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非物质文化遗产志编纂体例与章法探讨——以《浙江通志·非物质文化遗产志》为例
  • [摘要]编纂非遗志是方志学中一个全新的课题。二轮志书编纂中极少数省市志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记述,其中《浙江通志·非物质文化遗产志》创新体例,纵横结合,较好地处理了非遗志与项目本体所属行业分志深度交叉问题:表述章法上继承旧志“考”体传统,使用考据方法记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章对传统体裁“考”体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考据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无考据难以正本清源,非遗名称、起源与发展、保护所在地等都需要考证,考据便是非遗志无法回避的章法,也是方志学如何扬弃值得反思的一个问题。考据必须使用第一手资料,间接资料容易...
  • 作者:王晖
  • 作者单位:安徽省党史研究院、地方志研究院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志 体例章法 纵横结合 考体 第一手资料
  • 全文[ PDF 1501770.0 KB ] 2022.9(4)  共有 617 人次浏览
  • 治道与志道:清代甘肃道志编纂研究
  • [摘要]道志作为以道为行政单位修纂的特殊方志类型,是地方道制变迁的产物。道在名称上不能保持独立性和稳定性,故道志有“直接以道命名”和“不以道命名”的两种情况。由于道的辖区与道员职掌的特殊性,清代甘肃出现乾隆《重修肃州新志》与乾隆《五凉考治六德集全志》两种不直接以道命名的志书。从表面上看,道志的编纂首先以其所属的州县卫所为纲,然后分门别类地叙述该区域的历史和现状,各纲(州县卫所)之间互不统属,看似与道无关。其实,从书写实际来看,因道不是独立的行政区划,故修纂者在书写中巧妙地将道的建置与道员任职等史事包含在其...
  • 作者:陈郑云
  • 作者单位:淮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 关键词:道制 地方治理 道志 方志编修
  • 全文[ PDF 0.0 KB ] 2022.9(4)  共有 573 人次浏览
  • 方志方言词汇整理与研究20年:回顾与展望
  • [摘要]随着21世纪初期全国各地新编方言志工作的初步完成,有关方志方言词汇的研究成果逐渐出现。近年来,在国家社科方言文献研究项目的推动下,相关成果更是日渐繁盛。笔者对近二十年来学界关于方志方言词汇的整理和研究成果进行梳理。首先,分门别类,分析近二十年来方志方言词汇研究的内容和特点;其次,比较2010年前后两个时期的成果,管窥近二十年来方志方言词汇研究的发展、变化和趋势;最后,展望研究的未来,以期为今后的方言词汇研究提供参考。
  • 作者:杨彦智
  •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文学院
  • 关键词:方志 方言词汇 研究综述
  • 全文[ PDF 1046203.0 KB ] 2022.9(4)  共有 488 人次浏览
  • 方志所见江盈科佚作考论
  • [摘要]公安派作家江盈科的著作存在佚失现象,这些佚作在地方志中有所保留。云南、贵州、四川、苏州等地区的方志里,收录了20首《雪涛阁集》未收诗、一篇佚文篇目及一段残句。府、州、县等更小单位方志的记载,对研究也起到重要作用,不能遗漏。但要审慎地选择版本、辨析其中信息。桃源县、苏州等地的方志中,还记载3种前人考察时未考得的佚著。一些佚诗勾勒出江盈科在四川任提学副使后出川的行迹路线,由此,一些诗歌的写作时间、背景也得到更精准的定位。
  • 作者:王欣璐
  • 作者单位: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
  • 关键词:江盈科 方志 辑佚 生平考证
  • 全文[ PDF 1809649.0 KB ] 2022.9(4)  共有 309 人次浏览
  • 元代靖州路建置与地方治理探蠡
  • [摘要]元代靖州路由于其辖境毗邻少数民族地区,相对于一般路州,在湖广行省地方治理中的地缘位置较为特殊。有元一代靖州路的行政建置嬗变不定,其变迁伴随着湖广行省民族区域秩序的不断变更。元顺帝一朝曾针对靖州路与思州安抚司就黔东南洞民地区的隶属进行划境。通过对相关问题的辨析亦可见元廷利用土官与路州辖区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巩固民族区域的地方治理。
