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征引必注?——清代中期方志“纂辑派”与“撰述派”之争的一个侧面
- [摘要]纂辑派、撰述派是清中期以来形成的依据编纂方式对方志纂修进行的派别划分,其中征引是否需注明出处是两派争论的焦点之一。纂辑派以官方诏令的客观支持,完善的历史传承体系,借鉴传统注书体例等因素倡导征引必注;撰述派以注引有似类书、修志不应囿于史料编排而主张征引不必注。两派观点的差异根源在于对“述而不作”的不同诠释。嘉道以降,在方志征信考实的纂修原则下,征引必注逐渐模糊了两派界限,成为多数修志者秉持的学术规范。
- 作者:管蕾
-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系
- 关键词:征引必注 纂辑派 撰述派
- 全文[ PDF 1156.0 KB ] 2020.7(5) 共有 747 人次浏览
|
|
- 近代中国地方志编修及其理念的演变——以道光、光绪和民国时期的“川沙三志”为例
- [摘要]近代中国地方志的编修体例与理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以道光、光绪和民国时期川沙的3部地方志为例,可以看出:编纂者的主张从“明道”转为“纪事”,史料来源与选择标准从“在事实上择良”转为“惟主张事实”,对章目分类按照现实情况予以重新调整,章目次序的改变表现出地方志“从满足政府需求”到“反映社会发展”,编修方法上表、图、论的使用更加频繁。这些变化体现出近代地方志编修理念的变化,视野上不再专注于地方一隅,而是从国家层面去认识和探讨地方社会的发展;著史角度除了从为政府提供地方的风土民情和社会发展等基本情况外,...
- 作者:龚浩
-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
- 关键词:近代 地方志 川沙 ?县志
- 全文[ PDF 1757.0 KB ] 2020.7(5) 共有 749 人次浏览
|
|
- 编纂立意编纂立意——以《应县木塔志》为例
- [摘要]地方志书是资料性文献,非简单的资料汇编,而应是融铸资料,锻造新辞,有其编纂主旨,有明确的主题和清晰的主线,在谋篇布局上有严谨清晰的思路,对具体问题的处理有比较科学的方式方法,对部分与整体关系的处理贯穿着科学的理念,处理好记录对象的选择、记录对象的安排以及记录对象的呈现方式等问题,做到资料性和著述性的统一。
- 作者:邱新立
- 作者单位: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
- 关键词:应县木塔 记录对象 编纂
- 全文[ PDF 1642.0 KB ] 2020.7(5) 共有 689 人次浏览
|
|
- 总纂《南海神庙志》考量撮要
- [摘要]有着千年历史的广州南海神庙是古代国家祀典的所,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海神庙志》是记述此处文物的专志。笔者在担任《南海神庙志》总纂的过程中,对此志的记述对象、相关文献史料,以及编纂中坚持体裁基本特征等问题作认真考量,确定了突出主体、统筹安排、详略合理的记述方针,对文献史料扬长补短的收集资料方式,以志书记述的全面性、客观性及系统性作为编纂基本原则,付诸实践,有所收效和体会。
- 作者: 陈泽泓
- 作者单位: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 关键词:南海神庙志 总纂 考量
- 全文[ PDF 1107.0 KB ] 2020.7(5) 共有 669 人次浏览
|
|
|
|
- 杨守敬《荆州府志稿》论略
- [摘要]光绪三年(1877),杨守敬受邀参与《荆州府志》纂修,并撰就43篇专文,内容包括荆州府治沿革、荆州水道、荆州古地名、春秋时期荆州人物传略、荆州山水人情杂抄以及附页6类。其中后两项是摘抄的专门材料,未及整理,明显有违方志体例;而且所有内容也并未被《荆州府志》采纳,故杨氏所撰实为稿本。但此稿由于辑录资料丰富,涉及水道考证,并注意地名辨析,对荆州历史人文地理研究、荆州古地名的认识和《水经注疏》的早期探索,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 作者:曾育荣 陈宇轩
-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关键词:杨守敬《荆州府志》《荆州府志稿》《水经注》
- 全文[ PDF 1403.0 KB ] 2020.7(5) 共有 639 人次浏览
|
|
- 南宋瓜洲筑城考
- [摘要]位于扬州的瓜洲,在南宋时代,受到南北政治军事形势的影响,多次筑城。绍兴年间,宋廷虽有筑城之议,但由于张浚的反对,并未筑城,倒是金军攻下瓜洲后,利用南北战事而留下的小垒有展筑之举。孝宗即位后,瓜洲筑城之举频繁,在隆兴初、乾道四年(1168)、淳熙四年(1177)有过3次筑城。这一时期瓜洲城的形制为南北两城,南城临江且城墙呈拱型,所以称“簸箕城”,但因江涛侵蚀,屡遭废坏。理宗时南北战事再起,为了抵抗蒙军,淮东一带又有陆续的筑城,瓜洲城在宝祐四年(1256)修筑,此次筑城更多地体现在增筑。但在南宋末年战事中,瓜洲...
