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志法》立法思考
- [摘要]“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史志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历史文化长河中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文明传承方式。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从国家与民族利益出发,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维护国家安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高度,史志法立法势在必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史志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史志工作必须摈弃“一本书主义”,实现从一项工作向一项事业的转型升级,史志法立法迫在眉睫。从史志事业法治化的历程来看,史志法立法有着牢固的政治基础、理论基础...
- 作者:冀祥德 宋丽亚
- 作者单位: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
- 关键词:史志法立法 必要性 紧迫性 可行性 建议方案
- 全文[ PDF 1220.0 KB ] 2020.7(2) 共有 2 人次浏览
|
|
- 新方志教科文卫类编纂的经验和反思——以《福州市志(1995—2005)》为例
- [摘要]《福州市志(1995—2005)》于2018年正式出版,这标志着福州自《三山志》《福州府志》而来的方志传统继续薪火相承。而这部书的编纂历程也已成为一段值得去思考的历史,从中探究哪些方法有效便捷,需要以某种形式将这些经验流传下去;也要反思有哪些部分难尽如人意,在未来应以何种办法来尝试解决困难。不断探究史志的编纂方法是一种肩负历史责任的态度,本文试以《福州市志(1995—2005)》教科文卫类的一些例子来探讨新方志编纂的经验和思考。
- 作者:张灵
- 作者单位: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 关键词:新方志 编纂 经验 反思
- 全文[ PDF 1082.0 KB ] 2020.7(2) 共有 69 人次浏览
|
|
- 地方志中关于三峡工程库区外迁移民安置的书写
- [摘要]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安置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战线时间长,涉及人口数量多,情况复杂程度堪称世界之最。库区移民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城镇移民和农村移民,而以农村移民为主。农村移民中,重中之重是要解决好外迁移民的安置问题。农村外迁移民安置的政策和资金使用等,由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统一进行规划,再由相关省、市、县具体落实,各地实施过程中情况或多或少会出现差异。新编地方志中包含了大量有关外迁移民安置的内容,既是深入研究三峡工程库区农村外迁移民情况的重要资料来源,也为从区域史角度探讨农村外迁移民安置问题提供了依...
- 作者:陈卓
-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 关键词:地方志 三峡水利工程移民 农村外迁移民安置
- 全文[ PDF 1184.0 KB ] 2020.7(2) 共有 192 人次浏览
|
|
- 蒋学镛与钱大昕修志理念的分歧
- [摘要]乾隆五十年(1785)至五十二年,宁波鄞县修县志。蒋学镛先介入修志工作,随后钱大昕成为主编。蒋氏与钱氏,一个是本土举人出身的学者,一个是外来进士出身的学者,二人因修志理念存在重大分歧,相持不下,导致他们最终分手,各行其是,蒋学镛编纂出了自己理想的人物类传与水利考,成《鄞志稿》。允许多个版本的方志存在,无疑是解决修志理念争论的最好办法。
- 作者:钱茂伟
-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 关键词:蒋学镛 钱大昕 鄞县志 鄞志稿
- 全文[ PDF 1366.0 KB ] 2020.7(2) 共有 159 人次浏览
|
|
- 刘禹锡撰《和州志》说质疑
- [摘要]《国史经籍志》《直隶和州志》著录唐刘禹锡《和州志》八卷及《和州图经》,今人或本此说。文章认为“《和州志》八卷”实为万历三年(1575)齐柯等纂修本,因刘禹锡《和州刺史厅壁》或简称《和州记》,在传抄、刻印中误脱“《和州记》齐柯”造成的结果。刘禹锡撰《和州图经》则是在此基础上误读刘氏《历阳书事诗序》“考《图经》,参见事”而衍生的错误说法。
- 作者:孙利政
-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文学院
- 关键词:刘禹锡 和州志 和州图经 国史经籍志 齐柯
- 全文[ PDF 768.0 KB ] 2020.7(2) 共有 231 人次浏览
|
|
- 清代《合州志》编纂述论
- [摘要]清代是历史上地方志编纂的最高峰,合州地区先后6次编纂《合州志》,最终刊刻出版3部。在地方政府官吏的主导下,清代系列《合州志》质量为上乘,志书内容丰富,体例精良,编纂规范,既是研究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也为当代地方志编纂提供诸多借鉴。
