教家族 闻香教
- 全文[ PDF 923665.0 KB ] 2021.8(6) 共有 317 人次浏览
|
|
- 宜宾方志中所见民间演剧史料及其价值
- [摘要]清代及民国时期,宜宾各方志记载大量民间演剧史料,涉及岁时节令戏、庙会戏、贺戏等各类演戏活动。这些演剧史料真实反映了宜宾地区的戏曲演出状况,为进一步探究宜宾地区民间戏曲的传播与发展,以及社会风俗文化提供了第一手文献,同时,对于开辟民间戏曲文化研究途径,促进戏曲研究的多元化、立体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作者:张 雪 蒋玉斌
-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 关键词:宜宾方志 演剧史料 戏曲学价值 社会学价值
- 全文[ PDF 1590734.0 KB ] 2021.8(6) 共有 351 人次浏览
|
|
- 斟寻、斟灌地望变迁及其所见夏人东进之历史
- [摘要]夏代太康、羿、桀所居的斟寻当在今河南省巩义县西南芝田镇的稍柴村与小訾殿村附近,斟灌在河南清丰县南五里。夏代中后期,夏人在国力上对东夷占有相当大的优势,原来河南巩义的斟寻、清丰的斟灌两个地名被带到了山东潍坊、寿光,地名迁移的背后,反映了夏人向东扩展的历史。
- 作者:张靖
-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 关键词:斟寻 斟灌 古本《竹书纪年》五观 二里头文化
- 全文[ PDF 2273397.0 KB ] 2021.8(6) 共有 440 人次浏览
|
|
- 秦汉栎阳县界考
- [摘要]秦汉栎阳县始置于秦献公十一年(前374),至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省入万年县,共计沿用399年。北界以石川河→关山原→仕原北缘为界;西界为东南流向的一段清河渠道,至“清泉陂”与“煮盐泽”西缘,经藕原东部后向西南延至泾渭合流处;东界为仕原东南缘至金氏陂(坡)西缘,南接丰草原东缘向南延申至渭河;南界为渭河。县界长度约155公里,围合面积约716平方公里。汉高祖十年(前197)分置万年县(邑),使栎阳县北界南移至荆山(原)、关山原与南部平原交界处,今三原瓦窑→阎良断塬→新义→南樊→南寨→临渭杨公一线,西汉栎阳县面...
- 作者:鹿习健
- 作者单位:西安市临潼区康家遗址白家遗址文物管理所
- 关键词:栎阳县 县界 石川河 渭水
- 全文[ PDF 1545094.0 KB ] 2021.8(6) 共有 367 人次浏览
|
|
- 新见《武进荫沙义渡总局征信录》考论
- [摘要]哥伦比亚大学中文图书馆藏民国顾际瑛纂修《武进荫沙义渡总局征信录》刊载了武进荫沙义渡总局从宣统二年(1910)到民国12年(1923)间的经营资料,体现出“昭德”“明制”“正信”的编纂意义。武进荫沙义渡总局自光绪十三年(1887)设立,1957年正式停运,历经70余年。渡志及渡口文化的挖掘、利用将有助于晚清近代民间组织的研究以及长江文化遗产、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
- 作者:陈宇
- 作者单位: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 关键词:《武进荫沙义渡总局征信录》文化遗产 渡志
- 全文[ PDF 1263122.0 KB ] 2021.8(6) 共有 359 人次浏览
|
|
- 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学生兵役缓征问题研究
- [摘要]全面抗战爆发后,国统区青年学生在兵役法中享有缓征之优遇。这一特殊地位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讨论,亦带动学生界自身的讨论。经过讨论,青年学生们开始走出书斋,关注战时动态,由战前所秉持的“救国不忘读书”理念转为“读书不忘救国”之家国情怀,从事一些战地服务工作。随着抗战的日益艰难,南京国民政府适时修正兵役法,对学生服兵役之规定加以调整。青年学生们经过战争的洗礼,也不再置身事外,参军不再是政策要求,反而成为学生效命疆场、实现其价值的自主抉择。
- 作者:王 哲
-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关键词:抗战 国统区 学生 缓征 兵役
- 全文[ PDF 1115352.0 KB ] 2021.8(6) 共有 348 人次浏览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