- 作者:黄彬琦
-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 关键词:瓜洲城 城墙南宋南北关系?
- 全文[ PDF 2091.0 KB ] 2020.7(5) 共有 758 人次浏览
|
|
- 杜清持与近代广州女子教育——从最新发现的史料说起
- [摘要]杜清持以笔名“移风女士”发表的《倡办广东女学之回忆》是研究近代广州女子教育的重要史料。以此为基础,结合其他资料,可以厘清杜氏投身于女学事业的经历。作者对移风女学校、“广东女学堂”、公益女学校、坤维女学校、公益女子师范学校的历史进行考辨,补充了广州地方史著记载之不足,初步呈现清末民初广州的女子教育生态。
- 作者:黄湘金
-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关键词:杜清持《倡办广东女学之回忆》广州女子教育
- 全文[ PDF 1568.0 KB ] 2020.7(5) 共有 928 人次浏览
|
|
- 明清时期湖北方志中的疫灾与救治——兼论地方社会治疫能动的内因
- [摘要]通过梳理明清方志可以看到,湖北地区疫灾属于典型的季节性伴生灾害,在时间分布上多集中于春夏秋季,在空间分布上主要从东部沿河、沿江等人口稠密区渐次扩展到西部,呈现东多西少的态势。过去灾害史研究论及地方社会救治时,忽略了对其能动内因的探析。面对灾害,地方社会力量能够发展,一方面与国家层面制度性指导缺位有关,另一方面,可能还与地方社会中享有“非正式权力”的群体有重要的关联。?
- 作者:罗宝川
-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 关键词:明清时期 湖北地区 疫灾 救治 非正式权力
- 全文[ PDF 1675.0 KB ] 2020.7(5) 共有 600 人次浏览
|
|
- 从明代方志看王艮学说的“正统化”从明代方志看王艮学说的“正统化”
- [摘要]泰州学派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思想流派,又被称之为“左派王学”。在中国传统多元社会,王艮学说流布之广、影响之深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其存在着“正统化”趋向,获得具有儒学教养的官绅的认同。王艮学说“正统化”在明代方志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百姓日用即道”成为明代《泰州志》编纂主旨;二是王艮卒后归入方志“理学”传;三是王艮祭祀列入地方祀典。
- 作者:殷勇
- 作者单位:泰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 关键词:明代 方志 王艮学说 正统化
- 全文[ PDF 1328.0 KB ] 2020.7(5) 共有 602 人次浏览
|
|
- 民国中后期方言政策与黎锦熙《方言谚谣志》3种
- [摘要]学界关于民国时期黎锦熙国语思想和国语运动史观的研究日渐深入,几成显学,而关于黎氏在民国中后期的方言概念、方言调查主张乃至方言谚谣志的研究却相对沉寂,不够系统深入。梳理民国中后期方言政策的机构活动、注音工具和工作计划,分析黎锦熙《方言谚谣志》3种的编写背景、编写体例和编写内容,认为《方言谚谣志》3种体现了民国中后期的方言政策,总结了民国中后期的方言志编写体例,是民国中后期的方言政策研究和方言志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 作者:黄晓蕾
-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 关键词:民国 方言政策 黎锦熙 方言谚谣志
- 全文[ PDF 2327.0 KB ] 2020.7(5) 共有 728 人次浏览
|
|
- 谢灵运《山居赋》“慕”“椹”考
- [摘要]谢灵运《山居赋》中“慕椹高林”一语难解。“慕”各注本均未解释,按“慕”当通“募”,意思是求取(菌菇),求取的方法是伐倒树木人工培育。据此知,中国浙江一带的民众在南北朝时已经开始人工培育菌菇;“椹”指菌,通“蕈”,这种通假在近代浙江方志中还能看到,现代南方方言中仍有留存。除“椹”之外,文献中“蕈”的音近假借字还很多,文章试从文字学的角度分析这些通假产生的原因。
- 作者:张徽
-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
- 关键词:山居赋 慕 椹
- 全文[ PDF 523.0 KB ] 2020.7(5) 共有 610 人次浏览
|
|
- 《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疏误补订八则
- [摘要]补充《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未收录的志书(稿)4部;同时,对《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有关内蒙古、奉天、浙江、广东等省通志的著录信息有误之处,进行订正,以期对《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有所增益和完善。
- 作者:曾沁涵
-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编目部
- 关键词: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 地方志 疏误 补订
- 全文[ PDF 920.0 KB ] 2020.7(5) 共有 611 人次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