- 作者:高宏
-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 关键词:清代 《合州志》 编纂 述论
- 全文[ PDF 1530.0 KB ] 2020.7(2) 共有 237 人次浏览
|
|
|
|
- 方志与辨伪:《泛爱寺重修记》非颜真卿所作考实
- [摘要]根据万历《顺德府志》、万历《沙河县志》、《棠陵文集》等,并结合相关史实考述,可以确定《全唐文》卷337颜真卿名下所收《泛爱寺重修记》实非颜真卿之文,而是明人方豪所作。《全唐文》编者根据残缺的万历《顺德府志》收录此记,以致造成误会。由此可知地方志对于文献辨伪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
- 作者:王建勇
-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文学院
- 关键词:《全唐文》 《泛爱寺重修记》 颜真卿 方豪
- 全文[ PDF 1078.0 KB ] 2020.7(2) 共有 175 人次浏览
|
|
- 论近代报刊对方志批评的革新
- [摘要]在近代方志转型的多重因素中,报刊上刊载专论、书评、图书广告等形式的方志批评发挥着重要作用。专论多出自方志学精英之手,实现了由重印象感悟式的传统方志批评向较有系统性、较富有思辨特点的近代方志批评转变,引领了近代方志转型的方向;专栏刊发以学术批判为目的的方志书评,营造了一个相对独立、自由的方志批评舆论空间;方志类图书广告是市场营销语境下方志批评的一种形式,使方志常识与方志理论在一般知识阶层中传播。
- 作者:陈郑云
-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 关键词:近代报刊 方志学 方志批评 方志理论
- 全文[ PDF 1135.0 KB ] 2020.7(2) 共有 153 人次浏览
|
|
- 清康乾时期琼州科举探析
- [摘要]广东本土童生冒充琼州籍学子,在琼州参加童试,录取概率大幅度提升。此举使琼州本籍学子官学录取概率直线下降。琼州籍学子在乡试、会试中亦要与江浙强省和粤省内广潮等文教重地学子竞争,皆处劣势。此外,琼州籍学子若不通晓官话,则无缘科举。广东本土学子的作弊行为亦对琼州籍学子造成严重不公。乾隆二十一年(1756)诗律成为科举考试的必考内容,成为广东科举考试的分水岭。在广东科举呈现低迷状态时,诸多的不确定性或偶然性因素交织在一起,催生了乾隆二十年初至乾隆五十年初琼州科举的中兴。
- 作者:付永杰
-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关键词:康乾 琼州 科举
- 全文[ PDF 1581.0 KB ] 2020.7(2) 共有 229 人次浏览
|
|
- 地方文献所见乡村地名之历史书写与流变——以“苗馁”“苗光”为中心的探讨
- [摘要]受史料限制,很多情况下我们对区域小地名的历史演变缺乏深入探讨,甚至大多停留在口头传说之中。而近年来清水江流域契约文书、碑刻等民间文献的发掘与利用为这种精细化研究提供了诸多可能,研究结论亦能与地方志互证,补已有记载之不足,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对“苗馁”“苗光”两个典型的乡村地名之流变情况的梳理与考证,可以清晰地看到两者在民间文献与地方志中的记载有很大不同,甚至大相径庭,孰是孰非,值得探究。其背后则隐藏着民族地区乡村地名变迁的复杂缘由,“音转字变”与民族融合都可能是原因之一。
- 作者:李鹏飞
- 作者单位:凯里学院人文学院
- 关键词:地方文献 地名 流变 苗馁 苗光
- 全文[ PDF 1821.0 KB ] 2020.7(2) 共有 150 人次浏览
|
|
- 从“猛虎肆虐”到“虎迹少敛”:甘肃地区虎的生态变动——基于明清地方志为中心的研究
- [摘要]历史上,虎是甘肃地区主要野生动物之一。明清时期甘肃地区虎的分布范围较为广泛,且呈现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空间地理格局。清乾隆时期是甘肃地区虎的生存状态峰值期,数量较为丰富,分布范围覆盖全省,此后虎迹逐渐消退,部分州县几乎绝迹。森林覆盖率日益降低,人口急剧增长导致大量土地荒地被开垦,虎自身的利用和贸易价值,以及频繁的战事影响是导致清代乾隆以后虎的数量迅速减少、分布范围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明清时期甘肃地区虎的分布变动呈现出一个从“猛虎肆虐”到“虎迹少敛”的轨迹,这是环境变动与社会变迁共同影响下的产物...
- 作者:吴晓非
-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关键词:明清 甘肃地区 虎 变动
- 全文[ PDF 2375.0 KB ] 2020.7(2) 共有 136 人次浏览
|
|
- 《左传》长葛邑地望考
- [摘要]《左传》中载的长葛是郑国的城邑。葛与长葛的关系不详。由于时间的推移、“长葛”“长社”的误扰等诸多原因,文献中对长葛的具体方位记载不明确。据已有文献史料和考古资料考辨,长社与长葛系属两地,长社故城在今长葛市官厅乡辘轳湾、打绳赵一带,东周郑国长葛邑在今官亭乡孟寨。
- 作者:宋萌萌
-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关键词:志传 东周 郑国 长葛 长社
- 全文[ PDF 1782.0 KB ] 2020.7(2) 共有 50 人次浏览
|
|
- 《晋书·天文志》勘误二则
- [摘要]
- 作者:曾庆环
- 作者单位:
- 关键词:
- 全文[ PDF 273.0 KB ] 2020.7(2) 共有 99 人次浏览
|
|
|
|
|