  • 作者:刘源
  •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关键词:元代 湖广行省 靖州路 思州安抚司 民族地区
  • 全文[ PDF 1519525.0 KB ] 2022.9(4)  共有 551 人次浏览
  • 景观与地方认同的建构——以桐城龙眠山为例
  • [摘要]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 作者:何建华
  •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 关键词:龙眠山 桐城 景观 认同 明清
  • 全文[ PDF 2492142.0 KB ] 2022.9(4)  共有 434 人次浏览
  • 从三民主义到新民主主义:抗战初期中共对三民主义理论的探讨
  • [摘要]从1938年底开始,国民党根据自身需要对三民主义进行再诠释,其目的既要与汪精卫争夺三民主义话语权及国民党之正统地位,更是为了以三民主义压迫中共放弃共产主义,从而引发国共两党关于三民主义问题的激烈争论。中共在论争中将三民主义区分为“真假三民主义”,阐明革命的三民主义之内涵,并提出“新旧三民主义”概念,明确宣告自己“愿意为之彻底实现而奋斗”的三民主义是包括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为了摆脱国民党的“三民主义”话语,毛泽东用“新民主主义”一词指代“新三民主义”概念,构建了以“新民主...
  • 作者:左玉河
  •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中国历史研究院左玉河工作室
  • 关键词:三民主义 三大政策 新三民主义 新民主主义
  • 全文[ PDF 1169786.0 KB ] 2022.9(4)  共有 317 人次浏览
  • 伪满留日学生的在日生活
  • [摘要]关于伪满留日学生的在日生活,有学者访谈过一些原伪满留日学生,但彼此所谈留日生活差异较大,往往彰显了个人留日生活的特殊性。抗战时期,日本不仅安抚和“保护”伪满留日学生,而且专设学席制度,与其他伪政权相比貌似优待伪满留日学生。其实,这是日本企图吞并中国东北和实施“以华制华”“分而治之”侵华政策在留日教育层面的反映。伪满留日学生的学习、交往和日常活动同样被监控,任何“异常”都可能招致牢狱之灾或杀身之祸,这也是他们留日生活的常态和底色。因此,伪满留日学生个人留日生活的特殊性蕴含在普遍性之中,如此理解他们...
  • 作者:徐志民
  •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中国历史研究院左玉河工作室
  • 关键词:抗日战争 伪满洲国 留日学生 留学生活
  • 全文[ PDF 1500626.0 KB ] 2022.9(4)  共有 327 人次浏览
  • 抗日战争时期顾颉刚民众观念的演变
  • [摘要]自新文化运动时期开始,顾颉刚就对民众问题有所关注,但当时他更侧重阐释民众文化的学术价值。20世纪30年代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他的关注点逐渐从民众文化转向民众本身,并倡导“唤醒民众”。“唤醒民众”具有唤起民众抗日救亡的目的,这是大的时代环境使然,但就其根本诉求而言,则是要在当时的中国进行一场“以全体国民为对象”的教育运动,以求民众现代观念、现代意识的觉醒。
  • 作者:李政君
  •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中国历史研究院左玉河工作室)
  • 关键词:顾颉刚 唤醒民众 抗日救亡 现代启蒙
  • 全文[ PDF 1252903.0 KB ] 2022.9(4)  共有 312 人次浏览
  • 爱泼斯坦对中国共产党抗战的认识
  • [摘要]
  • 作者:张德明
  •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中国历史研究院左玉河工作室
  • 关键词:爱泼斯坦 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 延安
  • 全文[ PDF 1659261.0 KB ] 2022.9(4)  共有 273 人次浏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